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长都把这些症状归结于“蛔虫”,
觉得应该让孩子吃驱虫药了。
但是,是药三分毒,各式各样的驱虫药能随便吃么?吃了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呢?下面大家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说到驱虫药,很多父母一定会想到儿时吃过的宝塔糖,造型奇异诱人、口感香甜,绝对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啊。
如今,市面上仍有宝塔糖,但成分发生了变化,有双羟萘酸嘧啶宝塔糖、盐酸哌嗪宝塔糖、盐酸咪唑宝塔糖等多种,可治疗蛔虫、蛲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
除宝塔糖之外,目前常用的广谱驱虫药苯咪唑类有三种:
左旋咪唑(商品名:驱虫速、驱钩蛔、肠虫净、驱虫糖、小儿治虫栓等);
甲苯咪唑(商品名:安乐士、驱虫康、一片灵、威乐治等);
阿苯达唑(又称肠虫清)。
这类驱虫药的共同特点就是用法简单、疗效好。
但是常用的驱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肝肾功能不好、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更不能随便使用。
乱吃打虫药副作用不少,严重或导致终身残疾
危害1、变态反应性脑炎: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早在2009年就发出提示,左旋咪唑等咪唑类驱虫药可以导致脑炎综合征;国内多家医院也曾有过服用驱虫药导致脑炎的案例分析。
据国内一项关于驱虫药性脑炎的研究发现,该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肢体瘫痪、失语、皮层性尿失禁等,而且这些症状可能导致终生残疾。
危害2、肝肾功能受损:
有人吃了打虫药,可能会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一过性增高。肝功能、肾功能都会受损!
其它危害:
除此以外,还有可能出现以下症状:恶心,腹痛腹泻;皮疹,乏力,偶尔还有剥脱性皮炎和全身脱毛症;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还有部分宝宝可能出现口干,乏力,嗜睡等症状……
小小的驱虫药也有大大的伤害,如果孩子需要吃驱虫药,建议在个体化用药指导下服用,安全用药基因检测可以为孩子解决用药难题,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用药策略,避免不良用药对孩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