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理论(二)讲义

具体说,温热药多治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风寒湿痹、血寒经闭等阴寒证;寒凉药则主治实热烦渴、温度发斑、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痰热咳喘、高热神昏等阳热证。

2.据病证的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的药物。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若为寒热错杂、阴阳格拒者,当采用寒热并用佐治之法治之。掌握四气理论根据季节不同指导临床用药。寒冬时无实热证,不要随便使用寒药,以免伤阳;在炎热的夏季无寒证者不可随便用热药,以免伤津化燥。

4.真寒假热,用热药,真热假寒用寒药。

1、含义

五味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它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但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2、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外,还包含了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等作用。

辛味药多辛散燥烈,易耗伤气阴(津),故气虚、阴(津)亏,表虚多汗等不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的作用。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等。某些甘味还具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故又有甘能解毒之说,如甘草、绿豆等。

淡味附于甘,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薏苡仁等。

甘味多腻滞,易助湿碍脾,脾虚湿滞勿用甘味滋补,古人有“中满忌甘”之说。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具酸味。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所致诸证。如五味子涩精、敛汗,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等。

涩味附属于酸,亦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但酸味与涩味相似而不尽相同,如酸能生津开胃、酸甘化阴等,皆是涩味所不具备的。

酸能敛邪,故有实邪者勿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如大黄通下泻火为通泄,杏仁降气平喘为降泄,栀子清热泻火为清泄;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故苦味药相应地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二类,如黄连苦寒用于湿热证,苍术苦温用于寒湿证。坚阴含义有二,一是通过泻火而达到存阴的目的,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亏而相火亢盛之证。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柏有厚肠止泄作用。

因苦能燥,易伤阴津,阴津不足者不宜用。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肠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等病证。如海藻、昆布消散瘰疬,鳖甲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此外,咸味还能入肾补肾,如紫河车、鹿茸、蛤蚧等能补肾壮阳益精。咸又入血,如犀角、玄参味咸入血分而有凉血的作用。

但咸味药不宜多食,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更是如此,另有的咸味药有伤脾胃,如芒硝,脾虚便溏者慎用。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4、气味配合

四气和五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

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气味相同,作用相近,如麻黄、紫苏均味辛性温而发散风寒;气同味异,功能不同,如浮萍辛寒能发汗清热,芦根甘寒能清热生津,黄连苦寒能清热泻火,牡蛎咸寒能育阴潜阳;味同气异,功效有别,如石膏甘寒能清火生津,石斛甘凉清热生津,黄芪甘温能补气升阳,山药甘平能平补脾肺肾;一气多味,作用广泛,如白术苦甘,苦能燥湿,甘能补脾。

升降浮沉是对药物作用趋向的概括。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由于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上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泻痢、崩漏、脱肛)、或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等病势趋向,因此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升降浮沉的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2、影响因素

(1)药物的性味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2)药物的质地药物所具有的升降浮沉特性与药物的质地有关,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但有特例:旋覆花功能降气消痰、止呕止噫,药性沉降而不升浮;苍耳子功能通窍发汗、散风除湿,药性升浮而不沉降。川芎上行头目、下行气海,白花蛇内走脏腑,外彻皮肤,具有双向性。。

(3)炮制和配伍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物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减弱。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3、升浮于沉降的不同作用

(1)升浮药其性主温热,味属辛、甘、淡,质地轻清,作用趋向多主上升、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行气开郁、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等功效,都能上行向外,药性是升浮的。故解表药、温里药、祛风散寒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补益药、涌吐药等多具升浮之性。

(2)沉降药其性属寒凉,味属酸苦咸,质地多为重浊坚实之品。作用趋向主要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故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降气平喘药、降逆和胃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收敛止血药、收涩药多具沉降药性。

4、阴阳属性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5、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

(2)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

(3)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

(4)病势下降陷,宜升不宜降

(5)升降并用是适应复杂病机,调节紊乱脏腑功能的有效方法。

如:表邪未解,邪热壅肺,汗出而喘的表寒里热证,常用石膏清泻肺火,肃降肺气,配麻黄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一清一宣,升降并用。

又如:心肾不交虚烦失眠,腰冷便溏,上热下寒证,用黄连清心降火安神,配肉桂补肾引火归原。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归经说明药物功效的适应范围,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选择用药的依据。

