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看客正在观赏标本摄影/本报记者杨琳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女士说,这会刺激大众对野生动物的消费,动物保护界对此表示担忧。她认为,除非用于科普研究等用途,动物遗体的价值宁愿“消耗殆尽”,也不能为私人收藏开“口子。”
探访
一只进口北极熊
标本60万元
13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了北五环外某市场里,这家悬挂着“大型濒危动物实体标本展示”字样的展厅。展厅内满满当当地摆放了三十多件大型野生动物标本或皮张。标本各个栩栩如生,其中包括北极熊、麋鹿、北极狐、非洲狮等动物的完整标本,以及大象、鹿、斑马等动物的头肩标本,还有几张北极熊皮。
标本价格8万到60万
按濒危程度论贵贱
店员介绍说,这些动物标本的皮毛是真货,标本制作者在皮毛内部填充进树脂,然后用树脂等材料做好鼻子、牙齿、舌头、眼珠等部位。“标本价格主要是按动物濒危程度来定价。”她说,像北极熊之类的动物近年来数量越来越少,标本自然会升值,而麋鹿在国外可以繁育养殖,有些动物在国外可以合法狩猎,其标本价格相应会低一些。
标本收藏证上写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如何辨别这些昂贵的动物标本真伪?这位店员称,从国外进口野生动物标本需要有资质的公司办理,经过林业局审批。每个动物标本还拥有独一无二的“配套”收藏证。店内的标本是通过天津一家公司通过合法途径进口而来的,且均有收藏证。这名店员出示了一张“国家林业局准予进口许可决定书”复印件,许可书上写着“用于销售用途”的字样。店员还出示了一张收藏证复印件,该收藏证一面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标本收藏证”的字样,另一面有“本标本已经依法注册,可凭此证及所附标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流转”。收藏证上还印有制作单位、标本名称、编号等条目。
而北青报记者致电进口野生动物标本的这家天津某公司。其工作人员称标本大多从加拿大和南非进口。
北青报记者进入国家林业局网站进行查询,发现天津某公司确实在近几年频繁获得“进出口国际公约限制进出口的陆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审批”的审批许可。北青报记者记下一张北极熊的收藏证编号,在林科院下属的中国野生动植物标识和标记中心官网查询,查到其编号对应为一只北极熊标本。漫画/陈彬制图/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