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界的预制菜”长啥样?

帝国大厦、雷神山医院和老式居民楼,能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装配式建筑。

这一稍显陌生的建筑技术,其实从古至今一直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效率高、规模化、成本可控、绿色环保等优势长青至今。

例如防洪改造,岸边筑起的是装配式防洪墙;洪涝来临,农村房屋更易受损,重建时多采用装配式体系;去年疫情危急时刻,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十数天内落地,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此——模块化设计、工厂预制后现场拼装,现场作业量大幅减少,成就了“宇宙最拼工地”。

在“双碳”目标与数字化提速的当下,装配式建筑还有哪些想象力?

Architectureistheverymirroroflife.Youonlyhavetocastyoureyesonbuildingstofeelthepresenceofthepast,thespiritofaplace;theyarethereflectionofsociety.——IeohMingPei,thelastmasterofhighmodernistarchitecture(建筑是生活的镜子。你只需要注视着那些建筑物就能感受到过去,感受一个地方的灵魂,它们就是社会的倒影——贝聿铭,“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方式,是将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批量预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与其他构件可靠连接,最终建成完工。

如果把建房子类比为厨师做大餐,那装配式建筑就好比先把食材(建筑构件)在中央厨房(工厂)进行预处理,再运到门店厨房(施工现场)进行烹饪(拼装)。

装配式建筑,也可称为建筑界的乐高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PrecastConcrete)、钢结构(PS,PrecastSteel)以及现代木结构建筑,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一、从古希腊庙宇,到卯结构木屋装配式建筑不是新概念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历史中,“预制”、“装配”的概念从不新鲜。

在澳大利亚树林中,雄园丁鸟会利用小树枝搭建、装饰求偶亭吸引雌鸟,这一充满智慧和美感的行为让它们被誉为“鸟类建筑家“。

对人类而言,早在农业出现前就有采集狩猎者利用兽皮、树干搭建房屋;古希腊、古埃及的庙宇宫殿,均是在加工场将石材凿好后运输至现场安装搭建。

我国古代的木质梁柱体系是今天框架建筑的原型,近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破译《营造法式》时发现古代木结构已经有了高度标准化的设计概念,即所谓“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此类传统木构房屋使用模数化的、预先制造的木材部件,无需连接材料,还不易受到地震破坏。

1830年,为实现海外殖民地定居点的快速建设,英国木匠曼宁(JohnManning)借助造船业基础,发明了在英国制造并由轮船运往世界各地建造简易的木框架房屋(ManningPortableCottage)。

曼宁移动房框架及外观图

19世纪中期,英国工程师优化了用生铁制造低碳钢的过程,从而使钢铁材料以轧制的形式普遍用于之后的框架结构中,现代钢结构也因此具备了天然的预制与装配属性。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会经历一个概念懵懂期,彼时的人们尚未有清晰的“装配式技术”认知,但已经意识到“预制构配件+现场加工”的建造方式所带来的便利性。

二、城市的时代记忆,装配式建筑现代化

世界第一座大型现代建筑,其实也是装配式建筑。

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前夕,现有的古典建筑方案不仅难以提供足够的展馆空间,甚至不能在博览会开幕前如期建成,欧洲各国建筑师纷纷出谋献策。

无奈之下的维多利亚女王采用了花匠的方案:用铸铁和玻璃打造一个大型“花房”。铸铁梁柱在工厂制作,玻璃幕墙在按玻璃工厂最大的规格制作,运到现场装配,最终6个月内完成了建设,解决了大空间和工期紧的难题。

这是第一座大型现代建筑,也是装配式建筑的开山之作,由于建筑效果美观,展馆获得了“水晶宫”(TheCrystalPalace)的美誉。

1921年,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于其著作《走向新建筑》中第一次提出了“像造汽车一样”去“批量复制”建筑的想法,实用主义建筑设计逐渐流行。

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竣工。这座被誉为“现代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摩天大楼也采用了装配式工艺,采用“钢结构+石材幕墙”设计,全部工期仅410天,平均4天一层楼。

二战后,装配式建筑在全球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

一方面,战后经济复苏时代,城市亟待重建但劳动力严重不足,城市化不断加速造成住房短缺;另一方面,第三次工业革命为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温床。速度快、节省人力、可批量的优势,让装配式技术在战后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4年,苏联在著名领导人赫鲁晓夫的要求之下,开发了一种可“复制粘贴”的建筑模板:预制件均为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标准件,采用统一的工业化建造,所有楼房统一规格,成本低廉。“赫鲁晓夫楼”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早期预制装配式建筑规模化的基础。

两年后,我国提出“建筑工业化”要求,1959年,我国最早的装配式建筑——北京民族饭店,10个月顺利完工,用于人民代表大会接待。引入苏联装配式混凝土大板建筑后,我国装配式建筑迎来第一次发展热潮。

