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应用BIM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建筑物的结构配筋率来减少钢筋的浪费,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结合来加强建筑废物管理,回收建筑现场的可回收材料,减少成本。
5、质量管理
BIM技术还可与RTS(RoboticTotalStation,智能型全站仪)有效结合来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与RFID技术结合加强混凝土等材料的质量检查和管理。
6、沟通与协同管理
传统的工作方式下,以平、立、剖三视图的方式表达和展现建筑,容易造成信息割裂。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模型,易导致大量的有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丢失,也会产生数据冗余、无法共享等问题,从而使各单位人员之间难以相互协作。BIM具有信息集成整合,可视化和参数化设计的能力,可以减少重复工作和接口的复杂性。BIM的信息整合重新定义了设计流程,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BIM技术建立单一工程数据源,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使用的是单一信息源,有效地实现各个专业之间的集成化协同设计,充分地提高设计信息的共享与复用,每一个环节产生的信息能够直接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工作基础,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沟通和协作提供底层支撑,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7、变更和索赔管理
8、安全管理
许多安全问题在项目的早期设计阶段就已经存在,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通过从设计源头预防和消除[15]。基于该理念,Kamardeen提出一个通过设计防止安全事件的方法——PtD(PreventionthroughDesign),该方法通过BIM模型构件元素的危害分析,给出安全设计的建议,对于那些不能通过设计修改的危险源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9、供应链管理
BIM模型中包含建筑物整个施工、运营过程中需要的所有建筑构件、设备的详细信息,以及项目参与各方在信息共享方面的内在优势,在设计阶段就可以提前开展采购工作,结合GIS、RFID等技术有效地实现采购过程的良好供应链管理。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信息流模型具有在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有效解决建筑供应链参与各方的不同数据接口间的信息交换问题,电子商务与BIM的结合有利于建筑产业化的实现。
10、运营维护管理
BIM技术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可以有效地进行运营维护管理,BIM技术具有空间定位和记录数据的能力,将其应用于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定位建筑设备组件。对材料进行可接入性分析,选择可持续性材料,进行预防性维护,制定行之有效的维护计划。BIM与RFID技术结合,将建筑信息导入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进行建筑物的资产管理。BIM还可进行空间管理,合理高效使用建筑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