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家禽疾病的发生特点
1.呼吸道疾病频发
目前正值冬季,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较为寒冷,对家禽呼吸道粘膜有冷刺激,时常诱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寒冷天气能使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下降,这时一些病原微生物就会趁虚而入,从而引起严重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此外,随着规模化、产业化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饲养管理水平长期滞后。冬春季节,饲养舍内温度控制、通风换气、相对湿度三者矛盾加剧,很容易出现低温、缺氧、湿度高、二氧化碳浓度大等较差的空气环境,使家禽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不仅如此,在呼吸道出现机械损伤时,非传染性因子进入呼吸道,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常见性的能够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因素还有一氧化碳、氨气等有毒气体。
2.病毒性疾病的混合型感染日益普遍
以往家禽养殖容易引发的常见疾病大多是单一性病原感染,例如鸡白痢、鸡新城疫、鸡大肠杆菌、鸭病毒性肝炎、霍乱、鸡传染性法氏囊等疫病,这些疾病均为单一性疾病,危害较轻,其主要发病症状以及病理分析显示,这类疾病的诊断比较简单,治疗效益十分明显。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多疫病的混合型感染逐渐流行起来,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看往往出现多种病原,鸡传染性法氏囊与鸡新城疫同时出现,鸡慢性呼吸道疾病与大肠杆菌疾病形影不离,有些家禽甚至同时感染3种疾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难度。
3.病原出现变异,非典型性疾病较多
随着国家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逐步重视,各地区动物检疫防疫工作全面开展,但是面对复杂性的疾病,一般普通类疫苗很难防控某些疾病,导致接种疫苗的家禽体内不一定产生抵抗力,一旦遇到突发性、强感染性的病毒就会引发大面积疫情。
随着用药标准的逐步提升,家禽疾病在发生和流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使临床症状非典型化,例如有些疫苗的病原毒性减弱,在对家禽进行免疫接种时,会受到家禽基础抵抗力、个体差异、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使家禽的免疫水平严重下降,达不到标准,进而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特点、症状表现、病理原因等方面表现出非典型化,以前常见的疾病以新的症状爆发流行,其中非典型性新城疫就是很好的证明。有些疫苗病原毒性增强,虽然经过接种,但是免疫效果失效,例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马立克氏病毒均出现了超强毒株,对于这些新型的病毒除了进行科学的疫苗接种外,尽可能的缩小污染的范围,及时消毒,尽可能的降低负面效应,为家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家禽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
1.沙门氏杆菌病和白痢病
2.球虫病
家禽球虫病发病率比较高,范围比较高,危害十分严重,一般雏禽患病后两个月内死亡率最高,其主要症状有食量下降、精神萎靡、大便带血、盲肠出血并肿大。对球虫病的防治首先要保证养殖舍的卫生,对于杂物及时清除并消毒,幼禽出生一周后便注射预防药物,持续用药一个月以上,药物的使用要多种混合使用,提高家禽抗病能力。在其饲料中可以加入0.03%的痢特灵、0.005%~0.01%的土霉素等药物。
3.马立克氏病
4.慢性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感染家鸡,由鸡毒支原体引起,并且广泛存在于鸡体内,在多种激素的作用影响下才会发病,主要的发病对象为4周左右的肉鸡,呈慢性症状,主要有:粘液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喷嚏等,并伴有呼吸道啰音到了后期眼睑肿胀。治疗方法为:选择红霉素、力高霉素等药物,用量为每千克体重的家鸡注射10~15mg,并配合柴胡、辛夷、桔梗各50g掺入饲料中喂养。连续喂养3~5天。
参考文献
[1]王秀芳,顾锐,黄宗男.怎样预防与控制禽群发生传染病[J].吉林畜牧兽医,2009,2(30).
[2]殷秀玲.冬春季节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原因及防制措施田[J].中国家禽,2009,31(3).
[3]欧阳金旭,陈昌蓉,张士义.当前禽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田[J].湖北畜牧兽医,2009(1).
[4]管新彬,崔文秀,刘春燕.畜禽疾病防治的必然趋势—生态防治[J].中国禽业导刊2001,18(15).
