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塞留执掌中枢18年,打击贵族势力、强化政府权威,揭开了法国“伟大世纪”的序章。他摒弃了中世纪看重血缘、宗教立场的外交方针,把国家利益作为唯一的考量因素,因此被称为近代政治的助产婆。
尚帕涅《红衣主教黎塞留三面像》
这位红衣主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他是“先事国王,后事上帝”的天主教徒。
按理说,身为法国天主教会的主教,黎塞留的一切行动应该以教会利益为先,但他却宣称自己“先事国王,后事上帝”。
他也是这么做的。
当时法国与西班牙是欧陆的两大天主教强国,彼此敌对。西班牙支持神圣罗马帝国,路易十三便想帮助新教国家对抗西班牙,好让法国独霸欧洲。
身为主教的黎塞留却极力主战。为了向新教联盟示好,他停止了对国内新教徒的清洗,还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
黎塞留的选择在今人看来理所应当,却是欧洲人第一次公开将国家利益放在宗教立场之前。天主教廷对此不以为然,新教徒也因为旧怨不买他的帐,人们嘲笑法国宫廷是间妓院,黎塞留是披着教袍的妓女。
第二、他是文质彬彬的冷血杀手
虽然被后人称为铁血宰相,其实黎塞留在当时的法国人眼中很没有男子气概。
欧洲人以死在决斗场上为荣,黎塞留则认为决斗是一项粗野的活动。他下令在法国全境禁止决斗,鼓励人们都去写诗、作文。
红衣主教还十分爱猫。他在家中养了14只猫咪,不管是处理文书、接见大臣,甚至是和国王议事时,都要带只猫在身边,是个十足的“猫奴”。
黎塞留与猫
但在涉及政事时,这个“猫奴”杀起人来一点都不手软。
为了应付和西班牙的战争,黎塞留将各区的税负都加重了一倍以上,国内爆发了农民起义。西班牙也不甘寂寞资助法国贵族,在1626年策划了一场针对黎塞留的暗杀。
他公然叫嚣:“给我世界上最诚实的人写下的六行字,我一定可以从中找出理由绞死他。”他因此得到了“红公爵”的恶名,人们都说红衣主教的长袍是用鲜血染成的。
黎塞留病危时,牧师要他为自己一生的滥杀忏悔。这个因病痛折磨已经瘦得不成人形的老人傲然回复,他一辈子杀的都是法国的公敌,无罪可悔。
第三、他是和路易十三相爱相杀的权臣。
黎塞留二十多岁进入宫廷,很快赢得了路易十三的宠爱,一路被提拔为宰相。他们共事二十五年,既冲突不断,又鱼水相得。
黎塞留强烈的控制欲使他与国王之间矛盾重重。
他仗着自己的主教身份,居然在宫中调戏路易十三的王后安娜,甚至穿上西班牙小丑的服装,在安娜面前跳低俗艳舞。
染指王后还不够,黎塞留又找上了国王男宠的麻烦。路易十三的男宠桑·马尔斯一直和黎塞留不对付,还参与对黎塞留的暗杀活动。
黎塞留直接把他宰了,用盘子端着脑袋献给了路易十三。国王面无表情地看着爱人的头颅,对黎塞留说:“看啊,我们的朋友今天脸色是多么苍白。”
路易十三像。他是以享乐闻名的波旁系君主中的另类,阴沉多疑、郁郁寡欢。
路易十三并非懦弱无能的君主。他16岁时就策划暗杀了摄政大臣,唯独对黎塞留的逾越行为一忍再忍。为了安抚黎塞留,他甚至在通信中用上了“亲爱的”(aimer)这种肉麻的词汇。
黎塞留对国王也确实是一片赤诚。他没有子嗣,大部分的遗产都留给了路易十三,说自己这一生“除效忠陛下外,别无他求。”
这对君臣的关系相当微妙。
黎塞留大权独揽,与路易十三多有冲突,但最终还是成就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贵族和新教徒。
黎塞留是权臣,更是中央政府的代表。他镇压新教徒起义,屠杀叛乱贵族,自己的权力越来越大,也把四分五裂的法国整合成高度集权的君主国。
历代评价
1、人们都以为红衣主教的影子还待在他的这间房间里。不幸啊!这(指黎塞留的学生马萨林)的的确确只不过是那位伟大人物的影子。如今,法国变得衰弱了,国王的权力不受尊重了,贵族又强大起来,纷纷闹事,进攻的敌人已经越过边界,这一切都证明黎塞留不在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