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班(园)装备配备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5年11月23日
附件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班(园)装备配备指南(试行)
前言
国务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要求“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新一轮特殊教育学校改造工程。”《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优化学前特殊教育设点布局。按照‘就近入园’的原则,根据本地区残疾儿童的发生和分布情况,通过举办特殊幼儿园、在普通幼儿园开设学前特教班等多种方式,增设学前特教点,满足各类残疾儿童接受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的需求。编制学前特教玩具和康复设施设备配备指南,按照指南要求,为残疾儿童创设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
本指南包括总则、设施设备配备要求和附录三部分。
1总则
1.0.1本指南主要适用于上海市的特殊教育幼儿园、设立在普通幼儿园或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前特殊教育班。
1.0.4学前特殊教育班(园)装备安全要求,参照《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中的“装备的安全要求”执行。残疾儿童所有活动场所应安装各种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盥洗设施、紧急呼叫装置等。招收有视力残疾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班(园),各活动室门前地面处应设置触感标志。
1.0.5本指南规定了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班(园)装备的基本要求。包括幼儿用房和专用活动室的基本设施设备的配置要求,以及玩教具和康复训练设备的配备要求(详见附录1“玩教具配备内容”和附录2“康复训练设备配备内容”)。各学前特殊教育班(园)应根据所招收的学前残疾儿童的残疾类别和发展需求等具体情况来进行配置。
1.0.6本指南的设施设备和玩教具,包括采购和因活动需要而自制的产品和材料,其配备数量应满足残疾儿童个别化训练和集体活动的需要。
1.0.7定期对玩教具和专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消毒和维护,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
1.0.8学前特殊教育班(园)的装备除执行本指南外,必须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现行的有关规范和强制性标准。
2学前特殊教育班(园)设施设备的配备要求
2.1活动室
2.1.1面积不小于60m2。
2.1.2安装不少于4组、离地面高度不低于1.7m的带保护门的安全电源插座。
2.1.3设置网络接口。
2.1.4墙面应使用软质材料,其高度不低于1.2米。
2.1.5安装吊扇,配备空调。
2.1.6配备饮水桶,每班配备1个茶水柜,每生配备1个杯子。饮水桶应具备锁定装置。
2.1.7按每生1席配备儿童用椅,按每桌2人配备儿童用桌。其中,视力残疾儿童每生配备1张桌子,桌子一侧安装有活动挡板;脑瘫儿童每生配备1套脑瘫儿童专用桌椅。
2.1.8为招收的低视力儿童配备便携式助视器,每生1台。
2.1.9为招收有听力残疾儿童的融合教育班每班配备1套FM无线调频系统。
2.1.10为招收有听力残疾儿童的班级每班配备1套听能保养包(含干燥盒、测电器、吹气球、监听耳机、刷子、气孔通杆、干擦布和电池盒),用以检测助听器的电池和声音情况,清洁、维护和保养助听器。
2.1.11根据残疾儿童的残疾类别和发展特点,配备可以进行感知觉、认知、语言、精细动作等方面训练的玩教具(详见附录1“玩教具配备内容”)。
2.2卧室
