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工程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这一概念虽然经常提起,但是到底什么是风险在学术界没有一个具备的概念,概括企业有关风险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是指在给定条件下可能结果之外出现的差异性结果。第二,认为所谓的风险实际是指预期状况与实际情况差异导致的损失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讲。从这一角度来讲,工程合同风险是指在工程合同签订及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合同当事人损失的某种预期结果与实际显示之间的差异性。工程合同风险的产生,主要受合同的定义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合同风险分配、合同管理模式之间差异的影响,当然合同当中的计价方式也是影响合同风险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工程合同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合同管理模式确定风险、工程合同计价方式确定的风险、合同工程价款方面的风险、合同工期方面的风险、合同文件方面的风险和其它风险。

(二)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二、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自身在这一方面的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在工程风险管理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

(二)合理转移合同风险

(三)建立工程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

(四)提高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总之,风险管理是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对于业主和施工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当中,要建立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机构,不断探索和完善风险管理手段,构建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最大程度的减少合同风险对工程建设目标的不利影响,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崔东红.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陈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常洪德.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J].山西建筑,2007(13)

法律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也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是多样化的,这也就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从实际来看,企业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违规风险

违规风险是指企业所发生的行为违背了现行法律法规,所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从实际来看,企业违规风险主要表现在:

(1)企业设立风险。如企业设立不符合法律规定,并存在不规范运行等问题。

(2)并购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在实施并购的行为中,由于并购涉及的法律面广,且程序比较复杂,这就增加了法律风险的可能性。

(3)用工风险。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既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也是确保职工合法权利的有力举措。但是,由于用工行为不规范,在违约、辞职等方面,存在违反法律的问题较多。

1.2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不按交易的约定履约,进而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违约风险比较频发,其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企业违约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合同订立、转让以及生效、履行中,由于某些因素导致企业难以履行约定,造成违约风险的出现。

1.3侵权风险

在法治社会,侵权行为的发生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如企业在发展中发生环境污染等侵权事件,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侵犯知识产权等。

1.4不当行为风险

2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现状

现代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这就强调法律风险管理的狠抓落实。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如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缺乏重视、管理机构职能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步伐。

2.1法律风险管理落实不到位,管理机构职能不完善

当前,不少企业尚未建立专门的法律机构,未使法律风险管理得到有效落实。一方面,所建立的法律部门缺乏独立职能的体现,受制于企业部门的管理或影响;另一方面,管理机构缺乏完备的规章制度,法律风险管理更多的是一时之风,缺乏长效工作机制的构建。因此,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流于形式下的管理状态,无益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作用的有效体现。

2.2法律风险意识不强,合同风险偏高

企业法律风险意识的提高,是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基础。而不少企业缺乏法律风险意识,在主观能动性上缺乏行为的支撑。首先,企业合同法律意识薄弱,在合同行为的过程中,规范程度不高、内容漏洞百出,潜在的风险明显增加;其次,企业缺乏有效的合同审查论证,尤其是违约责任条款的落实,是合同风险偏高的重要因素。在实际中,一些企业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前期的调研论证工作不足、签约行为草率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经营发展的风险,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3法律风险管理缺乏重视,相应的投入不足

法律风险的发生,一方面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企业品牌的构建。因此,注重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内容。但是,企业领导层缺乏对法律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管理工作缺乏实质性构建。首先,专业人才缺乏,不利于法律风险管理的落实;其次,缺乏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构建。

3强化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法律风险管理的强化,关键在于如何夯实其实施的内外环境,并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健全监督体系,从本质上优化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那么,具体而言,强化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强化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夯实实施的内外环境

良好的意识形态,是提高法律风险管理实施效率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提高文化素质,尤其是在法律知识、风险防范等方面,要提高相应的防范意识,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首先,夯实法律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法律风险管理落实到位;其次,企业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上下参与其中的积极主动性;最后,企业管理层要强化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将企业经营管理、法律纠纷处理等纳入法制化轨道。

3.2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严格法律把关

现代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建立完善的、专门的法律防范管理机构,切实将法律风险管理纳入新的发展轨道。这就需要:

