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药品食品安全及家蚕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受污染桑叶毒性和安全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桑叶营养丰富,干物质中约含粗蛋白24%-28%、总糖23%-26%、粗脂肪3.5%-6.0%,富含食物纤维、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动物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含生物碱、黄酮等活性成分。桑叶是家蚕的唯一植物饲料,是蚕茧生产的基础;桑叶也可作为禽畜动物饲料。卫生部将桑叶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桑叶是中药材,含1-脱氧野尻霉素(DNJ)等生物碱、黄酮等活性成分,有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压等药效。桑叶可制作桑叶菜,具有清香、鲜脆、色泽碧绿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绿色蔬菜;桑叶可制作桑叶茶,茶汤清澈明亮,清香甘甜,鲜醇爽口,对降血糖、消疮祛斑、减肥清脂、降低血粘有一定效果;桑叶粉还可制作桑叶面条、桑叶饼等,作为糖尿病等特殊人群的食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结果可靠、综合全面、灵敏准确的检测受污染桑叶毒性和安全性的方法,适用于受污染桑叶作为饲料对家蚕健康危害和养殖风险评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检测受污染桑叶毒性和安全性的方法,通过桑叶养蚕试验,利用测试桑叶饲养健康家蚕幼虫,根据蚕的行动、体态、食桑、排便、吐丝、化蛹、化蛾、交配、产卵、皮肤、生长发育方面差异,以及死亡率、幼虫成蛹率、幼虫成蛾率、正常产卵蛾率、良卵率指标,测试一般毒性、神经毒性、器官毒性、发育毒性、生殖毒性及病原微生物致病性。
上述检测受污染桑叶毒性和安全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健康的试验蚕;(2)采摘测试桑叶分区养蚕;(3)调查观察蚕的健康状况;
(4)一般毒性测试;(5)神经毒性测试;(6)器官毒性测试;(7)发育毒性测试;
(8)生殖毒性测试;(9)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测试;(10)测试桑叶作为家蚕饲料的安全性综合评价。
步骤(1)按以下操作进行:选用合格蚕种,按常规养蚕操作与消毒防病措施,对所用试验蚕室和用具进行消毒、蚕种催青、小蚕饲养;1龄~2龄小蚕用正常桑叶饲养,饲育温度27℃-28℃,相对湿度85%-90%、长日照;用2龄~4龄任一龄起蚕作为受试蚕,设置处理区,包括测试桑叶饲养区、正常桑叶饲养区,每处理区三重复小区,每小区供试蚕为同头数20头以上。
步骤(2)按以下操作进行:采摘指定的测试桑叶和正常桑叶用于相应的处理区中试验蚕的饲养;按同样环境条件和养蚕操作,温度25℃-27℃,相对湿度75%-85%、自然光照,饲养至上蔟结茧。
步骤(3)按以下操作进行:观察比较测试桑叶饲养区与正常桑叶饲养区蚕儿在体态、行动、食桑、排便、蜕皮、吐丝、化蛹、化蛾、交配、产卵、皮肤、肛门方面的差别,调查统计死亡率、健蛹率、结茧率、幼虫成蛹率、幼虫成蛾率、正常产卵蛾率、良卵率指标。
步骤(4)至(7)按以下操作进行:
(4)一般毒性测试
出现吐液、拒食、体缩、摆头、身体扭曲、呆伏不动、喂叶无反应或死亡症状的,且死亡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或健蚕率、幼虫成蛹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低于对照区的,诊断所测试桑叶有一般毒性;
(5)神经毒性测试
出现狂燥、乱爬、吐乱丝、旋蛹行为等神经异常症状,且死亡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或健蚕率、幼虫成蛹率、幼虫成蛾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低于对照区的,诊断所测试桑叶有神经毒性;
(6)器官毒性测试