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共产理想,“赫鲁晓夫楼”也曾经遍布中国各处,成为时代记忆。许知远在《无根者之家》中回忆道:“在北京,我第一次住进楼房,那种红色砖墙的五层楼房。日后我才知道,它也被称为‘赫鲁晓夫楼’……让我兴奋的是,卫生间与厨房都在小小的套间里,再不用夜半跑进院子外透风的厕所。”

美国最早的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之一费城社会岭公寓(societyhilltowers),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这也是一个代表性的旧城改造项目,利用装配式技术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来解决城市人口居住问题。

1968年,“住宅产业”的概念开始在日本出现;1972年,著名的舱体大楼落地东京,该装配式建筑所有家具设备都实现了单元化,140个舱室错落有致,构思新奇,如同一座巨型“乐高积木”公寓。

八九十年代的欧洲,为完成大规模住宅建设目标,预制混凝土大板体系被广泛应用于新住宅区,成就了一大批风格鲜明的建筑。同一时期,日本逐渐成为住宅产业化的标志性国家,构件生产的机械化、产品标准的固定化、建筑过程的精准化,使得日本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成为世界学习的对象。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装配式建筑热潮并未持续,而是因为八十年末大量廉价劳动力涌入城市、商品混凝土兴起陷入尴尬。

三、双碳+数字化,装配式建筑的“事业第二春”

数十年间,装配式建筑的节点质量、抗震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上世纪的制约其发展的因素逐渐弱化。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开始显露:

第二,更重要的,是装配式建筑的节能环保属性。装配技术的推广能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空气污染,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理想状态下,装配式建筑可以随主体施工同步实现装修一体化;最后,在回收阶段部分建筑材料可有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2013年住建部、发改委在头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新型建筑工业化”由此形成;并在随后几年间不断出台落地举措。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2018年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6.5%,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3%,其中建筑生产阶段(材料)和运行阶段为主要占比。

各类标准、扶持政策的相继完善,官方的大力扶持与引领,加上自身的“低碳减碳”特性,装配式建筑由此迎来了“事业第二春”,成为建筑工业化、绿色化的主抓手。

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阶段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大国速度”,就是装配式建筑与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5G云计算技术的结晶: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运用BIM技术快速输出整体建设方案,避免后期的返工整改;运用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用集装箱活动板房,安装便捷且整体性好,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

如果箱式板房是“躯干”,信息化系统则是“血液”。火神山医院不是野战医院,信息化系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ICU的智能化、自动化建设工作。医院还采用了智能化运维管理平台,依托5G、AI、物联网等技术研发了应急医院智能化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智慧安防及物流、远程会诊、“零接触”运维。

而5G技术则实现了超过三千万人观看的现场直播,让五湖四海的我们为“叉酱、呕泥酱”等不间断打call。

综合来看,普通工业建造向智能建造的数字化转型,可融合的技术有BIM技术、物联网技术、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过程中建模与仿真智能化、协同化

在驱动产业标准化的进程中,设计向来是核心环节。一些装配式建筑云平台已发布了能实现“一键建模、一键计算装配式表单、一键导出配套成果”的SaaS化装配式设计云平台。

2.施工过程中利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代替传统施工方式

面对降本增效的的问题,智能机器人替代传统施工是理想的解决方案。有智能建筑工业机器人开发公司已自主研发了工业软件,能结合工业机械臂,实现3D打印、材料加工等自动化生产制造;胶囊工厂能实现预制与现场加工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施工现场的智能化与数字化。

3.管理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日趋智能化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俗称电子标签,在建筑行业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通过RFID技术对装配式预制构件进行编码,可实现构件制作、运输、管理及施工阶段的智能管理。

4.运维过程中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

通过对建筑空间的3D精细建模,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服务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传感器监测及物联网搭建管理系统,进而达成全生命周期的建筑智慧化运维。智慧运维能实现对建筑空间、设备资产的科学管理,对潜在灾害进行评估和预判,让建筑达到能耗合理、舒适宜居的最佳使用状态。

基于BIM和VR的机电系统可视化

双山医院的建设奇迹,证明了“装配式+数字化”智能建造所描绘的未来并不是触不可及。随着工作效率的提升、施工环境的改善,或许在某个绿色的未来,建房子真的就像搭积木一般,而城市就是居民们的“大型沉浸式乐高公园”。

本文参考

1.虎皮大喵:10天,火神山医院是如何建成的?,科技每日推送,2020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20日。

2.佛像雕塑艺术:梁思成和他的古建筑手稿,晋行记研学中心,2019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18日。

3.JimZarroli:Prefab:FromUtilitarianHomeToDesignIcon,npr,2008,retrievedJuly20,2021.

4,Richard:疫情下装配式和模块化建筑带来的设计思考,知乎Scaffold建筑脚手架,2020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21日。

5.Tauranac,John:TheEmpireStateBuilding:themakingofalandmark,1995,retrievedJuly19,2021.