(1)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法律管理队伍;

(2)推进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全方位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3)立足企业发展改革的需求,严把企业决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风险,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4)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的工作原则,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3.3建立动态监督体系,提高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从工程项目投标到竣工全过程都会出现各种风险,有些风险是可以预见的,有些风险属于政策性的,世界各国建筑行业都比较重视风险管理。而建筑管理中的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是都可以预见的,这就容易造成工程损失。风险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人为因素或者环境因素等。施工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风险是安全风险,然后是技术风险,另外还有资金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当建筑企业对项目的期望值较高时一般都会对进行风险评析。而部分企业不太重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导致企业进入风险环境后,由于准备不充分,无法有效控制风险。所以要加强企业在施工管理中的能力就必须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如下。

一、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缺陷分析

虽然现今我国的施工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其认识及管理方法、经验仍属于初级阶段,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仍比较弱。

首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在很多施工企业中并未建立健全良好的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而没有灵通准确的信息辅助,就无法提前发现风险信息,正确的识别风险,科学的分析数据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策略和有针对行的风险响应。如在招投标项目管理中,对市场情况调研总结分析不全面,对潜在的投标客户判断失误,导致中标质量不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又比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信息收集不完善,在对其可能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时缺乏充足的数据分析资料,风险承担能力比较低,致使企业管理效率降低,导致一些决策性失误,造成企业损失。

其次,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其实我国的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其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及其在企业防御风险中的重要性认识并不足,虽然其也会采取一些防御措施,但是其有效率可以忽略不计。方面进行了一些预防措施,其对整体工程的风险管理规划系统并未有深刻研究,所以在措施实施方面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缺陷,亟待我们去分析、学习,研究其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等,以更好的把握风险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成为企业项目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

最后,我国的风险管理系统尚不完善。我国的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地位并未准确定位,其在项目管理中并未有专业的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所以其系统构建时具有很大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风险管理的发展,致使风险来临时防御能力低,造成企业项目管理目标效果不佳。

二、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在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处处存在风险,其原因多种,需要我们不断的观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析,并且树立强烈的风险和风险管理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减少风险的发生的概率。而不能杜绝的风险,也要确定其主次矛盾,找到合理、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采用合理方案转移风险。例如对难以控制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是风险转移的一种措施。

首先,对内部合同的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合同签订是非常重要的事项,但是一些人在制定合同条款内容时疏漏、遗漏等不同的失误,所以在合同签订时,必须在确认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且能够很好的保证自己的利益。其实,在建筑企业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风险责任是双方支付的,签订合同时能够很好的将二者合为一体,共同分担责任内容。另外,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者要能够正确的识别风险,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分析,采取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或组合等风险对策,以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而对于劳务方面,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更加谨慎,把双方的责、权、利都能够划分清楚。同时,在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中,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也是一个重点,其在合同签订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其价格、产地、质量、包装等,以便更好的防范风险发生,减少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其次,要建立健全外部约束体系,并严格执行。如今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制度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基本趋势已定,所以在风险管理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既有的制度规定,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防范更多意外的发生。如在常见的招投标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完善的保证金制度,对此严格遵守和执行,能够有效避免风险出现。

第三,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首先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制度,以准确的信息资料为基础,科学的分析风险发生的几率,避免其产生。同时,要制定一个独立评估信息系统,以便在企业招投标中,能够准确的做出选择,以免损害公司利益。施工企业要完善、创新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企业发展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使项目施工更能够安全、健康、有序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止风险发生。

最后,对风险信息必须进行动态化管理。风险存在于建筑项目的全部过程,对风险及时跟踪,出现风险化动向时,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监控,使其变动能够及时传于风险管理者。如:在双方的合同手续签订前期,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出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尤其是在招投标时,一定要以书面合同的形式签订,以减少风险的影响。

三、结语

[1]杨海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8):103.

[2]宋琦忠建筑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0(20):76~77.