体壁出现灰黑色斑或烧焦状斑、不脱皮蚕、半脱皮蚕、半脱皮蛹体壁损伤;中肠或肛门损伤而出现脱肛、排稀粪、念珠粪等异常,为器官损伤的表现;出现器官损伤症状,且死亡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或健蚕率、幼虫成蛹率、幼虫成蛾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低于对照区的,诊断所测试桑叶有器官毒性
(7)发育毒性测试
出现不眠蚕、不脱皮蚕及不结茧、不化蛹、不羽化、不产卵等发育异常,且死亡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或健蚕率、幼虫成蛹率、幼虫成蛾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低于对照区的,诊断所测试桑叶有发育毒性。
步骤(8)生殖毒性测试,按以下操作进行:
(8.2)调查不产卵蛾、少产卵蛾、受精异常蛾非正常产卵蛾的数量,计算非正常产卵蛾率;调查正常产卵蛾的单蛾产卵数和良卵数,计算良卵率;
(8.3)非正常产卵蛾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或良卵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低于对照区的的,诊断所测试桑叶有生殖毒性。
步骤(9)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测试,按以下操作进行:
(9.1)测试桑叶饲养区与对照区分室隔离饲养,分别由不同饲养员采叶饲养,防止交叉传染蚕病;
(9.2)每4h~6h观察一次,发现有病蚕、死蚕及时拾到另外的饲养框隔离,防止二次感染;
(9.3)对病蚕、死蚕进行传染性蚕病种类的诊断,统计记录各类蚕病的病死头数,统计各类蚕病的发病率;
(9.4)出现某蚕病症状,且发病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诊断所测试桑叶有病原微生物致病性。
步骤(10)测试桑叶作为家蚕饲料的安全性综合评价,按以下操作进行:
(10.1)经测试一般毒性、神经毒性、器官毒性、发育毒性、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如没有1项有毒性,则测试桑叶用于养蚕产茧是安全的;如有1项或多项有毒性,则测试桑叶用于养蚕产茧是不安全的;
(10.2)经测试一般毒性、神经毒性、器官毒性、发育毒性、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生殖毒性,如没有1项有毒性,则测试桑叶用于种茧育养蚕和制种是安全的;如有1项或多项有毒性,则测试桑叶用于种茧育养蚕和制种是不安全的。
针对利用受污染桑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发明人建立了一种检测受污染桑叶毒性和安全性的方法,通过桑叶养蚕试验,利用测试桑叶饲养健康家蚕幼虫,根据蚕的行动、体态、食桑、排便、吐丝、化蛹、化蛾、交配、产卵、皮肤、生长发育方面差异,以及死亡率、幼虫成蛹率、幼虫成蛾率、正常产卵蛾率、良卵率指标,测试一般毒性、神经毒性、器官毒性、发育毒性、生殖毒性及病原微生物致病性。与一般的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更为简便快速、结果可靠、综合全面、灵敏准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应用本发明获得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可供桑叶作为禽畜饲料安全性评价参考,和供桑叶作为食用、药用品的安全性评价参考,用于受污染桑叶作为饲料对家蚕健康危害和养殖风险评估。因此,本发明利用桑叶养蚕生物试验,测定毒性和评价安全性,技术路线可行,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发明检测受污染桑叶毒性和安全性的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
(1)准备健康的试验蚕
(2)采摘测试桑叶分区养蚕
采摘指定的测试桑叶和正常桑叶(对照)用于相应的处理区中试验蚕的饲养;按同样环境条件和养蚕操作,温度25℃-27℃,相对湿度75%-85%、自然光照,饲养至上蔟结茧。(3)调查观察蚕的健康状况
观察比较测试桑叶饲养区与正常桑叶饲养区蚕儿在体态、行动、食桑、排便、蜕皮、吐丝、化蛹、化蛾、交配、产卵、皮肤、肛门等方面的差别,调查统计死亡率、健蛹率、结茧率、幼虫成蛹率、幼虫成蛾率、正常产卵蛾率、良卵率等指标。
出现吐液、拒食、体缩、摆头、身体扭曲、呆伏不动、喂叶无反应或死亡症状的,且死亡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p<0.05),或健蚕率、幼虫成蛹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低于对照区的(p<0.05),诊断所测试桑叶有一般毒性;
