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口腔美学修复优秀病例展评(以下简称“展评”)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委会主办、大连市口腔医院承办、成都贝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是牙医、技师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个高规格活动。展评旨在搭建一个国内牙科行业专业医技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中国口腔美学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自2018年展评开展以来,新颖的参加形式、专业的展评过程、公开的评价方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数百组选手的争相参与,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2019年展评活动秉承“搭建国内牙科行业专业和权威的医技沟通交流平台”的宗旨,以更加新颖、独特、专业的形象,携手国内多名口腔数字化领域专家学者重磅归来。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人民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口腔治疗的需求逐渐由“软需”转变为“刚需”,由起初的恢复功能到对美学的更高诉求,中国的口腔医疗市场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而作为口腔修复中关键一环的口腔修复工艺(口腔技师)的作用是越来越重要了,随之而来的也是社会对口腔技师越来越高的要求。
那么作为一名技师应该在此高速发展的洪流中怎么去寻找机遇,如何利用行业发展中的各类渠道、平台提升自我,应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如何去更好的规划职业生涯?为此《今日口腔》特别采访了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工艺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工艺科主任张春宝。
受访者:张春宝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工艺科
瞄准口腔修复工艺发展“痛点”,借助市场力量寻求新突破。
Q1:近年来,口腔修复工艺行业有哪些发展和突破?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春宝主任:
以前的口腔技师大多是出现在一些公立医院的口腔科室,为本医院的患者服务;现在的义齿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更多的口腔技师在企业为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服务。越来越多的民营单位进入到口腔医疗行业,居民越来越高的支付能力和需求,口腔修复体需求的医疗市场潜力巨大,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刚需市场,这就是“时势造英雄”,在市场的推动下,我国的口腔修复工艺行业在不断的学习、竞争中,越来越专业化、规模化,越来越能与国际水平媲美。
其次从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发展趋势来说,瓷修复技术、种植修复技术、口腔颌面缺损修复、数字化技术(CAD/CAM)的应用越来越广。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势不可挡来形容,数字化几乎已经渗透到口腔修复工艺学领域的全流程中,对于从业人员来说都要接受数字化设备与技术的出现并且学会应用,否则会与时代脱节。对于职业发展方向来说,也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只是医学行业,只要有加工与制作,都有数字化的技术在渗透。数字化正逐渐成为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核心。数字医疗如火如荼的发展已经将大量新技术带给牙医、牙科诊疗和义齿加工。数字化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势头是毫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国内现在数字化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应用水平,可以说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的,近十年来,各种国产的数字化口腔修复工艺设备也层出不穷,各有千秋,这也是一个行业大的趋势,对义齿加工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也应运而生,对于广大口腔修复技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机遇。
口腔技师的未来绝不是流水线的“熟练工”
Q2:口腔技师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学习哪些专业知识?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口腔技师绝对不仅仅是义齿加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义齿加工厂的出现,让更多技师从公立医院走到“民间“,满足更多医生和患者更多样的需求,而义齿加工行业,从来就不是普通工人就可以完成的”装配作业“。作为口腔技师切记不可轻视个人职业。
同时,我认为一名好的口腔技师除了具备学术方面的知识技能,还要有意愿和有能力展示自已才能,这对个人和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我们鼓励咱们的口腔技师一定要走出去,走出医院、诊所、加工厂,多参与一些行业内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展示等活动。从幕后到台前,我希望技师能更多的参与其中,不断与业内人士交流、碰撞才能更好提升自我。本次病例展评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医技沟通平台就非常典型,技师是参加主体,在此之前都是鲜有的,口腔技师应该拥有更多的展示机会,从而让更多人看到技师们的风采,意识到技师的重要性,也提升技师的职业尊严和荣誉感。
推陈出新,给口腔技师乃至行业一个新机会。
Q3:2018口腔美学修复优秀病例展评要求技师必须参加,参加病例质量如何?该病例展评活动做为全国医技交流的平台对口腔修复工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积极的作用?
2018年的病例展评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不仅是对我们专委会也是对行业和合作企业的挑战。这是第一次主办要求必须以口腔技师作为参加主体,口腔医生不可以单独参加的展评活动,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开始我们也非常忐忑,技师能否愿意走出来?医生与技师能否配合作出优秀的病例?而这一切担心在展评开始后便逐渐消失了,结果可以说十分令人欣喜。
作为一个致力于促进医技沟通的全国性平台,我们在病例评选中医技沟通是重中之重。“医技间交流是否充分,医生是否充分表述、传递修复理念及信息,技师是否充分了解临床要求并在修复体制作中有所体现”这些都是评价的关键标准,在案例中必须进行体现。但让我们高兴的是仅仅100天的报名投稿,有数百组报名选手,共收集100余份优质病例。病例质量可圈可点,从患者的就诊到医生的诊疗、方案制定、技师制作义齿、戴牙、最终修复效果,每个案例都有详尽的体现。最令人的惊喜的是,我们第一次在展评中看到了技师的展示,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做完后的效果,每个细节无一疏漏;也第一次看到医生和技师的配合如此紧密默契。
从初衷来说,我们是希望展评能成为医技交流甚至是口腔技师人才培养摇篮之一,这对技师、医生,乃至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机会!
坚持医技合作不改变,不断提升展评专业度。
Q4:2018年口腔美学修复优秀病例展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在即将展开的2019年病例展评中,可以有哪些延续和改变?
首当其冲当然是坚持医技合作不改变,这是我们的宗旨。只有医生和技师共同参与的病例才是完整的,在2019年这个宗旨也绝不改变。
另外,作为公开的病例展评,公开化、公平化的展评原则当然也必须继续保持。在2018年采用的专家分组盲评,所有病例去除一切可识别身份信息,很好的保证了展评的公正,非常值得借鉴;同时,网友互动也是很好的形式,网友以“患者“的身份观察案例,也能让我们从网友的反馈中得到群众的意见,网友中也有专业人士,与更多专业人士的互动,对参评选手和行业来说都是好事,百家争鸣。
前面提到的都是2018年展评值得借鉴的地方,2019年我们将和合作单位一起,不断提升展评的专业度是非常重要的。网友互动如何能更加有趣,同时又不影响病例的专业水准?面对众多的投稿病例如何多维度的进行展评也是值得期待的问题。好的平台需要有观众和选手共同缔造,希望在未来更多届的“口腔技师美学修复优秀病例展评”不断完善,打造一个拥有我们中国特色的医技合作、沟通交流平台。
受访者简介
张春宝,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工艺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口腔修复体制作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网络投稿:2019年4月26日~7月31日
病例评价:2019年8月1日~8月27日
线下终评:2019年9月20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委会年会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