[4]周纲.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2010(18):179~181.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措施

1、当前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1管理者对风险管理意识的缺乏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重要部分。项目从一开始进行管理,管理者对于项目的管理存在比较固定的模式,由于一直选择用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导致了人们忽略了安全意识的重要作用,产生了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因此,在大多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缺少了风险管理的部分。有些建筑工程虽然把风险管理引入项目管理中,但是大都停留在对于建筑质量的管理层面上,没有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使得风险管理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1.2缺少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缺少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进步。在很多建筑公司中,甚至建设单位,都没能建立起制度健全、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使得整个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大量的漏洞。因此,建筑工程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比较被动,在遇到具体风险问题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导致风险的扩大化和严重化。同时,在企业中也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发生的风险问题主要依靠管理人员所具有的经验进行解决,而个人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使得一些项目的风险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同时,还会带来其他的风险危机,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构成威胁。

1.3建筑工程项目合同中存在风险漏洞

建筑工程合同中的漏洞问题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项目的合同漏洞往往会引起大量问题,严重时会导致合同纠纷和重大经济损失。因为各种原因,如管理水平或固有模式的影响,项目合同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无法受到建筑公司领导者的重视,因此越来越被忽视,逐渐成为项目管理中的薄弱部分。此外,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知识教育的熏陶,大多数承包商无法正确看待项目合同对于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无法掌握正确的索赔方式,使得企业的运行管理的风险性大大提高。

1.4缺乏健全的风险信息系统

目前,风险信息系统并不健全,这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不够可靠,无法放心的进行使用。造成风险信息系统不健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信息系统的建立无法与建筑工程的进程同步,使得大量的数据无法得到及时合理的分析,对于即将投标的项目,没有提前分析其施工的可行性,使得工程的风险性大大增加。其次,建筑公司需要整理三个方面的档案,分别是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而到目前为止,建筑公司对这三方面信息的整理不完善,从而无法正确分析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程度,在进行投标、供应商和分包商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容易做出错误决定。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信息系统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2、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相应措施

2.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是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若要将项目管理的风险降到最低,应该建立起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筑公司必须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宣传,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断加强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不断开展一系列的针对性培训工作,对管理者和施工人员进行风险知识的培训指导,使得管理者和施工人员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自我的水准,熟练掌握施工流程,自觉专研和回避风险。建筑公司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够成功把握科技发展进程中项目管理新的要求和方法,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通过这些方法,有效的防范项目管理的风险。

2.2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2.3加强建筑合同管理

2.4健全风险信息系统

总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具体措施。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对项目的正常进行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必须及时的进行防范。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应该不断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为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凌飞鹏.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2

[2]毛明光.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刘祉妤.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1)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招标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合同条款以及投标者须知等都有潜在的经济风险,建筑企业需要仔细研究分析。(2)市场价格方面。主要是材料市场价格、设备市场价格以及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变化,尤其是价格上涨,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承包价格。(3)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政府对工资、税率和税种等实施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进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4、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数据可靠性较差。一方面,当前,我国很多的建筑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数据可靠性较差。主要体现在:在投标期很多承包商都缺乏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没有对拟投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透彻的分析;在施工期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估计不足,没有充分预测,使得风险到来时,缺乏全面的数据支持,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只靠经验进行临时决策来处理风险,风险管理的成效较低。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的信用档案,不能对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进行动态分析,无法为投标决策、选择供应商和分包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建筑企业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方面,建筑企业的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风险回避意识,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使操作人员能够熟悉新的工艺和方法,熟练掌握工作需要的技能;管理人员能够懂得新环境下项目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另外,建筑企业还应该遵守行业的法律法规,严禁无资质企业挂靠和非法转包,对发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资质、技术能力以及资信等进行严格考察,避免承担工程项目的连带责任。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应该选派不同的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对于那些风险较大、工程复杂的项目,建筑企业应该选派知识水平较高、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加强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对项目的支持,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减少由于承包者自身原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从内部加强对工程资金的控制。工程款必须要进企业的账户,经企业审查后再拨付项目部,严格监控工程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现资金问题必须立即进行纠正;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也与业主进行约定,工程款不打入指定的企业账户,产生的后果由业主承担;在选择投标工程和项目部时,对于那些资金不到位的工程,要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项目经理承担。