6.maqingfen:我国最早的装配式建筑——北京民族饭店,建筑界,2019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21日。

7.陈闷雷:碳中和一生的故事,放大灯,2021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21日。

8.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装配式建筑有哪些发展优势?,装配式建筑网,2021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18日。

9.2021-2026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深度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18日。

10.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成果发布,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业委员会,2020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20日。

11.刘占省等:智能建造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建筑技术第50卷第7期,2019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19日。

13.怎么把工厂装进胶囊里?大界机器人来解密丨BAIPortfolio,BAI资本,2021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19日。

14.大界智能建造解决方案及实例解析,大界机器人,2021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19日。

15.上海建工科技创新平台:基于BIM的医院建筑智慧运维技术及应用示范,BIMBANK,2019年,浏览日期2021年7月22日。

THE END
1.中科微至:中科微至2022年年度报告(修订版)股票频道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 险因素”部分,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四、?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SN2023052400026497.shtml
2.应用BIM技术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装配和运维的一体化...这一行为属于()。 A. 司法强制措施 B. 行政监督检查 C. 行政处罚 D. 行政处分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关于TPACK,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TPACK是将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等三种知识要素简单叠加 B. TPACK是要将技术“整合”到具体学科内容教学的教学法知识当中去 C. TPACK是教师应当具备、且必须...https://www.shuashuati.com/ti/a751cf788034474fb94518d1afdafbab.html?fm=bdccb2162bb4a79cf1259196a7a0a5244e
3.民办院校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怎样做,听专家教授企业老总这样说...上海红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邱灿盛等齐聚成都金堂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共同研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共建,总结交流民办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发展中的新经验、新问题、新挑战和新发展,专家教授们各抒己见,对提升民办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数智化转型和...https://www.swjtuhc.cn/html/dwxcb/list/2/8132/5/167214
1.“BIM”技术的应用12篇(全文)而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技术, 能够有效地将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整合到一起, 对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整体控制、合理规划、从而能够大大降低项目的成本, 节约资源。 2 BIM技术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2.1 BIM技术在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已应用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在项目设计阶段, BIM软件系统作为一个开放...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ue8e7p8.html
2.(优选)BIM技术应用本文通过对地铁运营阶段安全管理难点的分析,发现安全事故往往是在人、设备、环境和管理的其中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共同影响下发生,事故成因的复杂性对地铁运营阶段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通过例举BIM技术在设备安全运营管理、安全应急疏散、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展现了BIM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化手段,因其...https://www.unjs.com/w/414283.html
3....办公楼及3号地下室)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五)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技术 本项目项目部配备一套Revit2017软件,并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施工现场可视化、虚拟化的协同管理。在施工阶段结合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需求对设计阶段施工图模型进行信息添加、更新和完善,以得到满足施工需求的施工模型。依托标准化项目管理流程,结合移动应用技术,通过基于施工模型的深化设计,以...http://zfcxjst.gd.gov.cn/zwzt/kjhdz/kjcg/content/post_4186725.html
4.广东省二级注册建造师第四周期继续教育所有专业(必修课)练习题库...9、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的房屋及市政工程施工伤亡人数呈()趋势 A、下降; B、上升; C、平稳 参考答案是A 10、在我国《担保法》规定,留置权的标的物必须是(),因此工程担保目前也不能采用留置方式。 A、动产; B、不动产; C、固定资产 参考答案是A ...https://www.gdjxjy.com/html/xinwen/ziliao/1137.html
5.网络中心本次修订力求适应新形势、落实新政策、顺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将原《建设规范》共计7章内容扩展为11章,其中将原“应用服务”分为“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两章,加强了职业教育教学中信息化对产教融合办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与顶岗实习、职业培训等的支撑要求;将原“基础设施”改为“支撑条件...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6.人工智能学习心得(通用27篇)因此,信息化到知识化再到智能化,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已经并且广泛而有深入的组合到科学技术的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中,她的概念、方法和技术正在各行各业广泛渗透。而在我们的身边,智能化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在军事、工业和医学等领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潜力和提升人们...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3342600.html
7.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考核优秀典型案例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果评价应用场景广泛,本案例不仅适用于各类院校、各个专业进行技能竞赛的参赛选手选拔和技能竞赛培训评价,也适用于用人单位进行员工的BIM技能培训,本案例的课程建设与评价体系还可以用来推广到各类BIM应用技能培训课程中。应用本案例的过程中,要根据培训目标和参训人员的特征灵活的调整培...https://jwc.cqtbi.edu.cn/H_nry.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030&wbnewsid=2282
8.科学论文(通用12篇)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用到集成化设计是将工程学考虑在内的,工程学知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整体的设计方案更加的完整,可以优化建筑的性能,提供全新的综合策略。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是一种新型的设计形式,应该多多思考复杂的分析模型,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会严重影响设计的进程,不能够进行高效准确的设计。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https://www.010ky.com/wendang/lunwen/8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