2.2.1设置独立卧室,或与活动室共用。
2.2.2安装吊扇,配备空调。
2.2.3安装窗帘。
2.2.4每生配备1席单层小床,床的长度和宽度符合幼儿身高。床间通道不得小于0.6m。
2.2.5配置紫外线消毒灯,安装位置应距地面2.5m,安装数量以1.5W/m3计算。
2.2.6可配备物品柜。
2.3盥洗室
2.3.1地面平整、防滑、易清洁。视障儿童班盥洗室地面应设有触感标志。
2.3.2配置与儿童身高、臂长相符的洗手盆(盥洗池)及水龙头。梳洗镜与儿童身高相适宜。梳洗镜材质必须安全坚固、不易碎。
2.3.3配置儿童坐便器及儿童小便斗。
2.3.4坐便器、洗手盆(盥洗池)旁应设置拉杆、扶手等无障碍设施。
2.3.5配备可控温电热水器。严禁在盥洗室安装煤气热水器。
2.4餐厅
2.4.1可设置专用餐厅,或与活动室共用。
2.4.2专用餐厅地面应防滑。
2.4.3专用餐厅配备与儿童人数、身高相适宜的餐桌椅。
2.4.4配备操作台。
2.5专用活动室
学前特殊教育班(园)应根据残疾儿童的残疾类别和发展需求设置各种专用活动室。其中,个别化训练室和感觉统合训练室必须配备,运动功能训练室可根据需要选择配备。
2.5.1个别训练室(必配)
个别训练室是针对残疾儿童在听觉言语、视觉、语言、感知、认知、动作、情绪等方面的障碍,运用各种玩教具、康复训练设备等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和康复的场所。学前特殊教育班(园)应根据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配备具有不同功能的个别训练室。
1.个别训练室面积不小于30m2。设有听障儿童班的园所,应设置听觉训练室与言语训练室,每间面积不小于10m2;室内环境背景噪音应小于40dB,宜配备静音空调。
2.设置独立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器。设置离地面高度不低于1.7m带保护门的安全电源插座。
3.设置网络接口。
4.安装吊扇,配备空调。
5.配备资料柜、玩具柜。
6.配备适合残疾儿童操作的桌椅。
7.视觉功能训练室的地面颜色应比墙和屋顶的颜色深,房间采光好,安装可调节百叶窗,加装遮光窗帘。应安装若干盏吸顶式日光灯,并在白板上方和前方安装若干盏壁灯、台灯和射灯。配备适合视力残疾儿童操作的桌椅(桌椅一侧安装有挡板),每张课桌配备1台可调节光线、方向的台灯(灯泡选用低压白炽灯,36V40W)。安装用于训练的五彩灯与1组光电训练仪器。配备低视力视力表,远视力表和近视力表各1个。
8.根据残疾儿童的残疾类别和发展需求配备可以进行感知觉、认知、语言、精细动作、听觉言语、视觉功能等方面训练的玩教具和康复训练设备(详见附录1“玩教具配备内容”和附录2“康复训练设备配备内容”)。
2.5.2感觉统合训练室(必配)
感觉统合训练室是利用各种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本体感觉等多种感觉进行整合训练,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展的康复训练场所。
1.训练室面积不小于60㎡,储藏室面积不小于20㎡。宜配备独立储藏室,或与其他储藏室共用。
2.日照与通风良好,安装壁挂式电风扇。安装空调。
3.设置独立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器。设置离地面高度不低于1.7m带保护门的安全电源插座。
4.设置网络接口。
5.地面宜铺设地板,室内1.2m以下墙面采用软性材料包装(材质须符合消防要求)。配置各种尺寸的块状地毯,材质宜为棉、毛、混纺,可根据需要区域性使用或组合使用。
6.配备感觉统合训练设备,每类品种的设备至少配备1件(详见附录2“康复训练设备配备内容”)。
2.5.3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室(选配)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室,是利用各种康复器材对以脑瘫为主的肢体运动障碍儿童进行大肌肉训练的场所。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室宜设在底层并有独立的出入口,入口处留有休息及等候的空间。
1.训练室面积不小于60m2,储藏室面积不小于20㎡。宜配备独立储藏室,或与其他储藏室共用。