4、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的风险监控系统,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管理。首先,事前监控主要是建立起风险预警体系。风险预警管理是指采取超前或者预先防范的管理方式,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一旦在监控过程中有风险发生的征兆,应该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控制不良后果的发生。其次,事中监控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管理,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在组织内部建立抵御风险的机制,以施工项目为中心,把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上设立项目风险管理机构并确定责任人,给项目的成功奠定组织基础。再次,事后监控是制定应对风险的应急计划,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工程项目管理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不发生大的偏差,为了保持工程项目建设的高效率,应对各种风险的应急计划是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应急计划包括对风险的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完成计划假设、风险影响和适当的反应等。

关键词: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政策

本文从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风险管理措施的研究出发,针对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对策,以便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建设工程项目顺利的开展与实施。

1.风险管理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在英美发达国家发展较快。英国南安普顿大学Chapman教授在《RiskAnalysisforLargeProjects:Models,MethodsandCases》(C.B.Chapman,1987)一书中提出风险工程是对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的集成,以有效地项目管理为目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

(1)HazardIdentification(危害辨识)

风险因素的识别标志着风险管理开始的过程,也是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识别就是确定项目中存在哪些风险,这些风险对项目会产生的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对风险的识别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但更重要的是依据各种客观的统计、以前类似项目的资料和风险记录,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损害情况及其规律性。

(2)RiskAssessment(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常用的定性风险评估分析的方法有:调查与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PERT(计划评审技术)、敏感性分析、、模糊数学法、多目标决策树模型、影像图、效用理论等。

(3)RiskResponse(风险回应)

风险回应的任务是通过减少危害发生的概率或者减轻风险发生的后果,把处于不可容忍风险区的危害减轻至可容忍风险区,同样的道理,把处于可容忍风险区的危害减轻至可忽略风险。主要有以下回应方式:风险回避(AvoidtheRisks),风险减少(ReducetheRisks),风险转移及自留(TransferandRetaintheRisks)。

(4)EmergencyPreparedness(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主要指施工现场的安全,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潜在危害发生的概率,最小化伤亡、损失。

2.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国内很多大型的工程项目已经成功的应用了风险管理控制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是我国目前现阶段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不够具体深入,应用不够广泛普及。我国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2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

建设单位对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缺乏系统而明确的目标、体系和具体内容。对于风险管理控制也仅仅局限于建设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2.3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人员一般多数由施工管理人员兼任,对建设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运用能力较差,不能对风险进行很好的识别和评价;即使意识到了风险,对风险也仅靠直觉和经验进行处理,这严重的阻碍了风险评估以及管理的工作,从而影响到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质量。

2.4保险公司和银行服务的滞后性

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需要相当数量的符合资格条件的担保人和经纪人,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担保人市场。部分国内银行虽然开展了一些保函业务,但还不是很普遍;保险公司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不能从事担保业务,而承包商之间的同业担保也还没有发展起来。

3.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3.2发展担保人市场

3.3积极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咨询机构

工程保险经纪人、人和工程风险管理咨询公司,受业主或承包商的委托与保险公司洽谈保险合同并进行索赔工作,同时也应对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进行开发与研究,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咨询与培训;对工程担保或工程保险中产生的纠纷进行处理,对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进行监督与管理工作。

[1]陆惠民苏振民王延树.工程项目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论文关键词合同评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

一、合同评审管理规定

(一)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二)合同管理制度规定

关于合同管理,各个企业都建立完善的制度规定,其中包括管理合同的订立、审查及履行审核,合同专用章的保管、使用,合同的会审等。例如在有些企业中,公司办公室法律事务室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外部合同管理规定》,其与企业合同主管部门各司其职,通过规范强化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其中关于合同会审,就规定如下:“2.4除合同管理部门外,与合同项目有关的业务部门为合同的会审部门。2.4.1企业管理部门为建设工程合同的会审部门。2.4.2技术中心为技术合同的会审部门。2.4.3生产制造部为机械和电气设备购进、大修合同的会审部门。2.4.4企业管理部、财务资产部为各类合同的综合会审部门。国际贸易公司为国际贸易出口合同的会审部门。”

