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宝妈问小芝士:“记得我们小时都会吃打虫药,怎么现在的小孩都不吃打虫药了呢?”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打虫药的问题。
打虫药不能随便吃!
打虫药不能随便给娃儿吃,驱虫药常用的就是阿苯达唑,要求2岁以上的小孩才能用。
个别儿童因体质问题服用后还可能引起药物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热、皮疹或头痛等,因此,对于儿童来说,任何药物都不可自行使用。只有在明确孩子体内确实有寄生虫的情况下才可以服药,而不是盲目服用。
为什么以前要每年吃一次打虫药?
以前特别是在农村的时候,家里的小孩一定会定期吃打虫药,当时整体生活水平都不好,卫生条件差。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常卫生习惯也很讲究,包括饮食上的改善和对营养搭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现在大部分家庭的宝宝已经不需要打虫药了。
常见的寄生虫有哪些?什么症状?
1【蛔虫】
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是儿童最常见的寄生虫,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
感染途径
蛔虫主要是通过食入带虫卵的食物(不干净的水果、蔬菜等)而感染。
感染后症状
1、营养不良:蛔虫在小肠要掠夺营养,影响各种营养素的吸收,甚至造成发育障碍。
2、损伤肠粘膜:因为肠粘膜损伤和肠壁炎症影响肠的正常蠕动,常有间歇性肚脐周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搔痒及结膜炎等。
4、常见的并发症:如胆道蛔虫病、肠梗阻、腹膜炎等等。
2【蛲虫】
蛲虫也是肠内常见的寄生虫,呈线状,所以有地方也称之为线虫,常寄生于大肠内。
蛲虫卵可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土地、食物上,经口或经空气吸入等方式使其他人感染。
最早最常见的症状时肛周瘙痒,宝宝会用力搔抓,抓破后容易造成肛门周围皮肤脱落、充血、皮疹、湿疹,严重诱发化脓性感染。
3【猪肉绦虫】
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不常见,但危害巨大。
一般是吃了未经适当烹煮的带绦虫猪肉、牛肉或鱼肉后感染。
起初可能会表现出食欲亢进,逐渐出现食欲不振、消瘦、无力、头昏、腹痛等症状。
其他寄生虫:如血吸虫、钩虫、丝虫等感染不是很常见。
有上述症状就需要吃打虫药吗?
有这些症状也不能明确肚子里真正有寄生虫。
判断最准确的方法
把宝宝的便便带到医院化验,查一下是否有虫卵,如果没有虫卵,就不需要吃打虫药;如果查到虫卵,就去问医生,会根据不同虫卵开不同打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