2、理论基础

药物的归经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

前人在用药实践中观察到,一种药物往往主要对某一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如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抽搐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咳,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用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用麝香、菖蒲能苏醒神志,说明它们能归人心经....。由此可见,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3、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掌握归经,有助于临床辩证用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治疗时必须考虑到药物的归经特点方可提高疗效。如:外感热病,热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当用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若热入气分,当用石膏、知母等气分药宜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2)掌握归经理论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如利尿药,麻黄宣肺利尿、黄芪健脾利尿、附子温阳利水、猪苓通利膀胱之水湿等不同。又如头痛的原因很多,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亦各有不同,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葛根、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

(3)运用归经理论,还要依据脏腑经络学说,注意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恰当选药。

广义的毒有三个含义:

(1)“毒”为药物的总称。

(2)“毒”指药物的偏性

(3)“毒”性是毒性反应与副作用。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副作用指在正常剂量服用药物是出现的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总体评价、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管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列入的中药品种: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3、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用量过大

2、误服伪品

3、炮制不当

4、制剂服法不当

5、配伍不当

6、其他:个体差异、药不对证、自行服药等。

4、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要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的各个环节,杜绝伪品。

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例题:

1、中药能治疗疾病是因为

A、药物的毒性B、药物五味C、药物的偏性

D、药物的四气E、药物具有的归经

答案:C

[2-4]