(三)合同评审的管理形式

二、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

(一)合同分类管理模式

(二)合同风险分析

三、合同风险处理

(一)合同风险原因分析

(二)合同风险处理路径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探索

任何一项工程,其项目立项及各种计划、设计、分析、研究都是基于对未知因素以及正常和理想的技术、管理、组织预测之上的。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些因素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原定的计划、方案受到干扰,甚至可能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对工程项目这些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干扰因素,我们称之为工程项目风险。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收益而完全没有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这些风险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项目失败。因此,能否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项目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其本身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

2、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渗透于项目过程中的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普遍存在于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的日常管理中,是项目日常管理所应该有的内容。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人参与的过程,参与者涉及到项目的各个层次的员工。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程序

项目风险管理程序是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的、循环的工作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风险对策的实施和风险对策实施的监控五个环节(见图1)。

(一)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最有效的方法是工序流程分析法,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从合同签订到交付使用,通过对每个环节和阶段逐个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系统而全面地识别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并加以适当归类,并记录每个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风险分析与评价

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主要在于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风险的分析与评价往往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即调查打分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

1、风险的度量: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值用来区分风险概率的等级。

(三)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

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是确定项目风险事件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风险管理中所运用的对策一般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并根据之前风险识别和风险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的结果并考虑风险利益攸关方的容忍度,对不同的风险事件选择最佳的对策组合。

1、风险回避

当发生概率很大且后果损失也很大的项目或发生损失概率并不大,但一旦发生后的损失是灾难性的、无法弥补,并且没有有效的对策来降低风险的情况。应该采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的计划或改变目标的方法,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一般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决策阶段对项目是否进行投资或投资方案的选择上应用。

2、风险自留

项目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分为非计划性自留风险和计划性自留风险。

(1)非计划性自留风险是指风险是非计划性的,是由于风险管理人员的失误没有发现并且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风险发生后只好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对于工程风险管理是难免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全部消除。

(2)计划性风险自留是指有些项目风险是在把握机会的同时不可能回避的,且没有转移的可能性,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自留。它的计划性主要体现在自留水平和损失支付方式两个方面。

自留水平主要是指以哪方面作为保留标准对风险进行选择,一般是选择风险损失期望值小或较小的风险事件作为风险自留的对象。

损失支付方式对施工企业是为计划性风险自留提供解决风险所发生的费用,并对费用的安排提前做好计划。一般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特点制定。

3、风险控制

采用风险控制对策时,所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该形成一个周密的、完整的损失控制系统。该系统一般由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三部分组成。

(1)预防计划:通过制定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技术措施来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

(2)灾难计划:事先编制好的、目的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在灾难性的风险发生后可以从容不迫、及时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

(3)应急计划:事先准备好若干替代计划方案,当遇到某种风险事件时能够根据应急计划方案对原有方案的内容和范围及时调整,进一步减少损失,减小影响程度。主要内容有调整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采购计划、供应计划等。

4、风险转移

转移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只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人。风险转移方法主要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大类。

(1)非保险转移。又称合同转移。

1)业主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把涨价风险转移。

2)承包商进行项目分包。承包商将项目中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而自己又缺乏相应的技术的、以自己的管理水平不能保证盈利的项目内容进行专业分包。

3)第三方担保。主要有业主付款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分包商付款担保、工资支付担保等。

(2)保险转移。

直接称为工程保险,但是保险并不能转移所有风险,因为存在不可保风险,另外有些风险是不宜保险的。通常将保险转移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和风险自留结合起来运用。

(四)风险对策的实施

针对风险因素识别表中所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为了有效的将风险损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最低值,风险管理人员应仔细研究合同条款,深入调查了解市场环境和施工现场的各项条件基础上,并经过反复分析、论证后对各项风险因素要逐一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具体的措施。

