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切实做好迎检工作,根据教育部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启动会要求和校领导指示,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再部署,充分认识实验室安全工作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教育部将于6月30日前安排专家组对所属全部高校开展进校现场检查,各部门、各教学科研单位要深刻认识实验室安全工作重要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压实校、院、实验室三级安全责任,对迎检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切实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各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中,以实际行动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境。
二、再梳理,认真落实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
三、再落实,坚决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一)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体系
(二)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学校开展校级层面检查和常态化督导。各教学科研单位要立即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自查自纠和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坚决做到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分类实施整改,一般隐患问题要立查立改,短期无法整改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在安全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实施熔断,坚决杜绝实验室“带病”运行,待整改到位审批通过后方可开展实验。
(三)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
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月”活动,各教学科研单位结合本单位的专业特点和危险源,开展安全法规制度及危化品、危险废物、生物、辐射、特种设备、水电气等方面的专项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实验室层面结合具体研究内容和实验需要,开展专业性、经常性的实验指导、仪器设备安全操作等教育培训。
(四)加强实验室重要危险源安全管理
各教学科研单位应组织对本单位实验室内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气体、动物及病原微生物、辐射源及射线装置、同位素及核材料、危险性机械加工装置、强电强磁与激光设备、特种设备、高温加热设备等重要危险源进行摸排,掌握数量、种类、分布等详细情况,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实验操作,针对性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做到风险可控、心中有数。特别要重点做好易燃、易爆、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及生物安全等管理,做到实验室底数清、账物明,存放科学、使用合规、处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