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往往昏昏欲睡,满脸通红。一摸孩子浑身发烫,很多家长都是心急如焚,搞不清楚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即便知道是自愈性的病毒感染,也会担心烧得厉害,会不会哪里出问题。
事实上,发热虽然会让孩子不舒服,但目前并没证据证明发热会给孩子造成伤害,除非是少见的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和中暑。相反,目前还有证据说,体温升高可以减少孩子体内微生物的复制和繁殖,也可以提高人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发热其实对孩子病情恢复是有利的。
民间流传很广泛的一个说法是发热会烧坏脑子,所以孩子一发热,家长就很担心,又是退热药,又是冰敷,又是温水澡,还有煮绿豆汤来驱寒等,中西结合无所不用。即便在美国,也有1/4的监护人会在体温不到37.8℃的情况下就给孩子使用退热药,这些都属于“发热恐惧症”,国内的父母更是如此。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恐惧,我们需要明白,发热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应对身体状况的一种生理机制,甚至有利于对抗感染。
没有证据表明发热本身会恶化病情,发热也不会烧坏脑子。有些颅内的感染,比如化脓性脑膜炎会发热,也可以引起脑组织损伤,留下后遗症,但脑子坏了不是发热本身引起的,而是感染引起的,脑子坏了和发热都是感染的结果。
那发热会让心脏坏掉吗发热的确会加快代谢,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增加心排血量,加重心脏的负担。这点负担对健康的孩子几乎不构成影响,更不会让心脏坏掉。但对于心脏本身有问题,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贫血的孩子,这些增加的负担的确有可能导致心功能衰竭。所以,对存在这些基础疾病的孩子,我们要更积极的退热。而对于健康的孩子,完全不用担心发热会让心脏坏掉。
发热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有些能造成器官损害的疾病同时会有发热的症状,但发热不会烧坏脑子、心脏或者其他器官。
孩子需要吃打虫药吗
很多父母可能都记得小时候吃宝塔糖的事,宝塔糖虽然叫糖,但实际是一种打虫药。那时的卫生条件很差,蛔虫之类的寄生虫感染率很高,所以那时候国家曾经推广全民服用宝塔糖打虫。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常常会想,为什么不给孩子吃打虫药呢
根据2008年对全国35万余人的调查,蛔虫感染率大约12.7%,比全民驱虫的时代下降了大半。宝塔糖里的药物叫做磷酸哌嗪,它能麻痹蛔虫,让蛔虫不能吸附在肠子上,然后被排出来。磷酸哌嗪虽然副作用比较少,也有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现在也基本被能杀死蛔虫及其虫卵,而且更安全的肠虫清所取代。
肚子会着凉吗
肚脐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黑洞洞的不知道它通向哪里,关于它也有很多奇怪的说法,睡觉要盖被子否则会着凉拉肚子、在肚脐上贴膏药可以治病,这些都是真的吗
其实肚脐是完整的,随着新生儿期脐残端的脱落,原来为胎儿提供营养的脐血管都逐渐闭锁失用了,变成了一些没有功能的索带,创面愈合后肚脐也被皮肤覆盖,脐窝自然不再和肚子里或别处相通。
肚脐或肚子会着凉的观念国内很普遍,有些地区还要给孩子戴个肚兜来保护肚脐。“着凉”是俗称,并没有这样一种疾病,大家说着凉很多时候指的是感冒,而感冒只有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之分,无论哪种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的主要症状也是在呼吸道。虽然有些医生,尤其是中医会说“胃肠型感冒”,而事实这并不是一种规范的诊断,往往是把一些胃肠炎诊断为胃肠型感冒了,国外的胃肠型感冒多指的是轮状病毒肠炎,科学上并不存在肚子着凉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