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常见的开窍药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备注:外伤重症急救药

冰片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3~0.1克。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备注:力弱于麝香

苏合香

功效: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3~1克。不入煎剂。

使用注意:

备注:寒浊

石菖蒲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效: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备注:热闭神明

蟾酥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心经。

功效: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15~0.03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切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备注:

樟脑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心、脾经。

功效:内服:开窍辟秽;外用:除湿杀虫,温散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或用酒溶化服,每次0.1~0.2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并控制剂量,孕妇忌用。

备注:辟秽

[编者按]少林禅医“窍疗法”,主要是依据人体五脏六腑,百脉七窍周身相通之理来医病治病。五脏的生理功能虽各不相同,但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如心气旺盛,则血液能在全身经脉中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如心气不足,则血不充盈,经脉不利,势必造成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出现心悸、脉象细弱乏力的症状。而心气不足,则又是人体自身气滞郁结所致。而化滞开结,即可充盈心气,通畅血脉。

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整体联系是以心、肺、肝、脾、肾五脏为中心,以七窍相连而通达全身。人体之七大窍,眼鼻口舌耳上五清窍和体下两大浊窍通达全身,掌管人体一切之进出。运用“窍疗法”治疗时,主要以我们自己配制的中草药水点滴人体之清窍,或将我们研磨的中草药由鼻腔每日定量吸入少许,再辅之以清窍处的点摩和适量的中药汤剂,从而化滞、清道、通窍。大窍通则大病无,百窍通则百病无,通窍为治一切病症之法门,窍通则病除。

常用开窍药方剂大全

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方剂,叫开窍剂。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由邪气壅盛、蒙蔽心窍所致的窍闭证,亦称闭证,闭证因其病因不同,又有寒闭,热闭之异,治疗亦有凉开,温开之别,故本类方药也有凉热之分,用时尤当注意。

使用本类方药时,因其多为芳香辛散走窜之品,故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久服易伤人之元气,临床上只做急救治标之用。

近年来,以本类药物为主,配伍温中,行气、活血、止痛药,组成芳香温通的方剂,用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

行军散--------------------------------------------------------------------------------【组成】西牛黄、麝香、珍珠、冰片、硼砂各一钱,明雄黄、飞净八钱,硝石精制三分,飞金二十页。【主治】暑秽。吐泻腹痛,烦闷欲绝,头目昏晕,不省人事。并治口疮咽痛。点目去风热障翳;搐鼻可避时疫之气。【正文】用法:上各研极细如粉,再合研匀,瓷瓶密收,以蜡封之,每服三分至五分(0.3g~0.9g),凉开水调下,或点眼、搐鼻。方歌:诸葛行军痧胀方,珍珠牛麝冰雄黄,硼硝金箔共研末,窍闭神昏服之康。功用:清热开窍,辟秽解毒。病机:由于中焦气机逆乱,清浊相干,升降机能失常,故吐泻腹痛,甚则烦闷欲绝;暑热与秽浊之气蒙蔽清窍,故头目昏晕,不省人事。治宜芳香开窍,清热解毒,行气辟秽为法。运用:1.本方又名诸葛行军散、武候行军散,是治疗暑秽痧胀的专用方剂。以吐泻腹痛,烦闷欲绝,甚则不省人事为证治要点。2.夏令中暑、急性胃肠炎等由感受秽浊之气所致者,均可应用。注意事项:本方辛香走窜,孕妇慎服。玉枢丹--------------------------------------------------------------------------------

安神药

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神志失常病症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第一节重镇安神药

朱砂

甘,寒;有毒,心

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1、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2、用于惊风、癫痫3、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磁石

咸,寒,心肝肾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1、用于心神不宁,惊悸,癫痫2、用于肝阳眩晕3、用于肝肾亏虚,目暗耳聋4、用于肾虚喘促

龙骨

甘、涩,平,心肝肾

收敛固涩

1、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2、用于肝阳眩晕3、用于滑脱诸证4、用于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愈

琥珀

甘,平,心肝膀胱

镇惊安神,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1、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2、用于瘀血阻滞证3、用于淋证,癃闭