(五)风险对策实施的监控

在风险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和发展乃至于消失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对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进行监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风险监控的程序如下:

1、风险跟踪检查。编制定期对跟踪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通过风险跟踪表记录跟踪结果。

2、风险的重新估计。

四、对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

1、加强企业管理,设立风险管理部门。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此外,组织形式应以矩阵式项目经理制为主体,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

2、加强合同管理,注重合同谈判。

施工企业的合同谈判人员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和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

3、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规避风险的关键所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开展技术创新,紧跟科技潮流,使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并打响企业的牌子。依据企业自身的先进的技术水平,在经济活动中争取主导地位,降低企业冒险经营的概率同时扩大企业的利润水平。

五、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需要不断地实践与积累。并且必须随条件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做到随机应变,从而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建筑市场利于不败之地。

[1]宋丽红;软件组织多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李向;遗传算法及在计划评审技术(PERT)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郭方铭;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关键链的多项目计划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

一、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在开始正式施工之前都需要进行工程的招投标,业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些基本参数信息然后进行招标,然后各个建设企业根据这些招投标信息和自身的建设实力进行投标。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得以顺利高质量开展的必要前提基础,招投标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更优的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用较为合理的成本支出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可以对工程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更好的把握,从而更好的促进建设目标的实现。所以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中的漏洞和问题

我国现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标风险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主要体现在制度和法律上的不完善、机构的混乱以及违约风险的问题等,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一)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二)招投标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三)招投标合同履约意识差,违约风险高违约

风险是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主要的风险。因为现代建筑市场是买方市场,所以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后,难免会出现很多工期赶不上、质量不达标,或是资金不到位等违约现象。另外投标人的履约意识较差,在出现违约现象时自身就没有意识到是违约的,不同业主商量就直接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方案等进行修改等都是招投标合同履约意识差,违约风险高的表现。

三、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在实际招投标风险管理工作中,要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形式,要对投标风险进行必要的评估,合理的去分配风险,此外还必须对招标方和投标方具体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以下主要对其策略进行分析:

(一)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形式

(二)要对投标风险做出必要的评估

在现代建筑招投标市场,有很多的承包单位总是习惯于用一些意外费用来承担投标报价中产生的风险,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有很多投标单位自身心中无底,无法或难以判断风险的大小,也无法算出意外费用的多少,当意外费用算多了,就会导致标价过高使得中标的机会丧失;当意外费用算少了,就必然会出现亏损,所以必须对投标风险做出必要的评估。

(三)招标方的风险管理分析

(四)投标方的风险管理分析

四、结束语

招投标工作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阶段,其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最终质量的好坏。风险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招投标阶段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必须要考虑和重视的。现在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提高招投标风险管理的质量。