A四气B五味C归经D有毒无毒E升降浮沉

2、主以药效,参以口尝确定的是

3、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症寒热为基准确定的是

4、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药物特性和药物疗效确定的是

THE END
1.第六十六讲开窍药概述使用注意,这个对于开窍药来讲,比较重要一点,那么往天讲的那个原则也是基本上可以用,但是在我们要求的第一个方面,主要就是中病即止。因为开窍药是治标的,一旦患者从昏厥的状态苏醒以后,就不宜继续使用,因为要耗伤正气,不可过用,过用了要耗气的,所以要中病即止,这个就是我们第一个要求的方面。至于说因证选药...https://www.360doc.cn/article/56368020_1110340918.html
2.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脑系病证考点(强化练习)考试题库E.辛凉开窍,清肝熄风 点击查看答案 97、单项选择题 刘某,男,67岁,生气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出现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撤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微欲绝,此时治宜() A.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B.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C...http://www.91exam.org/exam/87-1078/1078734.html
3.中医危重病学最新章节陈伟著此外,《备急千金要方》所拟“仓公散”由矾石、皂荚、雄黄、藜芦组成,“取药如豆大,纳竹管中,吹鼻得嚏,则气通便活”,这是中医特有的简便有效的急救方法之一。它是应用芳香开窍的药物制成粉末吹入鼻孔,使鼻腔黏膜受到药物的刺激而引起喷嚏,从而达到使昏厥患者苏醒的目的。 6.《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曾...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776969/11.html
4.与辛味药健胃化湿行气开窍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是...与辛味药健胃、化湿、行气、开窍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是()A.促进消化功能B.使神志昏迷病人苏醒C.抗心绞痛D.扩张冠状动脉E.抗感染F.Fhttps://www.xilvlaw.com/souti/zhiye/mfqvp59n.html
5.中药第23章开窍药资源下载第二十三章开窍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开窍药的含义,作用,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等,2,明确清心开窍,温宣开窍的概念,二,课程内容1,掌握,冰片2,熟悉,麝香3,了解,石菖蒲苏合香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本章掌https://www.jinchutou.com/d-94419197.html
6.中医知识中医药中医药的专业平台,提供中药、中药材、中药图谱、药材认识、药材鉴别、中医推拿、中医知识、中医文化和中医古籍等方面的信息!https://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zyzs/index82.html
1.2025年执业药师中药知识点概述:石决明本品咸寒清泄,质重镇潜,专入肝经,略兼滋阴。善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为治肝阳上亢及肝热目疾之要药。 功效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主治病症 (1)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 (2)肝火目赤翳障,肝虚目昏。 生石决明,平肝潜阳,清热明目功力较强,善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头目眩晕;煅石决明,减寒凉之性,加强收涩之...https://www.hqwx.com/zyys-kaoshi/news/17314674313165.html
2.中药的临床选用第十五讲开窍药的选用中药的临床选用 第十五讲 开窍药的选用,开窍药, 开窍药是指具有通关开窍、苏醒神志作用的一类药物。这一类药物的药性走窜,在临床上治疗的病症主要是热病过程中的神昏、中风,以及...https://wap.cnki.net/qikan-ZLYS199009003.html
3.临床药剂学基本知识答案(精选8篇)(错) 2、开窍药能通关开窍、回苏醒神,只要神志昏迷均可使用。(错) 3、升麻与柴胡均能散邪解表、升阳举陷。升麻兼能疏肝、柴胡兼能解毒。(错) 4、使用甘遂、在戟、芫花时,宜与大枣同用,以增强疗效。 (错) 5、木香煨后增强实肠止泻作用,煨诃子增强涩止泻作用。 (对)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2y8ftu4.html
4.什么是芳香开窍药?全国凡因高热、风痰壅塞或气滞郁结引起的神昏口噤等,必须先用芳香开窍药以开窍急救,待神志苏醒后,再随证...https://www.1633.com/ask/244143.html
5.《伤寒论》与急危重症——基于CCU重症病例及中西医结合诠释经典...笔者一直在思考, 中医药的优势难道仅仅体现在“锦上添花”式的调理慢性疾病, 甚至是在“上工”层次的“治未病”吗?中医药有没有可能在“雪中送炭”式的“中工”, 甚至是“下工”层次的急危重症治疗上有所贡献?有没有可能真正做到将中医理论和临床优势落地生根, 接受急危重症的检验与洗礼?如果连“已病”都...https://m.douban.com/note/845085200/
6.开窍药的药理作用.pptx-药理作用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抗心肌缺血作用2抗炎作用3(1)调节中枢兴奋-抑制的平衡开窍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因药物及成分的不同,以及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动物种属和机体机能状态不同,而表现出对中枢的兴奋或抑制作用。开窍药可使神志不清的病人苏醒,如樟脑有一定的中枢兴奋作用。多数开窍药如石菖蒲...https://m.renrendoc.com/paper/265285752.html
7.昏迷的中西医诊治特色项目重症医学科内科系统科室导航依据病情开展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昏迷病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般应先做常规检查,如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等,必要时再依病情开展相关的特殊检查,如脑脊液(CSF)、动脉血气分析、CT、核磁共振(MRI)、碳氧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内分泌功能及有毒物质血药浓度测定等。 https://www.gszyy.com/ksdh/nkxt/zzyxk/tsxm46/content_12796
8.《中药知识》息风止痉药之牛黄中医养生药膳馆加盟本类药物有性偏寒凉或性偏温燥的不同,故应区别使用。若脾虚慢惊者,不宜寒凉之品;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药。由于介类、矿石类药材质地坚硬,故入汤剂应打碎先煎。个别有毒性的药物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根据平肝息风药的功效及主治的差异,可分为平抑肝阳药及息风止痉药二类。 https://m.huashandao.com/h-nd-2426.html
9.促醒(昏迷植物人)意识修复手术:中西医综合治疗最全方案11.基本的医药治疗主要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中枢神经细胞代谢,活化神经细胞类药物。在应用时,这三类药同时应用比单一用有效。 12.活化神经细胞催醒药物:美多巴、溴隐亭、苯丙胺、金刚烷胺、胞二磷胆碱、左旋多巴、氯酯醒、克脑迷、利太林。 13.促进中枢神经细胞代谢改善认识功能药物:脑复康、脑复新、脑活素、爱维治...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707618899.html
10....同时给患者服用雷允上苏合香丸,它是化痰开窍的药物,能促进苏醒...当中风找上门时,家属首先要立即拨打120,同时给患者服用雷允上苏合香丸,它是化痰开窍的药物,能促进苏醒、保护神经、治疗中枢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等症状。而且它不仅是“三高”人群预防中风的药物,也是中风患者用于急救的药物,日常可以备一些在家里。除了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和用药抢救外...https://www.toutiao.com/w/1815145197305866/
11.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药理学》知识巩固题9、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 A 氨基酸 B 有机酸 C 挥发油 D 生物碱 E 皂苷 10、与辛味药健胃、化湿、行气、开窍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是(E ) A 促进消化功能 B 使神志昏迷病人苏醒 C 抗心绞痛 D 扩张冠状动脉 E 抗感染 11、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 ...https://www.oh100.com/kaoshi/yaoshi/tiku/33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