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阳交穴的功效和穴位配伍健康综合

阳交穴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穴位,相信我们大家也是听说过阳交穴这个穴位的,当然,阳交穴这个穴位的功效和作用也是非常多的,并且阳交穴还可以和其他的一些穴位配伍应用,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了解一下阳交穴的功效和穴位配伍。

阳交穴功效

阳交穴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阳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当然,阳交穴的功效和作用也是非常多的,对于缓解面肿、癫疾、惊狂、胸胁胀满疼痛、胸胁胀满、膝股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等这些病症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并且我们适当的按揉阳交穴,更是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理气降浊。利腿足、镇惊、清热的功效。

穴位配伍

其实我们大家要知道,我们大家不仅可以单独按摩或者是针灸阳交穴,更是可以将阳交穴和其他的一些穴位配伍营养的,阳交穴和不同的穴位搭配,药用功效也是不同的。阳交穴配风市穴、伏兔穴、环跳穴、昆仑穴、秩边穴治坐骨神经痛、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等;阳交穴配支沟穴、相应节段夹脊穴治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阳交穴配行间穴、阳辅穴、昆仑穴、绝骨、丘墟穴治两足麻木。

我们上面详细的了解了阳交穴的功效作用以及穴位配伍了,我们可以知道,阳交穴的功效作用也是非常多的,适当的按揉阳交穴,可以帮助我们大家有效的治疗很多的疾病的,另外,我们大家也是可以将阳交穴和其他的一些穴位配伍应用的。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经外奇穴名·阳维穴4.1标准定位4.2主治病症4.3刺灸法4.3.1刺法4.3.2灸法5阳维脉交会穴·阳维穴6外关穴·阳维穴6.1标准定位6.2取法6.3穴位解剖6.4特异性6.5功效与作用6.6主治病症6.7刺灸法6.7.1刺法6.7.2灸法6.8配伍6.9文献摘要6.10研究进展7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阳维穴1拼音yángwéixué

2英文参考WàiguānTE5[中国针灸学词典]

3概述阳维穴:1.经外奇穴名;2.阳维脉交会穴;3.外关穴。

4经外奇穴名·阳维穴阳维穴为经外奇穴名[1]。出《千金翼方》。

4.1标准定位位于耳廓后,当用手拉耳向前时,于根部所出现的弦筋上,与耳门穴相平处(《类经图翼》)[1]。

4.2主治病症主治耳鸣,耳聋,以及中耳炎等[1]。

4.3刺灸法4.3.1刺法直刺0.1~0.2寸[1]。

4.3.2灸法艾炷灸3~5壮[1]。

5阳维脉交会穴·阳维穴阳维穴是指阳维脉交会穴[2]。据《针灸甲乙经》等书载,有交会穴金门、阳交、膈俞、天谬、肩井、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哑门、风府等15穴[2]。

据《针灸甲乙经》等书记载,下肢部交会足太阳经的金门、足少阳经的阳交(郄);肩部交会手太阳经的臑俞、手少阳经的天髎、足少阳经的肩井;头部交会足少阳经的风池、脑空、承灵、正营、目窗、临泣、阳白、本神,督脉的哑门、风府。

穴位外关汉语拼音Waiguan罗马拼音Waikuan美国英译名OuterPass各国代号中国TE5日本5法国莫兰特氏TR5富耶氏TR5德国3E5英国T5美国TB5

6.1标准定位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5]。

外关穴位于腕部背横纹上2寸,尺、桡两骨间[3]。

外关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4]。伏掌取穴[4]。

图45(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6.2取法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外关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伏掌取穴[4]。

6.3穴位解剖外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本干。分布著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分布。此处皮肤及皮下筋膜较掌侧厚而松弛,桡神经的浅支与头静脉起始部伴行,尺神经的手背支和贵要静脉起始部伴行。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经小指伸肌的桡侧入小指伸,深进在拇长伸肌的尺侧入示指伸肌,以上诸肌(腱)均由桡神经肌支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和指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4]。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通过[3]。

