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每年这个时候,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甜的,咸的,肉的,素的……可谓是各有千秋。
然而,除了吃粽子,关于端午,你还知道哪些常识呢?
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战国时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未能实现更是被削职流放,楚国亡国后屈原内心痛苦,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人们在每年这一天竞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不过,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中国,粽子作为端午美食界的扛把子,几乎每年都会卷入南北甜咸PK中。
湖南、浙江、厦门等南方省市是咸粽党的主要阵营。咸粽种类很多,有咸肉粽、蛋黄粽、火腿粽等等,南方派系地域代表队主要有,“四川派”、“闽南派”、“嘉兴派”、“广东派”。
甜粽党阵营则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辽宁等北方省份。甜粽主要有蘸糖吃的白粽,以红枣、果脯等为馅的枣粽和豆沙粽。北方粽子以甜味为主,里面佐料大多放红枣、豆沙、果脯。北方派系地域代表队主要有:“北京派”、“西安派”、“山东派”、“云南派”。
其实对于吃货来说,不管咸粽子还是甜粽子,只要好吃就是好粽子。
此外,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现今,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也有过端午节的传统,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过的呢?
韩国江陵端午祭是韩国著名文化庆典之一,每年端午祭会持续一个月,韩国也已经成功把这个习俗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江陵端午祭”主要是祭祀以大关岭山神为代表的诸多神灵,除了举办多种祭祀仪式外,当地还会组织很多其它的活动,比如摔跤、荡秋千、拔河、射箭等比赛,还有假面舞、烟火表演、端午放灯等活动。
韩国人端午节不吃粽子,但是跟国人一样“重用”艾草。端午节当天,韩国家户户都会摆上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用菖蒲水洗头求吉利。
日本平安时代,贵族阶层将中国的端午节引入了日本。江户时代,端午节的各种要素已经普遍存在于日本的民间生活之中。
日本人也吃粽子,但是粽子比中国的要尖要长。
日本的端午节,最开始叫“男孩节”,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儿童节。但一般认为是男孩子的节日,有男孩的家庭要挂出鲤鱼形状的旗子。
江户时代,崇尚武士精神,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也有传闻说,日本挂鲤帜的风俗源于中国《后汉书》中的鲤鱼跳龙门,希望男孩长大后有出息。
端午赛龙舟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20多年了,赛龙舟在德国流传很广,比赛时,每支龙舟可容纳20人,选手允许使用自带划桨。每到龙舟节,美茵河畔就会聚集很多专门来看比赛的市民,无论是河上还是岸边,气氛都非常热闹。
花汁粽是新加坡当地的风味粽子,这种花汁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制而成的,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大小,色泽诱人,吃起来清香可口。
新加坡人在端午节的时候会在东海岸公园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聚集在此,一较高低。
华人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的马来西亚,在端午节时,马来西亚华人通过裹粽比赛和赛龙舟等方式,庆祝节日,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娘惹粽是马来西亚的创意粽,又称为蓝粽,外表色泽如同中国青花瓷,十分特别,既美丽又浪漫,光看看就觉得赏心悦目。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
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节日清晨,越南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