中药学重点总结(精选3篇)

《神农本草经》: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草经集注》: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是第一部综合性本草。

《新修本草》: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该书对宋代以前历代文献中有关药物资料都进行了采纳总结,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该书不仅对我国医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药物进行了分类(人部,草部,火部),是世界科学宝库。

《本草纲目拾遗》:其中新增716种,对《本草纲目》做了补充。

《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书共34卷,共收载药物8980味。

考点二、中药的性能

1、四气确定依据:是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总结而成。凡是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凉或凉性;能治寒证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如黄连可以清热泻火,便属寒性;干姜可温中散寒,则属热性。

2、五味确定依据:一是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药物的功能。

3、升浮与沉降药物确定依据:1.药物的质地轻重;2.药物的气味厚薄;3.药物的性味;4.药物的效用

4、归经确定依据:1.药物特性2.药物疗效

5、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三、中药的配伍

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

2、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杀半夏。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8、在药物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如何治疗热痰

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小肠生理病理特点及病理变化

1.小肠的生理病理特点:小肠受盛胃中之水谷,泌别清浊,清者输于全身,浊者渗入膀胱,下注大肠,与心互为表里。故小肠的病理变化主要反映为二便异常。

2.小肠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清浊不化,转输障碍,以小便不利、大便泄泻为主要临床表现。

失于受盛:失于受盛则见呕吐、食人腹痛等。

失于化物:失于化物则见食人腹胀、完谷不化等。

清浊不化:清浊不化则上吐下泻、腹痛肠鸣。

小肠实热:小肠实热多由湿热下注,或心移热于小肠所致,表现为小便频数,或尿液浑浊不清,或淋浊,或赤涩,或茎中痛。

小肠虚寒:小肠虚寒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致,表现为肠鸣泄泻、腹痛喜按等。

风痰的含义及治疗药方

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银花12克。

中医古籍

御风草-《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御风草根茎斑,叶皆白、有青点。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

若修事御风草十两,用蒺藜子一镒,缓火KT焦熟后,便先安置御风草十两于瓶中,上用火KT过蒺藜子盖,内外便用三重纸盖、并系,从巳至未时,又出蒺藜子,再入KT炒。准前安御风草瓶内,用炒了蒺藜子于中,依前盖,又隔一伏时后出,如此七遍。瓶盛出后,用布拭上气汗,用刀劈,焙之,细锉,单捣然用。

降真香-海药本草木部

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悉验。又按仙传云:烧之,或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度烧之,功力极验;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也。(《大观》卷十二页48,《政和》页310,《纲目》页1366)。

海药本草果米部-橄榄

谨按《异物志》云:生南海浦屿间。树高丈余。其实如枣,二月有花生,至八月乃熟,甚香。橄榄木高硕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大观》第二十三卷,37页;《政和》479页,《纲目》1301页)

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

5.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

6.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断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

7.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

8.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

9.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

10.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

11.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生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沉香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白豆蔻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砂仁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吴茱萸

12.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沉香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补骨脂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磁石

13.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断续

二、特殊疗效

1.目珠疼痛——夏枯草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黄疸——茵陈蒿

油腻肉积——山楂

摄唾——益智仁(脾虚多涎)

回乳——麦芽(消胀)

通乳——木通

梅毒——土茯苓

肺胃出血——白芨

便血、痔血——地榆、槐花

蛔厥——乌梅

脾瘅——佩兰

夜盲症——苍术

引火(血)下行——牛膝

引火归源——肉桂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川芎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

膏淋——萆薢

石淋——金钱草

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人参

亡阳证(回阳救逆)——附子

2.安胎

行气安胎——紫苏、砂仁

清热安胎——黄芩、苎麻根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

凉血止血安胎——苎麻根

温经安胎——艾叶

固经安胎——杜仲

止血安胎——断续

养血安胎——桑寄生

益气安胎——白术(健脾)

3.开窍

祛痰开窍——皂荚

清热息风、解毒止痉、化痰开窍——牛黄

解郁清心——郁金

宁心、祛痰开窍——远志

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蜍

4.明目

清肝明目——菊花、桑叶、秦皮、羚羊角、车前子、决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胆

补肝肾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

平肝明目——桑叶、菊花

5.利咽

利咽开音——蝉蜕、桔梗、诃子

清热解毒利咽——射干(祛痰)