出现狂燥、乱爬、吐乱丝、旋蛹等行为的神经异常症状,且死亡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p<0.05),或健蚕率、幼虫成蛹率、幼虫成蛾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低于对照区的(p<0.05),诊断所测试桑叶有神经毒性;
体壁出现灰黑色斑或烧焦状斑、不脱皮蚕、半脱皮蚕、半脱皮蛹等体壁损伤;中肠或肛门损伤而出现脱肛、排稀粪、念珠粪等异常,为器官损伤的表现;出现器官损伤症状,且死亡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p<0.05),或健蚕率、幼虫成蛹率、幼虫成蛾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低于对照区的(p<0.05),诊断所测试桑叶有器官毒性
出现不眠蚕、不脱皮蚕及不结茧、不化蛹、不羽化、不产卵等发育异常,且死亡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p<0.05),或健蚕率、幼虫成蛹率、幼虫成蛾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低于对照区的(p<0.05),诊断所测试桑叶有发育毒性。
(8)生殖毒性测试
(8.2)调查不产卵蛾、少产卵蛾(产卵数少于120粒的蚕蛾或少于该品种正常产卵数30%的蚕蛾)、受精异常蛾(所产蚕卵80%以上是不受精卵等)等非正常产卵蛾的数量,计算非正常产卵蛾率(即非正常产卵蛾数占总参试雌蛾数的比率);调查正常产卵蛾的单蛾产卵数和良卵数,计算良卵率;
(8.3)非正常产卵蛾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p<0.05);或良卵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低于对照区的(p<0.05)的,诊断所测试桑叶有生殖毒性。
(9)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测试
(9.2)每4h~6h观察一次,发现有病蚕、死蚕及时拾到另外的饲养框(盘)隔离,防止二次感染;
(9.4)出现某蚕病症状,且发病率测试桑叶饲养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的(p<0.05),诊断所测试桑叶有病原微生物致病性。
(10)测试桑叶作为家蚕饲料的安全性综合评价
二、本发明检测受污染桑叶毒性和安全性的方法的应用实例
以下各例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参考一进行。
应用例1带毒复混肥施用桑园的桑叶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价
某养蚕村新推某品牌复混肥(简称A肥料),A肥料为合格产品,有“肥料登记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证件,肥料厂宣传A肥料营养齐全、肥效稳定,增产明显,抗虫力强。上半年5月中旬该村50%桑园施用该肥料。该村5月下旬至7月下旬饲养的3批蚕,部分养蚕户的蚕发生中毒,生产受到损失。养蚕户怀疑A肥料可能是药肥,肥料中可能含有毒物(杀虫剂),施到桑园使桑叶污染带毒。但肥料厂否认A肥料含有毒物。抽样A肥料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没有检出常用农药成分。
该村桑园7月下旬全部夏伐,统一在距地面10cm~20cm处剪伐,并进行桑园除草、清园和施肥,停止使用A肥料。
材料与方法:为测试下半年桑叶是否有毒,9月中下旬对该村3地块桑园的桑叶测试毒性。3地块桑园代号为:A1桑园、A2桑园、CK桑园。其中,A1桑园、A2桑园上半年使用A肥料,发生过养蚕中毒;CK桑园上半年没有使用A肥料,养蚕没有出现中毒现象。设置处理区:A1桑园桑叶饲养区、A2桑园桑叶饲养区、CK桑园桑叶饲养区,每处理区养蚕3小区(即重复3区),每个小区50头蚕。供试蚕为:家蚕“7532”品种的原蚕3龄起蚕,蚕室温度25℃-27℃,相对温度75%-85%,自然光照。连续用测试桑叶饲养13天至五龄熟蚕期,分小区上蔟结茧,调查记录各龄期死亡头数,上蔟后第7天调查茧中死亡头数。
