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当前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和民生问题续三
黄如桐
2007年11月23日、2007年12月15日、2008年1月13日我曾发表了《谈谈当前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和民生问题》第一篇、续篇、续二篇,本文是续三篇。
一、贫富差距问题
(一)富人的奢侈生活
2.2008年1月21日《参考消息》转载了路透社濮阳1月18日《一个贫富分化的典型案例》电。内容如下。“正是像濮阳这样的贫困地区,将决定中国共产党缩小贫富差距斗争的成败。从北京驱车东南下约6个小时就能到达河南省的濮阳县。濮阳县是一个贫富分化的典型案例。整齐的两三层小楼旁边是红砖砌的破旧平房,而平房的主人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3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李卫波(音)说:“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和中国许多地方一样,县里最豪华的建筑就是当地政府的办公大楼。为了修建办公大楼,当地政府共斥资3200万元。在这个贫困的农村县城,这样一大笔钱令人瞠目结舌。濮阳县政府办公大楼是滥用职权和社会不平等(如果不是赤裸裸的腐败的话)的象征,直接挑战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均衡财富分配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在前不久,一些地方官员曾挪用下岗工人的抚恤金来为自己修建办公楼和培训中心。一位姓温的商店老板说:“只有当官的才买得起大房子。”他说,当地一些官员被勒令上交住房用于公开拍卖,但他怀疑这些惩处措施是否足以起到威慑作用。“这些当官的有钱有势,他们迟早又会升官。”
(二)穷人的悲惨生活
(三)各有关方面谈对贫富差距的看法和解决的办法
1.领导干部的看法认为: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是当前我国要特别注意解决好的问题。
2008年1月7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调查:领导干部对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基本看法》一文。主要内容如下。
“为了准确把握和科学预测中国社会形势的发展,了解领导干部对中国社会形势发展的基本看法,2007年10月,“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部分地厅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被调查的领导干部认为“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是当前我国要特别注意解决好的问题。“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比2005年(20.3%)上升了11.1个百分点,并且在第一位选择、第二位选择和四项选择合计中都高居第一。”
2.许多学者的看法
2008年1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了许多学者对贫富差距的看法和解决办法的报道。主要内容如下。
2008年1月21日《北京日报》发表了学者王雍君《二次分配:破解社会公平难题的重要一招》一文。主要内容如下。“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提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课题。
三是,财产差距与收入差距并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财产积累也在增加。现在人们(特别是富人)持有的财产(例为房产、股票、债券、珠宝、首饰和高档家具)比过去大大增加了。现在我们的分配差距拉得很大,一个重要特征是财产和财产收入差距拉得很大。这种财产差距与收入差距并存的格局将继续下去。可以预料,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财产差距将越来越多地压倒收入差距,成为社会分配差距的主要方面。
四是,关键性公共服务的分配严重不平等。在关键性公共服务方面,基础教育和基本卫生保障对于全体社会成员尤其低收入和弱势群体而言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城市人口占总数的35%,但他们使用了80%的卫生资源。对于富人而言,政府没能履行提供这些关键服务的职责所造成的损害相对富人而言要小得多,因为他们至少还可以花钱“购买”这些服务,但穷人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并且缺乏机会享有这样的服务。现在,我国政府比以前要富裕得多,但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地把钱投向对低收入群体尤为重要的关键性公共服务。
当前,在加强二次分配方面,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特别重要。一是要把抑制通货膨胀置于优先的政策议程。在收入差距拉大的形势下,目前主要由食品价格上升引起的通货膨胀压力,极易影响人心并影响社会稳定,因而迫切地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出台这方面的政策,需要与打击垄断、价格欺诈和增加拨款以救助低收入阶层的措施结合起来。从更长远一点来看,我国尤其需要加大力量建立一个有效和可靠的社会安全网。另外一个需要高度警觉的问题是创新政府预算制度。近年来,在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正忙于花掉这些钱(搞大量的政绩工程、买公车、建办公楼等),而这些钱原本可以用于重建社会安全网和帮助贫困阶层。加强二次分配,急需政府预算制度创新,否则,要实现将宝贵的资源引向国家战略的优先领域,包括促进公平的二次分配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当然,我们还需要其他广泛意义上的政策创新,包括那些旨在将低收入阶层带入发展进程的一系列政策创新。”
3.香港媒体的报道