6.升阳(适应症不同)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

中气下陷——黄芩

升阳止泻——葛根

7.头痛

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

阳明(前额)——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宽胸散结(结胸)——瓜蒌

9.痈

肺痈——鱼腥草、芦根、穿心莲、败酱草、桃仁、桔梗、贝母、巴豆、瓜蒌、薏苡仁

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蒌、大黄、芒硝

乳痈——蒲公英、川贝母、瓜蒌

10.清虚热又清实热——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区别于秦皮)、胡黄连

11.通鼻窍——苍耳子、细辛、辛夷、白芷

12.截疟——青蒿、生首乌、常山

13.平补阴阳——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

14.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

15.肺痨咳嗽——百部

16.寒热往来——柴胡

17.平肝疏肝——刺蒺藜

18.补肺脾肾——山药

19.安神——丹参、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枣、茯苓

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参、黄药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贝母、浙贝母、白附子、连翘

21.瘿瘤——昆布、海藻、黄药子、半夏、浙贝母

三、药物不同品种功效的偏向

1.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木防己——祛风止痛

汉防己——利水退肿

2.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川牛膝——活血祛瘀

3.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广郁金(黄郁金)——行气解郁

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

PS:

片姜黄——主产于浙江的郁金的根茎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温郁金的根茎)

4.大戟

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大戟科)(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消肿散结力胜(茜草科)

5.五加皮

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药典”定为香加皮)

6.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绵萆薢(川萆薢)——祛风湿

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湿浊

7.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苦)

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

野菊花——清热解毒

四、药名相近

1.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高良姜的根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

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

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

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

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

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

13.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党参——益气、生津、养血

太子参——补气养阴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

16.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17.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根——敛肺止汗

18.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雄黄——解毒、杀虫

硫黄——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

19.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2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利水渗湿

五、用量

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

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

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

硫黄——入丸散,1-3g

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

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

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

细辛——煎服2-5g;入丸散剂0.5-1g

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6g

人参——挽救虚脱15-30g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

槟榔——单用杀虫60-120g

六、用法

1.后下(芳香类)

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

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

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板、鳖甲、牡蛎、代赭石、附子、

川乌、生自然铜

3.冲服

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

4.泡服

番泻叶

5.不入煎剂

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

6.只外用,不内服

升药、炉甘石、土荆皮

7.入丸散

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朱砂、牛黄、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

血竭、甘遂、雄黄、硫黄、砒石、鹤草芽

8.包煎

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黄(花粉)、五灵脂(粪便)、(枇杷叶)、

(飞)滑石、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

9.不宜久煎——钩藤

10.另煎兑服——羚羊角、人参、西洋参

11.烊化兑服——阿胶

12.制霜内服——巴豆

13.醋制——甘遂

14.焗服——肉桂

七、使用注意

1.朱砂

有毒,不可过量,忌火煅

2.使君子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

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

3.关木通

60g水煎,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八、别名

辛夷——木笔花、春花

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

茜草——茹虑、虑茹

骨碎补——毛姜、申姜、猴姜

僵蚕——天虫、姜虫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射干——乌扇(原名)

淫羊霍——仙灵脾

补骨脂——破故纸

山茱萸——枣皮、山萸肉

海螵蛸——乌贼骨

蒲公英——黄花地丁

火麻仁——麻子仁、大麻仁

薏苡仁——米仁、苡仁

牛黄——丑宝、西黄、犀黄

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

麝香——元寸香、当门子

槟榔——大腹子、花槟榔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

诃子——诃黎勒、煨诃子

庶虫——地鳖虫、土鳖虫

川楝子——金铃子

仙鹤草——龙芽草、脱力草

黄药子——黄药脂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苦胆草

玉竹——葳蕤(原名)

大黄——川军、锦纹、大黄炭

古称今称

通草木通

通脱木通草

九、药用部位

五倍子——虫瘿

桑螵蛸——卵鞘

海螵蛸——乌贼内壳

五灵脂——粪便

海金沙——孢子

鹤草芽——冬芽

蒲黄——花粉

辛夷——花蕾(丁香)

地骨皮——枸杞的根皮

熊胆——干燥胆汁

桑寄生——带叶茎枝

茯苓、猪苓——菌核(雷丸)

附子——子根

薤白、百合、贝母——鳞茎

竹茹——茎的中间层

琥珀——化石样物质

乳香、没药、血竭——树脂

龙骨——化石

麝香——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牛黄——胆结石

禹白附、黄药子——块茎

鹿茸——雄鹿的幼角

石决明、牡蛎——贝壳

紫河车——胎盘

天花粉——栝蒌的块根

瓜蒌——栝蒌的果实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药学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篇一在药剂科工作已经有半年了,在这期间,在领导的指导、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密切配合下,我不断加强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个人的业务工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xx年临床药学室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临床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成绩、不足与明年工作计划向院领导做如下汇报。...

光阴如梭,一年的工作转瞬又将成为历史,20xx年即将过去,20xx年即将来临。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现将现将20xx年度工作总结如下:1、20xx年01-02月从事公司稳定性样品的检测,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定期监测保证出厂药品...