THE END
1.什么是医院规范化管理医院管理名家专栏四)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规范不到位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1)规范不到位,国庆阅兵现广告。 (2)规范不到位,长大英雄欠英雄。 (3)规范不到位,高速动车要人命。 2、“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1)规范是人民生命财产的“护身符”; (2)规范是和谐社会的支撑和表现; ...http://m.hxyjw.com/zl/arc_6026/
1.规范化管理体系单位规范化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单位意识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增强组织的竞争力,使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本文将探讨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概念、意义、实施步骤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一、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概念 http://www.yipinmingcha.cn/news_4939/
2.管理规范的重要性(精选8篇)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集团公司《管理和行为规范》的心得体会 《管理和行为规范》的出台,标志着公司开始摆脱人治管理办法,逐步向高层次管理领域纵深推进,并迈出了可喜一步。这一实质性的变化,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理论、道路和制度的基础,也是企业谋求全面发展和管理提升的有效途径。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h359k0b.html
3.公司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范文(通用7篇)公司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落实集团生产中心“四不伤害”的安全管理要求,使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升级,提升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生产系统内推行网格化安全管理,同步开展“我的地盘我负责、人人都是安全员”活动。促进当阳公司安全管理新模式,实行安全管理网格化、精细化、高效化、及时...https://www.unjs.com/fanwenku/414541.html
4.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总结(通用14篇)它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规章制度所含资料丰富,大体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主要分为岗位性制度和法规性制度两种类型,本文主要论述岗位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https://www.qunzou.com/gongzuo/ziliao/24149.html
5.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篇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规章制度有没有用?用处有多大?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对此认识并不是很准确。尤其在劳动新法下,规章制度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劳动新法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而规范化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制订全面且有效的规章制度,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中切实的执行。 https://www.ruiwen.com/guizhangzhidu/7226822.html
6.企业规范管理方案11篇一、实施该项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xx年在上级的领导下,通过公司上下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经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企业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基础信息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现场管理流程不够...https://www.oh100.com/a/202301/5876504.html
7.岗位交接制度规范化的重要性岗位交接制度规范化的重要性 黄春玲 曾光 李高 摘要:岗位的顺利交接是人员交替下工作持续性的重要保证。文章分析了岗位交接制度存在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影响及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实施岗位交接的必要性、岗位交接的主要内容及对岗位交接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法律规范岗位交接 ;流程...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704/10526133.shtml
8.关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优秀论文(精选12篇)各级建筑部门要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建筑工程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人员的教育,使其认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加大对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视,增加人员、经费、设备,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基本条件到位充足。二是对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试验员等有关人员开展技术资料管理培训,掌...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anzhuxue/675925.html
9.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用16篇)综合文档各级、各部门要从推进科学发展、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外交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渔船管理、保障渔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渔船安全管理列入重要日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https://www.027art.com/fanwen/wendang/17119709.html
10.银行信息治理工作总结(通用20篇)树立起“安全、高效、创新、服务”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加快电子化建设、强化计算机安全、规范操作行为、服务经营发展的计算机工作全年总体目标,以提高计算机综合运行能力为基础,以提升业务人员操作技能为要求,坚持服务于经营的原则,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我市我行计算机管理工作的发展步伐,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3650587.html
11.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二)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机制的重要性 ⒈机构编制系统的复杂性 我国目前的政府体制,仍是一种科层行政体制,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政组织等级化、行政机构职能专门化、行政权力集中化、行政行为规范化及程式化。一般来说这种行政体制适用于政府管理职能相对简单、机构职责较为明确、社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时代。随着社会...https://www.hebjgbz.gov.cn/cms/preview/hbjgbz/llyj/jgbzyj/101597838549625.html
12.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随着新时代经济形势的变化,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将更加显著。依靠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有哪些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的数字化 过去,很多管理活动没有数字化。现在,通过ERP系统、PLM系统、CRM...http://dongguan0643486.11467.com/news/1955519.asp
13.常识:土地管理法的概念及立法的必要性我国土地管理法立法的必要性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对于人类来说,土地十分重要。土地作为人类可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中基本、宝贵的资源,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必须采用有的、 普遍约束力的形式来保护土地、管理土地、规范土地的利用,这种形式就是法律形式,在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在许多外国的历,都曾制定过一件件...https://m.fang.com/news/bj/02_18038824.html
14.企业实施成本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贯彻实施成本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既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会计工作,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贯彻、实施成本制度是规范和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成本制度,有利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由传统生产型...https://www.66law.cn/laws/175236.aspx
15.2022年内江师范学院规范性文件汇编内江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规范性文件汇编(2022版)》是为完善梳理学校规范性文件体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而进行的。《内江师范学院规范性文件汇编(2022版)》作为《内江师范学院规章制度汇编(2022版)》的补充,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https://xxgk.njtc.edu.cn/info/1631/2501.htm
16.项目文档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讲,项目文档强调的是一种规范化管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利用书面语言进行沟通表达,以指引项目运作,对于一个成功的项目管理人士来说,他不仅仅是项目各利益方的良好协调者,更应该是一名出色的项目文档管理者。 综上所述,文档的重要性无需质疑。那么,如何编写好的文档呢。通常对项目文档的要求有以下几点:...https://blog.csdn.net/mzhugz/article/details/102576523
17.心理降开展情况报告(精选12篇)学校管理应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德育工作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https://m.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1228131922_216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