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環、竹葉青、眼鏡蛇,聽到這些毒蛇的名字,就讓人聯想到噝噝作響的蛇芯子和致命的蛇毒。而蛇的毒液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到底來自蛇體內的哪個角落?澳大利亞一位科學家的研究,為這些問題找到了答案。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科學家布里安.弗里為解決這個問題,最近對已經發現的
不同種類的毒蛇其排毒量相差懸殊。所排的毒液,以其干毒率來比較,眼鏡王蛇平均拍一次毒酒達101.9毫克,海蛇僅2.5~5.0毫克,銀環蛇為4.6毫克。這就是說,眼鏡王蛇的排毒量分別為海蛇*銀環蛇的41~20和20倍。顯然,眼鏡王蛇的排毒量是如此之大,要取得其1克干毒,輕而易舉,只需約10條就夠了。然而,要從海蛇*銀環蛇身上取1克干毒,這就得200~400條了。
⑸積壓采毒法一手握蛇頸部,使蛇頭蛇頭置於盛毒容器上方,用另一手的食*拇二指在兩側毒腺部位由後向前推動擠壓,毒液即自蛇口流出,擠到無毒液流出即可。本法操縱容易,脫落了毒牙的毒蛇也可用此法。若此法配合取毒器采毒,效果會更好。取毒器見圖36。
⑵冰凍真空乾燥法將整個真空乾燥器放置於一個大的冰桶內,桶底及乾燥器周圍填滿小冰塊,再按常溫真空乾燥法進行抽氣真空乾燥。還可將蛇毒事先放置在冰箱內,待冰成塊後,在進行真空乾燥。
⑴變色矽膠干時為綠色,吸水後顏色變淺,最後變為粉紅色,經100~150℃乾燥1小時除去水分後,可在此重複使用,抽氣時也不致引起灰塵,操作安全、方便,但吸水速度較慢。
⑵無水氯化鈣吸水力較強,也可重複使用。現一般采毒單位均使用這種乾燥劑,價格較便宜,使用也方便。
⑶五氧化二磷吸水力強,吸水力大,可與無水氯化鈣共同使用,在無水氯化鈣中間放一瓷蒸發皿,蒸發皿內放五氧化二磷。缺點是,抽氣時易引起飛塵而少量飄入毒液中,不易重複乾燥再利用,操作程序較複雜。
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⑴各種毒蛇應分開乾燥,不能有任何少量的混合;否則蛇毒將失去價值,只有報廢處理了。
⑶在大量製備干毒蛇時,蛇毒不宜裝得太多;否則會影響乾燥速度。毒液厚度不宜超過0.3厘米。
⑷在常溫下乾燥鮮蛇毒時,應盡量縮短乾燥時間,或者到一定數量時再重新乾燥4~6小時後封裝。
⑸乾燥時,乾燥劑應充足。在每次添加乾燥及時,應把蛇毒拿開,避免交叉污染蛇毒。乾燥後,應該立即封裝。
干蛇毒吸水性強、不耐熱,在高溫、潮濕或陽光的影響下,均宜變質並失去酶的活性。所以,必須做好以下幾點才能長期保存。
⑴乾燥好的蛇毒稱重後,應儘快裝入茶色或棕色瓶內,瓶口用軟木塞塞緊,然後用蠟或真空油密封。對大瓶的干毒,為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啟,可在密封前先取出一些封裝於樣品瓶內,以便隨時供查或滿足零星的小客戶,重量可酌情封裝。
⑶如保存干毒的數量、品種較多時,一定要盛毒的器皿上標有蛇毒的名稱、重量、采毒日期或檢驗批號等。為避免光線照射,外面最好使用金屬有色紙或錫箔避光。
⑷蛇毒是劇毒品,應有專人保管、嚴格交接手續,按國家劇毒品管理規定執行,不得隨意拿取,以免混放而影響質量或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