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春艳,腾冲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在体液室上班,整天面对大量的小便、大便、白带、精液及各种穿刺液标本,不管有多脏、多臭、多累、多烦,但是只要投入工作,什么也管不了,就是认真的镜检,每天都期待有新发现,为了帮患者找到“真凶”,一切还是值得的。
【案例经过】
血常规检查结果:7月20日血常规化验结果看图三,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偏高,临床医师给予输血对症治疗;7月21日大便常规隐血化验结果看图四,血常规检查结果看图五,血红蛋白由26g/l升到40g/l,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较7月20日升高,继续输血对症治疗;7月22日复查血常规结果看图六,血红蛋白由40g/l升到61g/l,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较7月21日升高;7月23日临床医师给予驱虫对症治疗;7月26日复查血常规结果看图七,血红蛋白由61g/l升到63g/l,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7月28日又复查血常规结果看图八,血红蛋白升到70g/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偏高,红细胞直方图双峰;7月31日患者由于家庭贫困要求出院回家休养。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案例分析】
蛔虫是一种最常见的消化道寄生虫,我国人群的蛔虫感染率平均为44.91%,最高达71.12%[1]。蛔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夺取营养,也可引起肠梗阻、肠扭结、肠穿孔、胆道感染和阻塞以及阑尾炎等急腹症,甚至还可钻破肝脏,侵入其它部位引起严重的异位损害。蛔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主要依据从粪便中查见虫卵或虫体。受精蛔虫卵呈宽椭圆形,大小约为45~75um×35~50um,卵壳较厚,卵壳外常有一层由子宫分泌物形成的凸凹不平的蛋白质膜,被宿主胆汁染成棕黄色,卵内含有一个大而圆的胚细胞,在其两端与卵壳间可见新月形空隙。未受精蛔虫卵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88~94um×39~44um,卵壳与蛋白质膜均较受精蛔虫卵薄,卵内充满大小不等的折光颗粒。感染者驱虫治疗,加强粪便管理讲究卫生预防感染。
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幼虫引起钩蚴性皮炎,幼虫移行至肺引起呼吸道症状,成虫主要引起宿主慢性失血而导致产生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粪便检查钩虫卵或孵化出钩蚴是确诊本病的依据。钩虫卵呈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um×36~40um,卵内胚细胞4~8个,卵壳与胚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防治钩虫病包括驱虫治疗,粪便管理和个人防护等措施。
鞭虫成虫以头端插入肠壁的方式寄生于人体盲肠,可至肠壁组织慢性炎症,重感染者可表现出慢性贫血或直肠脱垂。诊断鞭虫感染以检获虫卵为依据。虫卵呈纺锤型,大小约为50~54um×22~23um,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各具一透明塞状突起,预防鞭虫感染同蛔虫。
本案例中,患者张xx,年龄偏大,家庭贫困,又同时感染了三种寄生虫,故贫血严重,血红蛋白最低时才有26g/l,这次住院通过化验找到了“真凶”,我相信通过临床医师的治疗,一定会帮患者驱除不劳而获的寄生虫,还老人家一个健康的身体。
【总结】
大便常规是三大常规之一,虽然大便常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寄生虫感染下降,大便寄生虫卵检出率低,所以现在人们不重视大便检查,怕麻烦,又由于大便特殊的气味及标本量大使得有部分检验君匆匆了事。大便常规检查寄生虫虫卵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检验项目,检验君不仅要细心,还要学会辨认各种虫卵,特别是基层医院面对大量农村患者,更不能马虎,要当好临床医生的“眼睛”,服务好患者,不忘初心,牢记检验君的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沈继龙主编.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