2.安装吊扇。配备空调。
3.设置独立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器。设置离地面高度不低于1.7m带保护门的安全型电源插座。
5.地面宜铺设地板,室内1.2米以下墙面采用软性材料包装(材质须符合消防要求)。
6.根据脑瘫儿童的残疾程度和康复需要选择配备运动功能康复训练设备(详见附录2“康复训练设备配备内容”)。
附录:
学前特殊教育班(园)玩教具与康复训练设备配备具体内容
附录1:
玩教具配备内容
根据残疾儿童发展的特点,学前特殊教育班(园)的玩教具从感知、认知、语言、社会性发展、运动(包括精细动作与大运动)等六大领域进行配备,其中大运动类玩具(含体育运动器械)可与普通儿童共用;语言类玩具可以和言语训练室共用。
1.感知类玩具
序号
品种
玩教具名称(例举)
主要功能、规格
备注
1
触摸玩具
触摸板
通过儿童对不同质地物体的触摸,发展儿童的触摸觉。触摸板由各种安全材质(如布质、豆类等)组合而成
按摩球
发展儿童触摸觉。软质塑胶,球表面有突起
摸袋/摸箱
发展儿童通过手指触摸辨认物体的能力。可用不透明软布制成的布袋或用有开口的木箱,内可装不同的材料供儿童触摸
2
听觉玩具
各类打击乐器、声响玩具、声控玩具
发展儿童发展听觉定向、听觉辨认等能力。选用的玩具音质清晰、大小合适
可与听觉训练室共用
3
视觉玩具
发光玩具
发展儿童视觉追踪、辨别等能力。多种颜色,光线柔和
可与视功能训练室共用
视觉刺激图片
发展儿童视觉感知、辨别能力。图片可采用黑白颜色的图案或色彩鲜艳的对比图案,图案大小不小于250mm×250mm
各种手电筒
训练寻找光源以及视觉定位。光源有大小、强弱
各种材质的球
发展视觉定位追踪的能力;色彩鲜艳、材质不同、有响声
4
嗅觉玩具
嗅觉瓶、嗅觉筒、嗅觉卡片等
发展儿童对不同物体气味的辨识能力。
2.认知类玩具
玩教具名称
(例举)
益智玩具
记忆玩具
发展儿童短时记忆能力,学习记忆方法;内容应为生活中常见物,图片清晰,不小于30mm×30mm
数字卡片
帮助儿童认数、发展数概念;不小于50mm×50mm,内容包括数字、形体、点子等
配对、接龙玩具
发展儿童对事物关系的逻辑思维能力。内容应为生活中常见物,图片清晰,不小于30mm×30mm
几何图形玩具
帮助儿童认识常见几何图形,学习图形的组成
玩具天平
通过测量帮助儿童理解物体的轻重,无精确度要求
套塔/套筒
帮助儿童理解物体的大小、顺序等概念,发展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大小适合儿童抓握
构造玩具
几何形积木
能帮助儿童形成重量、空间、数形、对称、比例等概念;以木制的中型、小型为主
接插积木
运用片状、粒状、块状、棒状(管状)等接插积木进行简单构建,发展儿童手部小肌肉能力;元件直径不小于30mm
螺旋结构积木
运用螺旋结构原件进行简单构建,发展儿童手部小肌肉能力;塑制或木制
各类拼板拼图
发展儿童观察、比较能力;根据儿童能力选用不同块数的拼板拼图
美工材料
绘画工具
可供儿童进行涂鸦、涂色、绘画等活动。包括蜡笔、油画棒、彩色笔、颜料、粘贴材料、画纸等
手工、泥工工具
可供儿童练习剪、折、揉、搓、捏、团等动作,进行平面与立体造型的初步学习。包括安全剪刀、彩纸、橡皮泥、模具等
印章、滚筒、彩色颜料、海绵刷
可供儿童玩色,进行色彩认知学习,发挥想象力。包括各种图形的印章、滚筒、海绵刷等
3.语言类玩具
图片与图书
各类事物的图片
发展儿童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图片不小于24开的硬卡纸,边角成圆弧形。
各类图书
发展儿童阅读能力;可为布制、纸制、塑制等,图案清晰
木偶
手偶/指偶
发展儿童沟通能力;布制,动物或人物造型,易于清洗
沟通辅具
沟通板、沟通贴等
发展非言语沟通能力
多媒体读物
电子书
发展儿童阅读能力;以翻页或点读方式启动发声的图书,音乐优美,朗读清晰
声像读物
发展儿童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如音乐磁带、CD、DVD等,适合不同年龄,画面清晰、音质好
4.社会性发展玩具
生活能力训练玩具
穿衣服系列
锻炼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有不同搭扣、拉链、扣眼、系鞋带等,根据儿童能力选用
多功能工具板
帮助儿童学习开关、门锁的使用等,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各种夹子