(一)处方点评1、门诊处方点评①按[20__]21号文件《医院处方点评制度》要求,每月随机抽查门诊处方100张进行点评,全年共完成1200张处方点评,对点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不合理的处方及医生进行全院通报。...

现将一年来从事销售工作的心得和感受总结如下:一、切实落实岗位职责,认真履行本职工作。1、每个工作日按时上班工作,不迟到,不早退;2、努力完成公司销售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要求;3、严格执行产品的入出库手续;4、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

一年的实习生涯转眼即逝,回想去年这个时候正在学校里踌躇要去哪个地方实习,而现在已经过了整整一年,药学系实习总结。如今回头,想说的已太多太多。...

在校学习以来,我在思想上一直都努力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思考、体会伟大的思想和先进的理论,并试着在学习中检验和实践,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人自药房实习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知识不断拓宽,职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实习期间内,本人把专业课本《药事管理学》、《中医药学概论》等课本带在身边,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作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根据安排,我于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在县卫校任教,主要负责任教工作。在20xx年晋升为主管药师,主要负责西药购进、西药科室管理、临床药学研究等。现将我几年来的思想政治表现和主要工作总结如下,请领导和同事们评议。...

THE END
1.汤头歌诀——固摄,安神,开窍之剂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牛角珍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效良。 苏合香丸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荜茇乳檀芳,犀冰术沉诃香附,衣用朱砂中恶尝。 温里剂 理中丸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吴茱萸汤吴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法良,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2/07/11348251_1139116468.shtml
2.小金药师说药事关注中西药物的科学合理用药https://www.163.com/dy/media/T1455783087939.html
3....脏腑辨证临床用药+中药中引经药的临证心得+中药功效适应症...药物配伍是中医精华转载自彭超Candy药物配伍是中医精华,精于方者,必精于药之配伍.将朱氏常用的妇科药对简述如下: 1.党参、黄芪:气虚者补之以甘温,参芪分健脾培中,益气升阳,凡妇科脾肾气虚所致的崩中漏下、月经过多、白带绵绵、胎漏、滑胎等症皆为首选之药。脾肾阳虚之不孕症多见基础体温上升、黄体期短,甚则卵...https://zzk.fh21.com.cn/article/detail/137054.html
4.常用药品适应症.docx常用药品适应症 风寒感冒 1.流感丸:(藏药名:罗君日布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流清鼻涕,头痛咳嗽,周身酸痛,炎症发烧等。 2.伤风停片:发散风寒。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鼻流清涕,肢体酸重,喉痒咳嗽,咳嗽痰清稀,及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等见上述症候者。 3.感冒清热软胶囊:疏风散寒,解表清热。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122/5311320244010022.shtm
5.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临床适应症()开窍药药理作用错误的是A、调节中枢神经功能B、抗心肌缺血C、抗炎D、镇静E、调节免疫 开窍药药理作用错误的是 A、调节中枢神经功能 B、抗心肌缺血 C、抗炎 D、镇静 E、调节免疫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苯巴比妥属于A、抗精神失常药B、局部麻醉药 C、镇静催眠药 D、抗癫痫药 E、全身麻醉药 ...https://www.shangxueba.cn/7XAWRS88.html
6.安宫牛黄丸忌同服什么药?药物相互作用是什么?方舟方舟...导读:安宫牛黄丸的主要成分是有体外培育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是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功效。 因每个药的药性不一样,因此在使用多种药物时,是要谨慎的,避免同时使用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的发挥。那么,安宫牛黄丸忌同服什么药?药物相互作用是什么? https://www.jianke.com/a/20180315/5134231.html
7.石菖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属开窍药,善清 痰湿以开窍醒神, 因痰湿致病广泛,临床上常配伍化痰药或安神药治疗痰蒙清窍引起的头晕、神昏、嗜睡等症。除开窍醒神外,石菖蒲还兼具化湿和胃、宁神益智之功,湿阻中焦所致胸脘痞闷、腹胀及心肾失养所致的耳鸣、失眠、健忘等均可配伍他药治疗。 由于石菖蒲分布广泛,各地区石菖蒲所含化学成分及含量...https://www.360docs.net/doc/5813069265.html
8.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卫生系统职工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活动...根据《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总工会关于举办全省卫生系统职工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的通知》(云卫发〔2009〕126号)要求,为确保大赛的顺利进行,省卫生厅制定了《云南省卫生系统职工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州、市,各有关单位,按照该《活动方案》认真制定本地、本单位大赛的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开展好...http://ynswsjkw.yn.gov.cn/html/2009/gongshigonggao_0306/192.html
