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作用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过程的综合表现,许多因素都可能干扰或影响这个过程,使药物的效应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包括药物方面、动物方面、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剂量药物的作用或效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药物的剂量是决定药效的重要因素。临床用药时,除根据兽药典、兽药规范等决定用药剂量外,还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毒副作用和病情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剂量,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1)内服给药
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2)注射给药
(3)呼吸道给药
气体或挥发性液体麻醉药和其他气雾剂型药物可通过呼吸道吸收。肺有很大表面积,血流量大,经肺的血流量约为全身10%~12%,肺泡细胞结构较薄,故药物极易吸收。
(4)皮肤给药
浇泼剂(pouron)是经皮肤吸收的一种剂型,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药物必须从制剂基质中溶解出来,然后穿过角质层和上皮细胞;二是由于通过被动扩散吸收,故药物必须是脂溶性在该器官的浓度。
(5)合并用药
两种药物同时使用,称为合并用药。如果这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相似,合并使用时常可增加药效,起到协同治疗的作用,也就是说,这样的合并用药能提高药物的效能,还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例如,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可同时给予抗菌增效剂,一般可提高几倍的疗效。
(6)重复用药
疗程才能保证稳定的疗效,并避免产生耐药性,绝不可给药1~2次出现药效就立即停药。例如,抗生素一般要求2~3天为一疗程,磺胺药则要求3~5
天为一疗程。
4药物的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混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称为配伍禁忌。
二、动物方面的因素
药物对不同种属动物的作用除表现量的差异外,少数药物还可表现质的差异,如吗啡对人、犬、大鼠、小鼠表现为抑制,但对猫、马和虎则表现兴奋。
2.生理因素不同年龄、性别、怀孕或哺乳期动物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往往有一定差异,这与机体器官组织的功能状态,尤其与肝药物代谢酶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3.病理状态药物的药理效应一般都是在健康动物试验中观察得到的,动物在病理状态下对药物的反应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不少药物对疾病动物的作用较显著,甚至要在病理状态下才呈现药物的作用。
4.个体差异同种动物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少数个体对药物特别敏感,称高敏性,另有少数个体则特别不敏感,称耐受性,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最敏感和最不敏感之间约差10倍。
三、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
药物的作用是通过动物机体来表现的,因此机体的功能状态与药物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饲养方面要注意饲料营养全面,根据动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合理调配日粮的成分,以免出现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管理方面应考虑动物群体的
大小,防止密度过大,房舍的建设要注意通风、采光和动物活动的空间,要为动物的健康生长创造较好的条件。
1健胃消化药:如食母生,促菌生等宜在料前投服,或者先用少量饲料拌匀喂服。
2维生素类:作为饲料添加剂主要是复合维生素或多种维生素,宜现配现用,夏季维生素B族和E族最易损失,必须及时补充。
4驱虫药:驱虫药如右旋咪唑、抗蠕敏等,肉鸡30日龄左右,蛋鸡在60日龄和120日龄左右投服一次,宜在上午投药,第二天上午清除粪便垫料,消毒鸡舍。抗球虫药应从10日龄起至90日龄(肉鸡至出栏前10天)交替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5微生态制剂:用于家禽的有促菌生、乳酶生、干酵母,这类活菌剂,宜在抗菌素用过后使用,主要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增强肌体抵抗力,这类药宜现配现用,切忌与抗菌素合用,否则会使活菌剂失效。
五配伍禁忌、
1、物理性配伍禁忌
物理性,即某些药物配合在一起会发生物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药物的外观变化。
①分离现象:两种液体药物经混合后,很快又分解。油类或液状石蜡与水混合,稍许静置,分为两层。这样,在分次用药时,就会造成剂量不准,使药效降低或失去用药的意义。
②析出现象:两种液体药物混合时,其中一种药物析出沉淀或使药液混浊,这不仅影响了药效,同时也改变了其浓度。樟脑酒精和水混合时,由于溶媒浓度的改变而使樟脑析出,降低了浓度,影响药效。
③潮解现象:含有结晶水的药,如碳酸钠与醋酸铝共同研磨时,就会呈现潮解现象。这是由于析出结晶水而失去了药效。
④液化现象:两种固体药物混合研磨时,由于形成低熔点混合物,熔点下降,由固态变成液态。水合氯醛与樟脑共同研磨时,形成了低熔点的低熔混合物(熔点为-60℃),产生液化现象,由固态结晶变成油状液体,影响药效。
2、化学性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配合会发生化学变化,不但改变了药物的性状使疗效减弱,甚至发生爆炸。
①沉淀现象:沉淀现象是常见的一种化学性配伍禁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药物配合在一起时,由于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沉淀。如氯化钙遇碳酸氢钠形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沉淀;鞣酸类和重金属也能发生沉淀。
②产气现象:药物在配制过程中或配制后放出气体,冲开瓶塞,使药物喷出,药效改变,甚至使容器发生爆炸。例如碳酸氢钠与酸类或酸性盐类配合时,其中和作用产生气体,改变了药物的化学性。
③变色现象:易引起变色的有亚硝酸盐类、碱类和高铁盐类。如碘及其制剂与鞣酸混合会发生脱色;与含淀粉类药物配合,呈蓝色。
④燃烧或爆炸现象:多由强氧化剂与还原剂配合所引起。如高锰酸钾、氯酸钾与鞣酸混合研磨将爆炸;高锰酸钾与甘油混合时易燃烧。可使药物失效。
3避免措施
药物的配伍禁忌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熟悉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完全可以避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