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加强对伤口处理以及打狂犬疫苗的认知,或许就能避免悲剧发生。
哪些情况要打狂犬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提到了“暴露等级”,被猫狗抓伤、咬伤,我们可以先对照着这份暴露分级,判断自己的情况,再决定要不要打狂犬疫苗。
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
根据暴露等级,我们可以看出:一旦被猫狗抓伤,我们就有打狂犬疫苗的必要。
同时,有以下四点要引起注意:
即使是对于打过狂犬疫苗的宠物,一旦被它们抓伤咬伤,也有必要打狂犬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由于头、面、颈、手和外生殖器部位神经丰富,只要咬伤发生在这些部位,就属于III级暴露。这时,除了注射狂犬疫苗,还要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如果不确定皮肤是否破损,被猫狗抓伤、咬伤后,要立即用眼睛仔细观察。如果肉眼难以判断,可以用酒精擦拭皮肤表面,如果有疼痛感,就说明皮肤破损。
犬、猫、流浪的或野生的哺乳动物都属于高风险动物,一旦致伤应立即开展暴露后处置;暴露于蝙蝠属于III级暴露;暴露于牛、羊、马、猪等家畜,兔、鼠等啮齿类动物,通常不开展暴露后处置;非哺乳动物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无需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被咬伤、抓伤
按照这套流程处理
如果被猫、狗抓伤、咬伤,一定要尽快处理伤口,完整流程包括:伤口处理(伤口冲洗→清创→消毒)→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必要时),必要时还要缝合伤口:
伤口处理
伤口处理包括彻底的冲洗和消毒处理。对于防止疾病发生,伤口处理与注射疫苗同样重要。应首选去正规医疗机构清洗伤口,最好去专业的犬伤门诊。
如果不能立刻就诊,建议尽早自行清洗伤口,方法是: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如自来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伤口,每处伤口约15分钟。
(图片来自中国疾控动态)
自行清洗伤口后,应尽快去专业机构接受伤口处置。消毒和外科处理,应由专业人士进行。
注射免疫球蛋白
以下三种情况都应注射免疫球蛋白:
伤口处理之后,若有明显出血、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舐或尚未闭合的伤口或粘膜被舔舐;
接触蝙蝠,应注射免疫球蛋白;
免疫功能低下、头面部受伤且无法确定动物健康时,无论皮肤是否被贯穿,都应该注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注射最好在伤口清洗完成后立刻开始。如未能及时注射,在第一剂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7天内均可注射。即使伤口已经愈合,也可以在伤处补打。
注射疫苗
是否注射疫苗及注射流程一定要听医嘱,不可自行中断。目前我国狂犬病的免疫程序有2种,分别是:
①5针免疫程序:第0、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
②“2-1-1”免疫程序:第0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第7、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