6.4特异性本经络穴。八脉交经(会)穴之一;交阳维脉。

6.5功效与作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外关穴有疏表解热,通经活络作用[4]。

外关穴主要用于头面、耳目及本经脉所过的疾患:如热病、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胸胁痛、肩背痛、肘臂手指疼痛、手颤等[4]。

现代又用外关穴治疗感冒、三叉神经痛、腮腺炎、高血压、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等[4]。

头面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衄牙痛。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落枕等。

消化系统疾病:腹痛便秘,肠痈霍乱。

其他病症:热病,感冒,高血压,偏头痛,失眠,脑血管后遗症,遗尿。

6.7刺灸法6.7.1刺法一般直刺0.5~1.0寸[4]。

直刺0.5~1寸[3]。

1、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端。

2、向上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向上扩散至肘、肩部。治疗肘肩及躯干疾病。

3、或向阳池方向斜刺运针,治疗腕关节疾病。

6.7.2灸法可灸[4]。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6.8配伍外关穴配大椎、曲池、风池治感冒发热[4]。

外关穴配听会、中渚治耳聋耳鸣[4]。

外关穴配曲池、太冲治高血压[4]。

外关穴配肩髑、曲池、手三里、合谷治上肢瘫痪[4]。

外关配阳池、中渚,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外关配太阳、率谷,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外关配后溪,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落枕。

外关配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主治耳目、颈项及肩部病证。

6.9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耳炖炖浑浑无所闻,外关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耳聋无所闻。