增强儿童手部小肌肉能力。帮助儿童学会使用生活的各种夹子
生活仿真玩教具
仿真水果、蔬菜,厨房、用具、超市、理发、医疗玩具等
增强儿童社会角色意识,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5
生活实物
衣服、袜子、手套等
发展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可利用儿童生活中自己的各种实物进行操作练习
5.精细动作训练玩具
穿插玩具
穿绳玩具
发展儿童手指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珠子直径、孔径大小可根据儿童能力发展调整,色彩以红、黄、蓝三色为主,形状可为几何形状、动物造型、纽扣等,串绳前端为硬质材料
绕珠玩具
发展儿童手指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珠子易于拨动,高度以儿童坐着游戏时能触摸到最高处的拨珠轨道为宜
敲打玩具
打桩台、锤盒、木工工具玩具
发展儿童抓握及手眼协调能力。被敲打物品有大有小
套叠玩具
套塔/套环/套碗
发展儿童抓握及手眼协调能力
附录2:
康复训练设备配备内容
学前特教班(园)应根据学生不同残疾类别针对性地配备康复训练设备。配置的康复训练设备一般放置在对应的专用活动室中,大型器械可集中放置在储藏室,以拓展专用室的使用空间,避免大型器械堆积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其中,感觉统合训练每一类品种须配备不少于1件设备;运动功能训练设备则可根据脑瘫儿童的康复需求针对性地选择配备。
1.感觉统合训练设备配备目录(适用于各类残疾儿童)
设备名称(例举)
触觉训练设备
触觉球
增进辨别感觉层次,促进感觉灵敏度。颜色丰富,软质,有长形、圆形;尺寸有大号、小号
平衡触觉板
通过不同形式训练,刺激儿童脚部、手部及全身触压觉神经末梢,改善触觉、平衡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固有平衡觉训练设备
独脚凳
促进身体前庭平衡功能,强化身体形象概念。凳腿分平角、尖角,凳腿为尖角的刺激更大
脚步器
帮助建立固有前庭平衡,发展协调性
本体感训练设备
1/4圆平衡板
训练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能力。基本组件是1/4圆,共4个,可用1/4圆形组件,也可根据需要组合成S状、半圆或整圆实施训练
使用时四周须铺设地毯或软垫,须有教师防护
平衡木
包括直线型、曲线形、多向度等类型的平衡木。有助于改善学生触觉、
平衡觉和空间感知能力
前庭平衡觉训练设备
吊台、吊筒、吊马、吊兜(含插棍)
一般和浪桥支持架结合使用,浪桥支持架固定在天花板或墙面上;如场地条件有限,可与A字铁架结合使用
平衡踩踏车
发展交际能力及合作、协调能力
滑梯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两维度刺激前庭器,用于平衡能力、头颈及躯体运动动态控制和消除心理紧张等训练。高度可调节(2-3档),滑行道宽度符合儿童臂长能力范围
选配。室内或室外空间比较宽敞的情况下配备,使用时应清理滑道1m内的其他设备
平衡台
促进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同时可增强身体对所处空间位置的感受能力;有单人用、双人用等尺寸;宜配置前后左右四向度摆动平衡台
双侧协调设备
滑板
用于视、听、触、本体感觉、前庭功能等的整合训练及身体动作协调性训练等。有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等。可与滑梯结合使用。轮径宜较大,滑板面宜有软包(棉麻质地为佳)
选配。室内或室外空间比较宽敞的情况下配备,使用时清理滑行区域1m内的其他设备
阳光隧道
促进本体感觉功能发展,促进头、手、脚之间的协调
6
跳跃平衡设备
羊角球
用于躯干、头颈姿势保持与下肢运动间协调训练,前庭觉训练,空间感知能力训练;有多种型号,直径30-50cm不等
弹跳床
强化前庭刺激,锻炼儿童弹跳力及下肢肌力。可带安全扶手
7
各种球类
大笼球/巴氏球
促进前庭平衡觉的建立。用于前庭平衡能力训练、注意力训练、空间感知能力训练;有滑面、粗面、阴阳面等类型,有大号、小号尺寸
花生球
用于平衡觉、触觉、躯体反射调节训练、注意力训练;周径和柱高有多种型号