珍珠

甘、咸,寒,心肝

镇惊安神,明目祛翳,

收敛生肌

1、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2、用于惊风,癫痫3用于目赤翳障,视物不清4、用于口舌生疮,咽喉溃烂,疮疡久溃不愈

第二节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甘、酸,平,心肝胆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1、用于心悸失眠2、用于体虚多汗

柏子仁

甘,平,心肾大肠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1、用于心悸失眠2、用于肠燥便秘

远志

苦、辛,微温,心肾肺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1、用于惊悸,失眠健忘2、用于痰阻心窍,癫痫发狂3、用于咳嗽痰多4、用于痈疽疮毒,乳房肿痛

*合欢花

甘平,心肝

安神解郁,活血消肿

1.忿怒忧郁,烦躁不眠,2.跌打骨折,血瘀肿痛及痈肿疮毒

首乌藤

甘,平,心肝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1、用于虚烦不眠,多梦等证2、用于血虚身痛,风湿痹痛

灵芝

甘,平,心肾肺

安神补虚,祛痰止咳

1、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2、用于痰多咳嗽、喘促3、用于虚劳证

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

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咸,寒,肝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2、用于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珍珠母

咸,寒,肝心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

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2、用于目赤,视物昏花3、用于惊悸失眠,心神不宁

牡蛎

咸、涩,微寒,肝肾

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2、用于痰核,瘰疬,癥瘕积聚等证3、用于滑脱诸证4、用于胃痛泛酸

赭石

苦,寒,肝心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2、用于呕吐,呃逆,噫气等证3、用于气逆喘息4、用于血热吐衄,崩漏

蒺藜

苦、辛,平,肝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及乳闭胀痛3、用于风热上攻,目赤翳障4、用于风疹搔痒、白癜风

罗布麻

甘苦凉,肝

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1、用于头晕目眩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紫贝齿

咸平,肝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2.惊悸失眠,3.目赤翳障.

第二节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2、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3、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头痛4、用于瘟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牛黄

苦,凉,肝心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1、用于瘟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2、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及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蒙蔽心窍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鸣等证3、用于咽喉肿痛、溃烂及痈疽疔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

钩藤

甘,微寒,肝心包

息风止痉,

清热平肝

1、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2、用于头痛,眩晕

天麻

甘,平,肝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1、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2、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3、用于肢麻痉挛抽搐,风湿顽痹

地龙

咸,寒,肝脾膀胱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1、用于高热惊痫、癫狂2、用于气虚血滞,半身不遂3、用于痹证4、用于肺热哮喘5、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全蝎

辛,平;有毒,肝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1、用于痉挛抽搐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3、用于风湿顽痹、顽固性偏正头痛

蜈蚣

辛,温;有毒,肝

1、用于痉挛抽搐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3、用于风湿顽痹4、用于顽固性头痛

僵蚕

咸、辛,平肝肺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风中经络,口眼斜3、用于风热头痛、目赤、咽肿或风疹搔痒4、用于痰核、瘰疬

第十六章开窍药

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病证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麝香

辛,温,心脾

开窍醒神,活血痛经,

止痛,催产

1、用于闭证神昏2、拥有图疮疡肿毒,咽喉肿痛3、用于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冰片

辛苦微寒,心脾肺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1.闭证神昏,2.目赤肿痛,3.疮疡肿痛,溃后不敛.

辛温,心脾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1、用于寒闭神昏2、用于胸腹冷痛,满闷

辛、苦,温,心胃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1、用于痰湿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头晕、耳鸣2、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痞塞疼痛

