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疫情危机,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北京市最近拟将美国辉瑞生产的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配送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医生接受培训后,指导辖区内新冠患者服用进行抗病毒治疗。
与此同时,针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白宫发言人表示愿意为中国提供美国辉瑞和Modena疫苗的提议,中国方面则通过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明确拒绝。
同样是美国药物,为什么中国愿意引进并使用昂贵的Paxlovid,同时却拒绝引进比国产疫苗预防效果更好的辉瑞和Modena疫苗呢?
有人认为,这反映出中国防疫药品进口管理受到了政治意识形态驱使,在是否引进美国防疫药品管理上互相矛盾——我认为这绝对是个错误的结论。
而且中国自身也已经进行了mRNA疫苗的研发生产,今年9月已经在印尼紧急投入使用的中国产mRNA疫苗,可以在2-8摄氏度下储存,在常规冷链条件下储运,临用前无需解冻。所以,从性价比看,相对于花费更大成本使用美国疫苗,中国当然希望条件成熟时使用无需增加更多成本的国产的mRNA疫苗。对于医疗卫生资源并不十分充裕的发展中大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而且,这期间还有地缘政治与国家尊严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能把14亿人的健康主导权与如此庞大的国内市场拱手相让给美国。
所以,在当前条件下,美国表示愿意提供疫苗,中国也愿意将此视为善意,但也要考虑这种善意中国能不能消化,以及有没有条件接住,不能仅从美国的善意没有落地,就推断中国有对抗美国的恶意,美国也有可能只是为了打舆论战说说而已。
而至于为什么中国原意引进并大面积使用防重症的Paxlovid药物,则是为了缓解当前北京等地正面临的重症与死亡高峰压力。
在现有可选择的药物中,美国生产的Paxlovid虽然价格昂贵且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在防止重症和死亡上,确实具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在之前防疫中,中国主要通过大规模核酸和强制隔离以清零方式控制疫情,在政策调整后又寄望通过推广使用中药如连花清瘟等来控制疫情,但是这波汹涌而来的疫情及随之而来的重症与死亡高峰使中国认识到,靠中药控制现在力有不逮,为解燃眉之急,Paxlovid终于有了走上舞台的机会。
所以,在推广使用Paxlovid上,中国具有更现实的需要以及更小的思想包袱,在可控制范围内临时使用也不用担心美国将药物政治化,把Paxlovid当成政治打压中国的工具。
在推广使用Paxlovid的同时,中国仍然可以大面积推广中药制品,同时加紧研发自己国产的新冠特效药。
所以,进口Paxlovid和不进口辉瑞、Modena疫苗都有能说得通的道理,它恰恰反映出了中国的实用主义传统,是从国家利益与中美关系整体需要出发做出的不同选择,但是其决策价值观却殊途同归。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