圆柱球
用于平衡觉、触觉、躯体反射调节以及注意力、空间感知等方面训练。颜色丰富,有大号、小号
8
各种安全保护设备
软垫、儿童头盔、护腕、保护带、儿童用防滑训练袜等
增加参训儿童自信心,拓展训练方式,提高训练强度,减少意外伤害的程度
2.视功能训练设备配备目录(适用于低视力儿童)
普通画册和图片
训练儿童辨别颜色、认识图形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动植物等,提高视觉认知能力。黑白图片、对比色图片,色彩鲜艳、画面简单、形象突出
低视力训练图谱
发展视觉固定注视、定位、跟踪、辨认、记忆、搜寻等能力。可以触摸
手电筒
光箱
发展视觉辨认、定位、追踪的能力。多用途、可以在光箱上配图案、图形等玩具一起用
发光球体
发展视觉辨认、追踪等能力。大小、色彩、光强弱不同
发光小灯组合
发展视觉注视的能力,有色彩变化
长串彩灯
发展视觉追踪能力。颜色鲜艳,与墙面有对比
有声图卡学习机
通过声音、图片发展认知能力
3.听觉能力训练设备配备目录(适用于听力残疾儿童)
便携式听力评估仪
便携式听力评估仪是可以用于听力筛查、助听晨检、以及助听器佩带后的粗略性听阈评估。它的频率范围:1kHz、2kHz、4kHz;声强范围:在声场状态下为40dB-90dB,耳机状态下为20dB-100dBHL/SPL;测试音:一般为纯音、啭音以及滤波复合音
声级计
用于声学校准
选配
听觉康复训练仪器
可用于主频特性明确的听觉察知训练,滤波复合音的视听训练,基于超音段分辨条件下的听觉分辨训练及模拟,基于音位对比条件下的音位识别评估、错误走向分析及训练,基于单、双、三条件下的听觉理解评估及训练,根据听觉功能评估常模提供动态的个别化康复计划
4.言语训练设备配备目录(适用于言语障碍的儿童)
言语训练卡片
进行呼吸、发声、共鸣障碍的促进治疗,构音与语音功能的简单评估与训练,口部构音运动能力的简单训练,词语理解能力评估,词语、语法、会话、句子等的简单训练
言语训练评估设备
用于言语康复的评估与训练,可进行呼吸、发声、共鸣、构音、语音功能的实时测量与评估,声带动态显示及振动功能测量,声门波动态显示及测量,音调变化率等测量,词语理解能力评估,能根据汉语的言语功能评估常模提供动态的个别化康复计划,开展构音语音能力的简单训练
言语矫治工具
用于提高下颌、唇、舌、软腭、悬雍垂等各项器官运动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提高它们的协调性,纠正异常的运动模式,诱发并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为精确构音服务
5.运动功能训练设备配备目录(适用于脑瘫儿童。选配)
儿童平行杠配矫正板
借助上肢帮助进行步态训练,矫正行走中的足外翻、髋外展,增加行走的稳定性
坐姿矫正椅
2-6岁脑瘫儿童进行座位保护、座位平衡、矫正姿势、防治畸形
儿童可调式沙磨板
上肢肌力协调活动能力和关节活动度的作业训练
儿童站立架
站立功能障碍儿童(10岁以下)进行训练,960mm×670mm×900mm、800mm×640mm×1310mm,倾斜角度:8°、16°、25°、90°
儿童梯椅
进行站位转移训练,站立训练,平衡训练。650mm×410mm×1000mm
儿童肋木
借助木杠进行上下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训练,坐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及躯干的牵伸训练,850mm×520mm×1540mm
儿童分指板和手指矫形器
矫正手指的屈曲挛缩内收畸形
矫形背带
预防和矫正不良直立姿势,220mm×190mm×20mm
9
儿童液压踏步器
下肢运动活动度及肌力训练,700mm×560mm×1000mm
10
系列沙袋
用于负重训练,增强训练时的阻力
11
软垫
训练时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12
楔形垫
至少备有15°和30°等两种以上角度
13
作业治疗用具
上肢和手功能训练辅具(插件、螺栓、拼板、积木、训练泥、书写用具
14
训练用阶梯
双向、升降,宽度≤0.80m
15
各类辅具
如助行架、轮椅、拐杖、固定绑带等,根据需求配备
16
各类评估量表和工具
用于评估脑瘫儿童运动、认知、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