辛,温,心

开窍醒神,止痛,

解毒

1、用于痧胀腹痛,吐泻,神昏2、用于恶疮、瘰疬、咽喉肿痛及各种牙痛

安息香

辛、苦,平,心脾

开窍醒神,祛痰辟秽,

行气活血,止痛

1、用于闭证神昏2、用于心腹疼痛

3、用于产后血晕,口噤垂死

牛黄镇惊丸熄风开窍用于急热惊风痰热气促心烦急躁神志不清

THE END
1.常用中成药大全紫雪:用于热病,止痉开窍,症见高热烦躁、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 片仔癀: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 龙胆泻肝丸:①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胁痛、口苦、耳聋、舌红苔黄②用于肝经湿热下诸证:症见阴肿、阴痒、筋萎、小便淋漓或妇女带下黄臭等 ...https://m.jinyingjie.com/Article/article/id/43464/p/professionid/43/categoryid/63
2.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的中成药有哪些中医指导意见: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的中成药可以使用复方丹参片或者是心可舒片,能够起到活血化瘀以及理气止痛的功效,但是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复方丹参片以及心可舒片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等疾病。如果是由于患有妇科疾病所引起的血瘀,也可以使用益母草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改善血瘀以及促进经血排出的作用,在用药期...https://m.bohe.cn/iask/mip/o9y2qdqtskf0kyh.html
3.从安宫牛黄丸说起:醒脑开窍药在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中医认为脑血管病的意识障碍原因在于脑(心)窍闭阻,属中风、中脏腑之闭证或脱证范畴,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手段,如醒脑开窍药物和针灸方法,其中醒脑开窍中药及复方又是临床最为常用的,甚至西医从业人员也在广泛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已经证实这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安神和促醒与脑保护的双向调节功效。但是,这类...https://www.guahao.com/article/detail/HQlzP167751971611148290
4.中药药对190种—中医精华.pdf(四)润燥相反药对 7 (五)散敛相反药对 7 (六)其它相反药对 7 四、相使药对 7 五、十八反、十九畏药对 8 中药药对190 种 中药配对用法虽然是转贴但是觉得很好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是最后的十 八反和十九畏的用药方法值得思考 一、相须药对A 药对 名称 剂量 适应症 其他 麻黄 桂枝 5~10 g 解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124/6024131210002003.shtm
5.渔歌医疗同是清火类中成药,4种“牛黄丸”有何区别?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栀子苦寒清热燥湿,解毒泻火;石膏清解阳明经实热火邪,赤芍、地黄、当归、川芎凉血活血;冰片疏散郁火,通关开窍为佐药。 桔梗轻清上浮,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散风止痛之功。 4.销售提醒 https://www.yuge.com/news/getNewsById/35208433.htm
1.中药学3通宣理肺丸和木香顺气丸能同服吗D.两药同用,一种中成药能够抑制另一种中成药的副作用 E.中成药配伍应用可采用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治法 54.医生在中药处方中应用不同的术语,对饮片炮制、产地、质地、采时、新陈、颜色、气味等有特殊要求加以注明。下列与药名有关的术语中,属于对质地有特殊要求的是()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424552
2.中药歌诀汇总——四气五味六陈七情十八反十九畏中药...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 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 二、四气五味 寒热温凉谓四气,四性添平五气谈。 药性寒凉能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管; 温性药物能通络,助阳温中能散寒。 寒凉属阴治热病,温热属阳阴寒散, 药性平和作用缓,实际平性有偏袒。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d30ae9962957
3.实用的百种偏方民间有奇方,何必去医院(6心肌缺血,9冠心病,66...行气活血,祛风止痛。《菊花枕是一种传统药枕,菊花、川芎、丹皮、白芷等中药》利用睡眠时头部温度及头部的压力使药物的有效成份散发出来,通过呼吸便秘怎么样能快速排便经过肺部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29、皮肤溃疡 韩玉森教授用蜂蜜治久治不愈的皮肤溃疡和各种久治不愈的伤口感染:...https://m.douban.com/note/826073810/
4.心脑血管十大中成药介绍10种常见中成药八、久强脑立清 久强脑立清是一种复方中药剂,主要得成分是牛膝、清半夏、酒曲、薄荷脑、朱砂等,这些成分可以用于肝热上升引起得头晕脑胀,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 九、心可宁 心可宁含有丹参、三七、冰片、水牛角浓缩分、蟾酥等这些成分可以起到活血散瘀,开窍止痛作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悸头晕等。https://m.meijianpin.com/zhishi/14744.html
5.140种中药的功效和作用中药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40种中药的功效和作用,欢迎大家分享。 https://www.yjbys.com/edu/zhongyaoshi/17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