“一位经济学家说,要解决中国大陆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改革体制。他指出,一小部分人通过贪污受贿等手段,每年攫取了大量财富。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小鲁说,因为政治和管理体制“不完善”而通过贪污腐败等非法活动所得的“灰色收入”,是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主要根源。他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一小部分人的“灰色收入”占中国大陆居民收入总额的一半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6%。王小鲁在对2000多个城市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后断定,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的“灰色”部分达到4.8万亿元,但由于这些钱是政府官员或其他人通过非法途径所得,所以没有被纳入官方统计数据。
(四)农村贫困问题凸现
2008年1月16日《参政消息》转载了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13日《中国的繁荣未能改善赤贫者的生活》、《中国农村摆脱贫困任务艰巨》一文。主要内容如下:
二、民生问题
(一)就业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也表示,目前我国就业市场的紧张主要表现在以大学以上学历者为主的高级就业市场、高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紧张,这个局面应引起高度重视。蓝皮书披露,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截至去年10月底尚有14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李培林表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是我们继续逐步部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之后的一个重要难题。”
(二)物价飞涨
3.2008年1月14日《青年文摘》转载了新华社殷丽娟《北京居民的菜篮子为何越来越“金贵”?》一文,主要内容如下:
4.2008年1月21日《青年文摘》转载了《中国新闻周刊》谢良兵《退休老人的物价体验:没有一样生活用品不涨价》一文。内容如下:
简短的结束语
1.当前我国社会两级分化,贫富悬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极富人开宝马车,游泳,到法国旅游;住的是高楼大厦;另一极穷人住的破旧平房,甚至是废弃的养鸡房;行的是靠拉板车出行;穿的是烂皮鞋,袜子也没有,光着一双脚。出租车司机“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的话,是反应客观事实的心里话。这样的社会能够达到“均衡财富分配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吗?
2.上述贫富悬殊的现象不仅出租车司机这么说,许多干部,学者都有“差距不断扩大”的共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资本分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而劳动分配的比重下降,在于资本家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以及官员中腐败分子通过贪污受贿攫取了年收入约4.8万亿的“灰色收入”。虽然党中央多次强调分配要公平及大力惩治贪污腐化违法违规行为,但收效不大,这就需要党中央下大力气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以安定民心,改善民生。
3.虽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但当前我国就业难凸现,占28%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甚至写血书求职,还有一部分零就业家庭。普通老百姓期盼党中央的庄严承诺能够兑现,则幸甚矣!
4.物价上涨成为头等社会问题,北京居民菜篮子越来越“金贵”,退休老人关于没有一样生活用品不涨价的体验,都是明显的客观事实。普通老百姓“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的愿望能实现吗?谁来帮助你实现这个愿望?这不是痴心梦想吗?
谈谈当前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和民生问题续二
2007年11月23日及2007年12月15日,我曾发表了《谈谈当前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和民生问题》第一篇和续篇,本文是续二篇。
(一)富人、穷人各有多少?
(二)官商勾结,富了官僚老板,苦了老百姓
(三)富人的奢侈生活和穷人的悲惨生活
(一)物价上涨
(二)扩大就业是公平分配的切入点
1、我国贫富悬殊的现象愈演愈烈,一极是已成为世界亿万富豪人数排名世界第二,身价4万多亿元的富豪,另一极是城乡年收入只有11759和3581元的人数众多的穷人。这样的社会能和谐吗?!2、穷人守着煤山买不起煤、买不到煤、无煤烧。家家冰锅冷灶,寒气袭人,取暖只有躲在被子里。原因在于煤矿老板和官僚相互勾结,垄断煤价和煤市场。官僚腐败何时休,老百姓病苦谁关切,谁能解决!?3、富人过着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包括每餐600美元的美餐、每人1088元的变化圣诞宴的生活。而每天的生活费用花1美元以下的穷人有3亿人口,我国的经济要比先前认为的规模小得多、穷得多。这种贫富悬殊十分突出的现象何时能扭转,只有天知道!4、物价上涨,老百姓为了节省开支掀起了抢购风潮,以致酿成死伤人命的惨剧。这种悲剧决不能重演,党和政府务必下大力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平抑物价飞涨形势,老百姓则幸甚矣!5、出租车司机每天劳动13个小时以上,除去上交出租车公司“份钱”、支付油钱外,所剩无几。私营企业主不准职工法定休假日休假的违法违规行为,实在令人忧患伤感。这些情况不知何日何时才能不再发生!