结果(表1):A1桑园桑叶饲养区从第2天开始陆续出现中毒症状,A2桑园桑叶饲养区从第5天起出现中毒症状。中毒症状表现:吐液、拒食、体缩、摆头、身体扭曲、死亡、痉挛、乱爬,死后尸体呈C形、扭曲、直线形、S形多种形状。3龄起蚕至上蔟后第7天累计死亡率,A1桑园桑叶饲养区达55.33%,极显著高于正常桑园桑叶饲养区;A2桑园桑叶饲养区达18.67%,极显著高于正常桑园桑叶饲养区。
结论:到9月中下旬,A1桑园、A2桑园的桑叶有一般毒性和神经毒性,用于养蚕是不安全的。
表1用测试桑叶养蚕的死亡情况
应用例2桑粉虱重度为害桑叶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价。
某年6月,有一桑园受到桑粉虱严重为害,叶背密密麻麻布满桑粉虱的若虫(幼虫)。为测定桑粉虱危害桑叶的毒性与致病性,测试如下:
材料与方法:采摘桑粉虱为害较重、叶背灰白点较多的第9叶位叶片(重度为害叶,每cm2有8个以上桑粉虱若虫或尸体)来测试;供试蚕:蚕品种“7532×932”,常规饲养致3龄起蚕。处理区设置:桑粉虱重度为害叶区和正常桑叶区(对照区),各在一间蚕室饲养,防止相互传染。各处理区养蚕3小区(重复3小区),每小区30头蚕。3龄起蚕后喂桑粉虱为害桑叶至4龄末期(共8天)。
结果:桑粉虱重度为害叶区喂叶后经36h后蚕体即有病斑出现,48h后几乎100%蚕的身体有病斑,其中80%的蚕的足部有黑斑点。当龄有90%蚕不能入眠而死亡,少数入眠能蜕皮的,继续喂粉虱为害叶又会重新长出病斑,于4龄末死亡。累计死亡率100%。正常桑叶区(对照区)死亡率为0。桑粉虱为害叶区的蚕尸体,拾在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继续观察:在死后5h,100%的尸体僵硬,2天后尸体表面布满白色菌丝,死后4d-5d尸体表面布满灰色的粉末。经诊断,死蚕为家蚕灰僵病而致死。
结论:桑粉虱为害叶具有器官毒性,蚕体接触后会出现黑色病斑,影响眠蚕蜕皮;具有家蚕灰僵病的致病性;用桑粉虱为害叶养蚕是不安全的。
应用例3桑树赤锈病为害桑叶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桑树赤锈病(AecidiummoriBarclay),又称赤粉病、金桑、金叶,是桑树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为害桑树新梢的嫩芽、叶片及桑花、椹。桑叶染病后,会出现点状分布的壶状锈孢子器,从锈孢子器中喷出鲜橙黄色粉状的锈孢子布满桑叶。
为评价被赤锈病菌物及其次生产物污染的桑叶的毒性和安全性,进行测试如下:
材料与方法:供试蚕:蚕品种为两广二号,按常规饲养至3龄起蚕。设处理区:赤锈病重度为害叶饲养区、正常叶饲养区(对照区),各处理区饲养3小区(3重复小区),每小区50头蚕。从3龄起蚕开始,连续用测试叶饲养至结茧。按《桑蚕丝茧育养蚕技术规程》(DB45/T87-2003)的环境条件和要求进行养蚕和蚕茧保护,蛹期、蛾期、卵期的保护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75%-85%。
调查项目:(1)蚕食桑、爬行、吐丝结茧活动情况;(2)蚕体壁、中肠、口器等器官情况;(3)蚕生长发育、眠蚕、熟蚕、结茧、化蛹、化蛾情况;(4)调查不眠蚕、不脱皮蚕、不吐丝结茧蚕、不化蛹蚕等发育异常蚕;(5)调查不产卵蛾、少产卵蛾(产卵数<120粒的蚕蛾,或产卵数<该品种正常产卵数30%的蚕蛾)、受精异常蛾(所产蚕卵20%以上是不受精卵)等非正常产卵蛾的数量,计算非正常产卵蛾率(即非正常产卵蛾数占总参试雌蛾数的比率);调查正常产卵蛾的单蛾产卵数和良卵数,计算良卵率;(6)调查传染性蚕病发生情况
结果(表2)与评价:
(1)赤锈病重度为害叶区没有出现吐液、拒食、体缩、摆头、身体扭曲等家蚕急性中毒症状,健蚕率为100%、结茧率100%、死笼率为0,3龄蚕虫蛹率100%、3龄蚕成蛾率极高97.33%,且高于对照区(正常叶),诊断:赤锈病重度为害叶区没有一般毒性;
(2)赤锈病重度为害叶区蚕儿没有出现呆伏不动、喂叶无反应或狂燥、乱爬、乱吐丝、旋蛹等神经异常蚕,诊断:赤锈病重度为害叶区没有神经毒性;
(3)赤锈病重度为害叶区蚕体壁没有异常病斑、排便正常、吐丝正常、眠起脱皮正常、化蛹正常,表明赤锈病重度为害叶区没有器官毒性;
(4)赤锈病重度为害叶区没有出现不眠蚕、不脱皮蚕、不吐丝结茧蚕、不化蛹蚕等发育异常蚕,3龄蚕成蛹率100%,3龄蚕成蛾率高达97.33%,且高于对照区,诊断:赤锈病重度为害叶没有发育毒性;
(5)赤锈病重度为害叶区非正常产卵蛾率仅为6.67%,且低于对照区;单蛾良卵率高达99.66%,高于对照区,诊断:赤锈病重度为害叶没有生殖毒性;
(6)赤锈病重度为害叶区健蚕率、3龄蚕成蛹率100%,没有出现病死蚕,诊断:赤锈病重度为害叶没有病原微生物致病性。
结论:赤锈病重度为害叶养蚕没有毒性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