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毒物(toxicant):是指进入生物体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能够损害生命正常活动,引发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乃至造成死亡的化学物质。
2.中毒:是指生物体受到一定量的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3.半数致死量(LD50):能够引起群体中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
4.毒品:是属于法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由法律规定要受严格管制的一些药毒物。《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法》第357条中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5.药物滥用(drugabuse):是指非医疗目的、不正常的连续大量使用有依赖性药物。
6.戒毒药品:指控制并消除滥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急剧戒断症状与体征的戒毒治疗药品,
和能减轻消除稽延性症状的戒毒治疗辅助药品。如美沙酮等。
7.体外检材:主要是指那些未经过体内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的检材,其中的药毒物在
形态、气味、酸碱性、溶解度和化合状态等方面尚全部或部分地保留其原有
性状,绝大多数是案件侦查中或现场收集到的各种可疑物。
8.体内检材:主要指取自生物活体或尸体的检验材料,如尿、血、唾液和其他体液、也包括
各种内脏、毛发、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还包括取自已埋尸体的组织或腐泥等。
9.★定性分析:目的是确定检材中所含毒物的性质,即检材是否为某种毒物或者其中是否
含有某种毒物,通常又成为检识或检出。检出的对象也包括药毒物在体内生
成的代谢物。
10.★定量分析:目的在于确定检材中某毒物的含量,通常称之为含量测定或简称测定。定
量分析必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11.K粉:即氯胺酮,属麻醉镇静剂,麻醉作用快、镇痛强,有致幻作用,也称“强奸粉”。
显弱碱性,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临床用制剂通常为注射液。
12.戒断综合征:①停药后数小时可出现,12~24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后逐渐减轻。②植
物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出汗、汗毛竖起、出鸡皮疙瘩、流涕、流泪;瞳孔
扩大、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全身疼痛。
③精神运动性亢进:焦虑、不安、惊恐、自残。④强烈渴求用药与觅药
13.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或发射现象的原理和实验方法一确定和物质
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14.筛选试验-Reinsch试验:以单质铜为还原剂,一定酸度和温度下,一些金属离子可被铜
单质还原成为金属单质后再沉积与铜片表面,形成特殊的颜色而加以鉴别
Reinsch试验的确证升华试验(古蔡氏(Gutzeit)法).
15.动物试验(青蛙毒性试验):利用士的宁的毒理作用,可用青蛙进行动物试验。检材中的
生物碱经过萃取、挥干后,使成可溶性盐,用少量生理盐水制成中性溶液,
注入青蛙背部的淋巴囊内,观察青蛙动态。如有士的宁存在,则于给药后
数分钟至半小时,出现间歇性、强直性四肢肌肉痉挛,蛙体及后腿僵直,
前肢合抱,稍有外界声音或光线刺激,立即再次引起全身强直性痉挛。16.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是使用特殊仪器测量
光、电、磁、声、热等物理量而得到分析结果。
17.确证试验:具有确证效用的定性方法能够确实无误的判断出检材中是否含有某毒物或是
否为某毒物,称为确证试验。
18.吸收光谱/发射光谱:以光的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物质粒子对光的吸收或发射强度为
纵坐标所绘制的谱图称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1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当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分子外层电子或分子轨道电子
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紫外可见光区,称
为紫外可见光谱,它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吸收波长在200-800nm
范围内,利用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20.吸光系数: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和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光度值,称为吸光系数.
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具有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试样
蒸气时被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谱线被减弱的程
度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22.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不同组分(样品)与固定相和流
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分配、吸附、离子交换等)的差别,当两相做
相对移动时,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平衡,使各组分产生差速迁
移达到相互分离。
固定相(stationaryphase):在色谱分离中固定不动、对样品产生保留的一相。
流动相(mobilephase):与固定相处于平衡状态、带动样品向前移动的另一相。
23.比移值Rf:在薄层色谱法中引入了能够反映组分斑点在薄层板中位置的保留参数,称为
保留比或比移值。
二.填空
1.毒性作用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毒物的成分、起作用的剂量、作用途径与方式、
受作用的生物体个体情况
2.安全剂量:临床治疗剂量。
中毒量:毒物引起个体中毒并出现了中毒症状的剂量。
致死量:造成死亡的剂量。
3.毒物的代谢: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四种形式
4.毒品定义三要素:非法性、危害性、成瘾性
5.毒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6.法医毒物分析的特点
①分析目的难于事先确定②检验材料特别③分析方法的应变性
④肩负法律责任⑤涉及范围的多学科性
7.结合物解离:酸水解法、酶水解法
9.Stas-Otto法:由斯塔史创立、奥托改良所形成的植物毒系统分析法。
10.分析方法类别:1形态学方法2动物试验方法3免疫分析法4理化分析法5仪器分析法
11.动物实验法两种:急性毒性反应、毒效实验(蛙的士的宁实验)
12.分析方法的可靠性验证包括:
㈠验证分析方法的主要项目:
⑴回收率和纯度⑵方法专属性
⑶方法的准确性:又称选择性或专一性,包括认证准确性和测定值准确性。
①准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的程度。两者的差值称为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