2008年1月13日完稿
谈谈当前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和民生问题续篇
2007年11月23日我曾发表了《谈谈当前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和民生问题》,本文是它的续篇。
一、关于贫富差距问题
(一)2005年私营企业主(资本家)的资本已增加到6.1万多亿元
2007年8月李成瑞《大变化》一书说,拿2005年私营企业主资本额6133.1亿元同1956年私营企业主资本额14亿元相比,前者是后者的639倍。私营企业主在1956年改造以前是民族资产阶级,现在的私营企业主群体就是新的资产阶级。
(二)贫富差距扩大下穷人的悲惨生活
(三)对贫富差距的看法:
2、我对郑功成观点的评析对郑功成的观点,基本上是不同意的。郑功成说:“不能因基尼系数比较高,就认定贫富差距、收入差距已十分严重。”这点我不同意。因为客观事实明显地显示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很高,贫富差距已经十分严重。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大变化》一书指出:“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基尼系数,1999年为0.403,2003年为0.447。该行最近出版的《世界发展指标——2007年》测算,我国2004年的基尼系数已达0.469。我国的基尼系数,虽低于南非、巴西等很少数发展中国家,但已经超过了印度、印尼、韩国、伊朗、埃及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美、英、法、德、意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超过了俄罗斯、保加利亚等由社会主义制度公开复辟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哪里?现在我们离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了?
二、关于民生问题
(一)云南省存在着“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广播难、看戏难、学科技难”五大难
(二)读书难
11月19日《燕赵都市报》发表了《别让“上学尽孝”成无奈》的报道。报道说,一份调查显示,有32.3%的大学生上学,是为了“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面对这样的结果,让人欣慰之余却又不免心酸。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曾按照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平均纯收入水平测算出,供养一个大学生,城镇居民需4.2年纯收入,而农民竟需要13.6年纯收入。诚然,国家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学费负担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助学政策。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的学费标准并没有降低,特别是随着近期物价的上涨,学生生活费提高,上大学的负担依然很重。为改变子女的命运,许多贫困家庭必须在教育投资上不惜“血本”,而这也就不得不使许多学生从准备考大学开始,就肩负起改变家庭贫困面貌的重担。面对这样一个沉重的民生课题,也只有从“提高百姓收入”、“降低高校收费”入手,才可能尽快破题。
(三)就业难
(四)物价上涨
(五)贫困女童的悲惨生活
1、郑功成关于我国基尼系数比较高,贫富差距不十分严重的言论违背了客观事实,实质上是一种掩盖社会矛盾和问题、粉饰天下太平、麻痹人民意志的麻醉剂,我们老百姓决不容许这种谬论泛滥,必须澄清事实,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分析批判。2、高校学费升高,而老百姓的收入有限,不惜拿出“血本”也难以应付,这种读书难的困境能依靠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来解决吗?不能!因为,在当前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下,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谈何容易,不减少已经了不起了!3、当前包括下岗失业人员、新生代农民民工、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困难群体就业难的民生问题很突出。又低收入群众怎样跨过物价上涨这个坎,依靠一天只吃两顿面、经常煮烫饭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党和政府应该根据“劳有所得”及物价稳定、老百姓不愁温饱的要求,把就业难及物价上涨的两难给解决好,过上小康生活,老百姓则幸甚矣!4、贫困女竟靠拾荒养活爷爷、奶奶,靠替生病母亲清晨打扫街道卫生,勉强维持生计的悲惨生活决不能重演!党和政府应该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的庄严承诺落到实处,老百姓则幸甚矣!
2007年12月15日完稿
谈谈当前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和民生问题黄如桐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