《针灸大成》:主耳聋,浑浑焞焞无闻,五指尽痛,不能握物。

6.10研究进展针刺外关等穴组,可使缺乳妇血中生乳激素的含量升高[4]。

落枕:取健侧外关穴,亦可取双侧。进针后行泻法,得气后提插捻转2~3分钟后留针,并嘱患者活动颈部,有良好疗效。

急性腰扭伤:取患侧外关透三阳络穴,留针5~10分钟,留针期间行强***手法2~3次,并嘱患者作前俯后仰,下蹲起立,左右旋转,深呼吸等动作,有良好疗效。

踝关节扭伤:取患肢对侧外关穴,得气后反复捻转提插2~4次,在行针过程中,嘱患者活动患侧肢体(由轻到重),疼痛即可减轻。

THE END
1.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有什么五脏六腑属于中医的一种学说。根据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脏对应的是肝、心、脾、肺、肾。六腑对应的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但五脏六腑与西医解剖定义上的脏器位置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完...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6/07/2362193_1139473628.shtml
2.学习《脾胃论》要有重点+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鉴别+中医教你调理8种...东垣从“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认为胃虚、脾胃虚是诸病发生发展的根本所在,并因此而导致阴阳失调,邪乘虚人,进一步提出“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反复推究,饮食劳役损伤脾胃,自汗伤气耗津、阳明化燥伤津、外感病伤津皆能导致胃虚元气不...https://www.meipian.cn/2opk0bnj
3.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7如临床上见到的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病变,以及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都属于实证。 ②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 也就是说,机体的气、血、津液和经络、脏腑等生理功能较弱,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机体的正气对于致病邪气...https://ks.iiyi.com/d-25-202873.html
4.大肠小肠,皆属于胃。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央。是胃脉的第一大穴。 是六腑的总穴。最擅长调理肠胃。 可拔罐,艾灸。可空拳敲打,也可用掌根按揉。https://www.360doc.cn/article/35428059_723468128.html
5.足阳明胃经所属的六腧穴——读《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第二法地5...“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héng骨外三里也,为合;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脉气入归于下陵穴,下陵即膝下三寸胫骨外缘的三里穴,称之为合穴;由此再下行三寸,即上巨虚穴,由此再下行三寸,即下巨虚穴,大肠...https://www.jianshu.com/p/e6ac5f54d0aa
6.小建中汤为调小肠泌别清浊之剂医案心得小肠与胃:易水学派李东垣认为小肠主液,但功能归属于胃。《脾胃论》中立《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虚则俱病论》专篇,认为小肠属胃,其理由有三:一是小肠合穴下巨虚在足阳明经,为胃气所主;二是荣气出于胃,小肠受胃之荣气才能发挥功能;三是胃虚不能滋养小肠,则“耳聋耳鸣,九窍不利”,合而言之,小肠属于胃,虚则俱...https://www.zhzyw.com/zycs/yaxd/1852113113J96JBKBD5K1833.html
7.黄帝内经·灵枢(一)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 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液门,液门,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阳池,阳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为原;行于支沟,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http://m.xnwenxue.com/h-nd-4483.html
8."肚腹三里留"的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探析正如《 类经·刺胸背腹病》 所载:" 小肠 不便者,不能化物,大肠不便者不能传道,大肠小肠 皆属于胃,故当取足阳明之三里穴,邪气盛则泻之, 正气虚则补之." 足三里还能治疗肝脏疾病. 有临 床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治疗黄疸型肝炎有独特的 优势,可以加速人体气血流畅,改善肝脏功能,消炎 降黄,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http://www.hunanzyzz.com/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2310030&flag=1&year_id=2023&quarter_id=1
9.黄帝内经[原文完美版].pdf黄帝内经[原文完美版].pdf,子部·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世和经典教育·经史子集 目录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3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5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7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9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14 阴阳别论篇第七 16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18 六节藏象论篇第https://m.book118.com/html/2017/0608/112645518.shtm
10.嘉峪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A.大小肠连接处B.胃与小肠连接处C.胃上口D.大肠末端E.以上皆不是 25.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是() A.血液B.天癸C.肾精D.脑髓E.肾气 26.与内湿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脾B.肾C.肝D.肺E.心 27.见肝之病而当先实脾,属于()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C.急则治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E.未病先防 ...http://jygcdc.com/html/col170/content170_2190.html
1.略论“大肠小肠皆属于胃”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理论渊源 实践基础 现代研究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ZO201611069.htm
2.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黄帝针经》云: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皆属足阳明胃。小肠之穴,在巨虚下廉,大肠之穴,在巨虚上廉,此二穴,皆在足阳明胃三里穴下也。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大肠、小肠受胃之荣气,乃能行津液于上焦,溉灌皮毛,充实腠理。若饮食不节,胃气不及,大肠、小肠无所禀受,故津液涸竭焉。《内经》云:耳鸣、耳聋,九窍...https://www.med66.com/new/40a184a2009/2009927liuhon144256.shtml
3.中医学2藏象按照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三类:一是五脏,即心、肺、脾、肝、肾;二是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三是奇恒之府,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纳和传化水谷。如《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https://blog.csdn.net/chengyuelie9585/article/details/100996065
4.六腑分别是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和()。【判断题】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盆神经、腹下神经、神经支配膀胱和尿道。膀胱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活动,同时受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位中枢的调控。神经兴奋时()。 A. 膀胱外括约肌收缩 B. 膀胱外括约肌松弛 C. 膀胱外逼尿肌收缩,...https://www.shuashuati.com/ti/210678aa6f1a442ea950fe66f6e5ccb1.html?fm=bdbds7872f9c51a44d08a881ade8a9a5d6355
5.每日一练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6)D.胃 E.小肠 11.《素问痿论》 “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 A .胃主受纳 B.脾主动化 C.大肠传导 D.肝主筋爪 E.脾胃纳运 12.下列不属于“七冲门”的是: A .飞门 B.户门 C.鬼门 D.魄门 E.吸门 13.以下哪项不是肺的功能所主: ...https://www.laixue.com/article/420360
6.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巩固题附答案方义:脾俞配章门为俞募配穴法,可健脾益气,天枢、中脘分别为大肠与胃的募穴,配胃腑下合穴足三里可健运脾胃,运化水谷,关元益肾,补命门真火,诸穴合凑温肾健脾,熟腐水谷之功,属治本之法。 耳针:选大肠、小肠、下脚端、肾、脾,每次选2~3穴,捻转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 https://www.yjbys.com/edu/PTCM/227320.html
7.五腧穴歌诀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239657749&efid=w_bG6K4Rp_xJt2PPfI_9Ow
8.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胃主受纳和腐热水谷,脾主运化而输布营养精微;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及生化气血之功能。大小肠为腑,以通降为顺。小肠司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胃病多实,常有寒客热积,...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409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