9.北京同仁堂“镇店之宝”——十大王牌名药.docx该【北京同仁堂“镇店之宝”——十大王牌名药】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北京同仁堂“镇店之宝”——十大王牌名药】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https://www.taodocs.com/p-1001892665.html
1.牛黄清脑开窍丸适应症有哪些清热解毒,开窍镇痉。用于温病高热,气血两燔,症见高热神昏,惊厥谵语。 去看看 牛黄清脑丸的适应证主要包括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等。此外,该药物还可用于治疗因风痰阻滞所引起的头晕目眩、头痛以及肢体麻木等症状。 1.祛风化痰:由于本药中含有牛黄、山雄、白芷、藁本等多种药材成分,具有较好的祛风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改...https://wapypk.39.net/794834/news/c0vk85vx.html
2.开窍药分类和适应症开窍药分类和适应症是初级中药士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如下: 根据药性和主治病证的不同,开窍药主要分为温宣开窍药和凉宣开窍药两类。 ①温宣开窍药。多辛温芳香,有辛散温通、芳香辟秽、开窍醒神的作用。主治中风痰迷、气郁暴厥或感受秽浊之气而出现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https://www.med66.com/zhongyaoshi/jy1406118674.shtml
3.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特色疗法福建省二人民医院适应症: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高热、咽喉肿痛、头痛、皮肤瘙痒、湿疹、痤疮等。 作用疗效: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泻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的作用。 19、中医定向透药 适应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https://www.fjhospital.com/info/3535.jspx
4.《中成药学》课程质量标准课程二教学运行与管理药物分析教研室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中成药的治则治法;了解常见病证的临床表现及中成药治疗机理;掌握常用代表性中成药的功效、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熟悉中成药的历史及影响中成药质量的因素。 3.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使学生能够:进行代表性同类中成药的比较;根据病人的需求推荐中成药;能介绍部分常用中成药的...https://www.gxtcmu.edu.cn/yxy/kstd/ywfxjys/jxyhygl4/kce4/content_36456
5.口对鼻人工呼吸法的适应症什么?林某因长期在外地工作,将一盆名贵花卉交给好友卢某照臂。卢某将该花卉放在自己家中客厅,来访的客人都以为这盐花卉是卢某的。后卢母生病,急需用钱动手术,卢集四处筹钱未果,便将该花卉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不知情的白某。林某从外地回来后,发现自己的花弃不在卢某家中,便向其索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https://www.shuashuati.com/ti/0e199765743f4d388c250632e8d6e408.html?fm=bdab1ddffa6872a1c08dae68c522591578
6.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强化复习题(附答案)30、下列哪项不是防风的适应症 A风寒感冒症B麻疹不透C疮疡初起兼有表证D风热感冒E破伤风 二、多选题 1、半夏的功效包括 A燥湿化痰B润肺止咳C外用消肿止痛D降逆止呕E消痞散结 2、下列药物中,有开窍醒神作用的药物是 A冰片B苏合香C麝香D远志E石菖蒲 ...https://www.yjbys.com/edu/TCMA/311461.html
7.《中药学》具有《中药学》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能力;具有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各章药物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配伍原则、使用注意的能力;具有分析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各种药物的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性能特点、用法用量的能力;具有辨证配伍应用药物的能力;具有能用归纳比较法区别性能功效及应用相似药物的能...https://www.hnyzzy.com/yxy/info/1168/1773.htm
8.《伤寒论》与急危重症——基于CCU重症病例及中西医结合诠释经典...《伤寒论》是一部临证专著, 从临床病例角度来阐释、验证经典条文的内涵是古今研究《伤寒论》的亮点与特色。目前方证辨证学说逐渐受到业内专家的推崇与认可, 其核心思想就是严格遵守经典医籍的记载, 将方剂运用于符合其适应症的病证[5]。具体包括2种解读经典条文的研究方式。 https://www.douban.com/note/845085200/
9.中药学重点总结6.升阳(适应症不同)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 中气下陷——黄芩 升阳止泻——葛根 7.头痛 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 阳明(前额)——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https://www.ruiwen.com/zongjie/1395199.html
10.耳鼻喉科中医护理简介中医护理特色重点专科学科1、喉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适应症:适用于慢喉喑(声带息肉、急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等症)。 方法:用浸有药物的纱布块平摊在导电板上并敷于病人颈部喉结的两侧,并以橡筋带把其固定好(注意松紧要适宜),中频电流能促进皮肤电阻下降,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消炎、消肿、镇痛、疏通经络、松解粘连,调...https://www.hnzhy.com/m/newsdetail-2306.html
11.北京同仁堂“镇店之宝”十大王牌名药适应症 : 清热开窍,止痉安神。用于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5.愈风宁心片 主要成分:葛根。 功效主治: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 https://www.kuaimenkeji.com/website/a/cUlTRzVzSEdYQU81ZG9Td1U3cFJEQT09f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