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儿童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炎症性肠病病情比较复杂,诊断和治疗均存在相应困难,不易治愈,且易反复发作。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学术副院长、消化科主任徐樨巍教授重磅推出5期“儿童炎症性肠病系列讲座”,和一期在线答疑。有疑问或者观看讲座视频可以留言或者私信。
徐樨巍教授系统讲解:炎症性肠病系列讲座第三期“诊断儿童炎症性肠病需要做什么检查?”文解
大家好,我是儿科医生徐樨巍,我们今天进入到炎症性肠病系列讲座的第三期:“炎症性肠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我们如何来诊断炎症性肠病?”我们具体的看一下。炎症性肠病前边两期已经交代的很多了,这个概念具体不重复了,但是大家要知道炎症性肠病进一步可以分成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以及未定型的炎症性肠病。
为什么炎症性肠病要做很多检查呢?
我们再看看CD也就是克罗恩病。下面这些疾病也可以表现像克罗恩病对应的一些表现,可能以腹痛为主。我们上期讲过炎性肠病可以有4大方面对应的表现,如下的疾病有一些都可以出现类似于炎性肠病的一些表现,比方说包括肠结核,肠结核跟克罗恩病鉴别起来在临床是非常难的,因为它也可以表现腹疼,可以表现便血,甚至可以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也可以伴有一些发热,可以肠壁的这些肿在镜下是跟克罗恩病是非常难以鉴别的。
IBD是排它性诊断!
01
实验室检查
02
内镜和组织学检查
克罗恩病(CD)镜下的表现
下面这张图片展示了克罗恩病镜下的一些表现,我们可以看这个都是溃疡,这个想大家展示的是克罗恩病黏膜病理的情况,像这个就是镜下形成了一个很深的一个溃疡。
那么下面这张图主要是有肉芽肿的形成,因为我们大多数不是学医的,所以我们只是简单的看一看,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溃疡性结肠炎(UC)的内镜下表现
UC镜下可以见到像血管纹理都不是很清晰了,黏膜可以有充血、糜烂,也可以有一些溃疡的形成。另外,黏膜一碰就很容易出血,我们叫这种自发性的出血,还可以有这种颗粒样外观等等的对应的表现。
UC我们在黏膜病理的时候,有一些隐窝结构方面的改变,下面也向大家有一些展示,我们只是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03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确定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范围,以及肠壁比方说肿胀程度,以及有没有一些合并症,像腹腔有没有脓肿,有没有形成瘘等等,是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的,包括了像胃肠道造影,上消化道造影一般到十二指肠,屈氏韧带这个位置,那也可以做全消化道,所谓全消化道造影只能做到回盲部。再有,需要做下消化道的造影,又叫钡灌肠造影,那么这是造影对应的一些检查。随着一些发展,也可以做CTE和MRE,也就是肠道的CT和核磁的成像,这些检查是后续发展的一些比较新的检查项目,对于疾病的判断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像IBD的病人一定要做胸部的检查,像胸片或者胸部CT,因为要和结核进行鉴别,一定要注意有没有肺结核或其它的一些这种疾病的表现。另外在儿童当中影像学的检查非常有帮助的,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可以看消化道的,可以看肠壁哪个部位有肿,哪个部位的肠壁增厚了呢?哪个部位要是看到好的也可以看到这种溃疡,那么甚至腹腔内有没有一些脓肿或者瘘的形成,在腹部超声都可以发现的,但是腹部超声对应的要求技术是比较高的,做B超的医生一定要掌握这门技术,并且技术相对要求比较高,能提供阳性的结果比率就更大一些。
上面图向大家展示的是造影所看到的,比方说显示的有溃疡、狭窄等等一些情况。
这个就是克罗恩病核磁下能够见到比方说水肿、肠壁的增厚等等一些征象。
最后做一个总结,IBD诊断是一个排它性的诊断,需要做一系列检查,包括了像实验室的、影像的、内镜的以及病理的,要对这些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进行分析,才能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确定炎症性肠病之后,是不是接着治疗?是不应该的,诊断了炎症性肠病之后,还要对这个疾病要进行评估,也就是说这个疾病到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对应的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一个治疗,我们下次的讲座再向大家介绍,谢谢大家。
炎症性肠病系列讲座信息:
10月23日儿童炎症性肠病如何引起的
10月27日哪些症状表现可能是儿童炎症性肠病
10月30日诊断儿童炎症性肠病需要做什么检查
11月03日儿童炎症性肠病该如何治疗
11月06日干细胞移植治疗早发性炎症性肠病
11月10日家长可以在群内提问,专家在线答疑
专家介绍
徐樨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学术副院长、消化科主任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消化专科联盟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儿科俱乐部副组长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小儿消化学组组长
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委员
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级应急专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评审专家
全国知名儿科专家,原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兼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科及北儿集团消化专业学科带头人,现任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学术副院长、消化科主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
擅长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迁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胆汁淤积性肝病、急慢性胰腺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等及消化道症候群如消化道出血、黄疸、呕吐、腹痛、腹水、腹泻、便秘等。尤其在儿童炎症性肠病诊疗上有较高的造诣,帮助炎症性肠病患儿及家庭获得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