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可移动式生态处理车,属于废气收集处理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黑水虻是一种水虻科昆虫,其幼虫能够取食消化动物粪便和餐厨垃圾,并且黑水虻能够迅速繁殖,可喂养的食物繁多,同时饲养成本不高,因此,许多国家对其进行产业化利用;典型的应用有: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牛粪、猪粪、鸡粪等);这两种应用是国内,也是国际上应用较为广范的技术;黑水虻的幼虫本身是极具价值的高蛋白原料,可以做为食用昆虫的动物上好饲料;现有技术中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应用较少,只能将餐厨垃圾运输到指定地点才能集中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造成餐厨垃圾处理困难,且在餐厨垃圾运输过程中餐厨垃圾的异味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黑水虻可移动式生态处理车,能够实现封闭式上料,并对垃圾进行初步粉碎处理后,利用黑水虻对碎料进行充分处理,完成处理的垃圾直接导出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黑水虻放养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靠近车厢一侧设置有铰接门,所述铰接门通过拉绳和导轮延伸出车厢外部;所述箱体内侧设置有引诱盒;所述箱体与车厢通过螺栓固定,进料时,先将箱体嵌入车厢,接着,通过拉绳和导轮实现铰接门的开关,从而能够将黑水虻送入到车厢内,完成有机碎料的处理后,将黑水虻重新收回到黑水虻放养箱内;处理后的有机碎料通过出料传送带导出。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一驱虫灯;所述车厢于粉碎机边侧设置有第二驱虫灯;所述第一驱虫灯和第二驱虫灯之间设置有独立开关,箱体嵌入到车厢内,并通过独立开关打开第一驱虫灯,将黑水虻送入到车厢内,完成处理后,通过独立开关打开第二驱虫灯,将黑水虻引入箱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内侧于出料传送带下方设置有顶面格栅结构的储液斗;所述储液斗底部设置有关闭阀;所述储液斗上部设置有注料阀,有机废液通过下格栅导入到储液斗,并通过储液斗边侧的单向的注料阀加入消毒液、除臭液和降解液对废液进行处理后,通过关闭阀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粉碎机为三辊粉碎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可移动式生态处理车,能够实现封闭式上料,并对垃圾进行初步粉碎处理后,利用黑水虻对有机碎料进行充分处理,完成处理的垃圾直接导出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其中,所述黑水虻放养箱14包括箱体141,所述箱体141靠近车厢一侧设置有铰接门142,所述铰接门142通过拉绳143和导轮144延伸出车厢外部;所述箱体141内侧设置有引诱盒145;所述箱体141与车厢2通过螺栓固定,进料时,先将箱体嵌入车厢,接着,通过拉绳和导轮实现铰接门的开关,从而能够将黑水虻送入到车厢内,完成有机碎料的处理后,将黑水虻重新收回到黑水虻放养箱内;处理后的有机碎料通过出料传送带导出。所述箱体141内设置有第一驱虫灯146;所述车厢2于粉碎机边侧设置有第二驱虫灯15;所述第一驱虫灯146和第二驱虫灯15之间设置有独立开关,箱体141嵌入到车厢2内,并通过独立开关打开第一驱虫灯,将黑水虻送入到车厢内,完成处理后,通过独立开关打开第二驱虫灯,将黑水虻引入箱体内。所述车厢2内侧于出料传送带下方设置有顶面格栅结构的储液斗16;所述储液斗16底部设置有关闭阀17;所述储液斗16上部设置有注料阀18,有机废液通过下格栅导入到储液斗,并通过储液斗边侧的单向的注料阀加入消毒液、除臭液和降解液对废液进行处理后,通过关闭阀排出。所述粉碎机7为三辊粉碎机。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