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的崛起,网络文化正成为当下影响最大的文化类型之一。在这一文化中,狗从人类忠实的伙伴变成了人们调侃和自比的高频词汇。
“单身狗考研狗一顿操作稳如狗”
“小奶狗小狼狗你追我赶累成狗”
关于“狗”的网络词汇一批批的输入了我们个人的词库。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就是最近几年网络文化中异军突起的一个高频词汇:“舔狗”。
“作为2018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词汇,“舔狗”是什么意思呢”?
按照权威的解读,“舔狗”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形容在感情生活中明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或无感,还一再地讨好对方。
另外一种是讽刺阿谀奉承的人。
无论是哪方面,这个词都带着点贬义的色彩。但是即使这个词带着贬义也不耽误它成为高频词汇,被年轻人反复使用。之所以被反复使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个词太好用,好用在词语本身简介明了,好用在词语形容得贴切到位。
“舔狗”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01
爱到深处的卑微
“舔狗”毫无例外都向往着一段唯美的爱情,并且极有可能已经坠入了爱河。他们秉持着爱到深处自然舔的人生箴言,为他们的行为作出合法性的解释。“舔”本无可厚非,但毫无底线的“舔”就成了感情中的另一方的负担。
来看看小K的故事
小K是一名风华正茂的大二男生,青春萌动,荷尔蒙爆发的年纪里,他在社团中他遇上了人生中第一位让他心动的女生,冥冥之中的天意、“狐朋狗友”的挑唆、身边一对对坠入爱河小情侣的刺激都让他义无反顾、不得不爱的展开了他的恋爱攻势。
事实就是这样,情到深处自然舔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但毫不考虑对方的感受的“舔狗”行为只能等来“我们真的不合适,请以后不要再纠缠我”如此这般的决绝。仍然要重复一个很早就已经有的结论,感情中的双方是平等的,这样的平等决定着你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如果一味的放低自己的姿态,甚至到了“舔”的程度,结果并不一定是抬高了对方的姿态,反而让对方产生了不悦情况的概率更高。
02
情到浓处的奉承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各色各样的人和“人才”,有些人特别喜欢把蜜糖涂在嘴边。
看到身边的朋友新买了一双鞋子,脱口而出就是一句“这鞋你穿着咋就那么好看”;
听说好朋友得了某项奖励,张口就是“你咋能各个方面都这么优秀”;
班级群里不管别人发的什么内容,反手就是一个“(赞)”;
对部门里的学长学姐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猛夸,“**姐/哥想法真是独到,要我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姐/哥,我敬你一杯你是我大学里遇到的最敬佩的人,你真棒”“**姐/哥,(牛和啤酒)”;
对专业课老师也是毫不放过,又起一到期末,给老师的短信里全都是温暖的字眼。我们不会去质疑你和朋友、学长学姐或者老师之间的感情,只是希望你在不断运用这些话的时候有没有动真感情,有没有过那么一丝丝麻木,有的话请一定告诉我。
情到浓处,一番表达自我的夸奖是不可少,但是同样的问题,如何在舔别人的时候保持独立平等的人格最重要。其实“舔”这种行为并无对错,关键只在于尺度的把握。
除了“舔”我还能怎么办?学的会夸一点试试
行文至此,有同学会说,说来说去那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别担忧
再回到网络空间当中,事实好像也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夸夸群似乎应运而生对““舔狗””产生了压倒性的优势。夸夸群成了夸人的素材库,“可表扬者无小事,万事皆可赞”。
单身值得表扬,因为不将就;
失恋值得表扬,因为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辞职值得表扬,因为自我选择需要勇气;
刚强值得表扬,因为独立最重要,不随波逐流才是境界;
羸弱值得表扬,因为暗流下的涌动才是让人感动的力量。
有人又会发扬着质疑精神问,这夸夸群和“舔狗”其实差不多嘛。
“舔狗”和“夸夸”有着本质的不同,“舔狗”是无法兜底的夸,而“会夸”才真正是生活的乐观。
重新摆正一下自己的朝向,矫正一下手中的尺度,做一个真正有原则,乐观、真诚、会夸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