【关键词】鸡病;发病特点;防治措施
目前家禽发病呈现出疾病种类不断增加,疾病非典型化,营养代谢病危害日趋严重,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经常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加大、病原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等特点,导致鸡群生产性能低,产品质量差,疫苗免疫效果不佳,资源浪费,生产成本大等问题,给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制约了养鸡业的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必须采取综合、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促进养鸡业健康稳步发展。为此,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实践,对当前鸡病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鸡病发病特点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方式的固有特点,较传统的农户庭院式养禽,在其发病特点和流行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1鸡病混合感染越来越多
鸡发病后,大多以混合感染出现,症状复杂多样,很少看到单一病症,不表现特征性或典型症状。给鸡病预防及诊疗带来一定的麻烦。具有鸡病混合感染越来越多的趋势,所以只有进行综合判断才能确诊。
1.2非典型性病较多
目前,在鸡病中很难见到过去书本和资料中所述的典型症状和病变,取而代之的是非典型病变特征,为鸡病的诊断增加了难度。如鸡新城疫(ND),过去其特征性病变是腺胃出血,而现在由于ND疫苗的普遍使用,使鸡体内部产生一定的抗体,只是由于一些因素造成抗体水平高低不同而已,这些抗体对NDV都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因此,一旦发生ND,症状及剖检变化与过去发生的ND有较大差异,出现一些不典型症状,而具有典型性变化的病例只占10%~20%。因此,现场诊断时,一定要多剖检病例,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1.3单一发病减少,混合感染多
在鸡场单一发病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同时感染增多,使病情错综复杂,治疗时尤为棘手,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法氏囊和新城疫等均加重了原发病的病性。
1.4条件性疫病逐渐增多
现在实行集约化的大规模养殖,有的鸡场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加大饲养密度,平时不注重光照、湿度、温度、通风、换风、及鸡舍卫生管理,造成舍饲条件差,引发慢性呼吸道病、肠道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其结果是造成死亡率增高。
1.5饲料原因造成的疫病增多
饲料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饲料达不到鸡体所需要的营养标准,鸡只表现为生长缓慢,生长期延长,饲料投入增大,料肉比低。造成营养不良等代谢病,如饲料缺乏维生素或使用了劣质、假冒的蛋氨酸及矿物质添加剂,引发一系列代谢病及中雏死亡率增高等现象;饲料中,霉菌、沙门氏杆菌及大肠杆菌数超标,造成鸡群发病或死亡;使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颗粒料,固然能够极大的发挥肉鸡的生产性能,但这可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
1.6药品使用不当、误投造成死亡现象增多
许多养殖户从购回苗鸡第1天起至肉鸡出售或蛋鸡产蛋止,其间几乎不间断的用药,尤其是许多农户不懂得什么药防什么病、治什么病,盲目用药或大剂量的滥投药,这样不仅加大成本,而且使病原体出现耐药性,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与此同时,因滥用、误用而发生药物中毒、造成鸡只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更甚者,有些养鸡场在饲料中添加国家违禁药品:苏丹红,使鸡生产红心蛋,危及人身健康及食用安全。
2.鸡病防治措施
在防治措施上,仍要实行综合性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是治的前提,预防工作搞扎实了,就会减少或杜绝许多鸡病。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类鸡病的发生与流行。
2.1环境控制
鸡场建设要简单实用,布局和设计合理,场址应选建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且避开城市、村镇居民区、主要交通干线及其他畜禽饲养场、屠宰场的沙质或沙壤土地上。鸡舍要通风向阳,结构合理。禽舍环境控制是加强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为畜禽的生长、发育创造优良条件,降低禽群的发病几率。适宜的禽舍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新鲜的光照和饲养密度等,是畜禽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条件。
2.2营养供给
全面适量供给营养物质是禽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也是预防营养代谢和其他疫病的关键措施,要根据饲养标准配置全价料。
2.3疫苗免疫接
2.4合理用药
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因子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许多药物防治效果不佳、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地控制疫病,必须掌握当地的疫情动态,做好常见病原耐药性的动态监测是选择高效药物和确保药物防治效果重要基础。而疫情发生后,及时准确地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是合理选用药物和有效控制疫情的重要保证。
2.5培育健康种禽群
种鸡的情况对其子代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蛋媒性的疫病,如沙门氏杆菌病、传染性脑脊髓炎、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对种鸡后代的影响很大,控制这类蛋媒性疫病的方法是培育无上述疫病的鸡群,即种群净化。
2.6消毒、防疫、驱虫和治疗
定期用不同的消毒剂对鸡舍及场地进行彻底消毒如火碱、生石灰、百毒杀、二氧化氯等按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预防接种,合理使用驱虫药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发现病鸡及时隔离,降低生产成本及病死率。
总之,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危害养鸡业的疾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正确了解和认识当前鸡病动态,对于及时、有效地防制禽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对提高养鸡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家禽;呼吸道;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5.13.037
鸡的呼吸道疾病种类很多,不同的种类的疾病产生的原因不同,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有支原体的原因而引发的,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鸡病毒性呼吸道病
家禽病毒性呼吸道病的定性相对要难一些,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临床的症状进行大致的判断,但要准确定性,多数情况下主要还是依靠实验室的科学检测进行。
1.1新城疫
1.2温和型禽流感
1.3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要是疫苗毒引起,因此,免疫接种传支疫苗应该谨慎。此病患鸡表现呼噜多,在鸡群内传播极快。
1.4传染性喉气管炎
诱因主要是接种疫苗剂量大,疫苗滴洒在鸡舍;其次是野毒感染。H9和其混感率很高,在防控中要多加注意。症状特点为鸡群内有尖叫、怪叫、伸颈脖、部分有咳血,此病也传染较快。
2细菌性呼吸道病
2.1波士杆菌病
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垂直传播;其次是水平传播。波士杆菌病发生比较普遍,种鸡表现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一样的呼吸道病;雏鸡主要是在5日龄前出现高度呼吸困难的症状,同传支也十分相似。其他单一的细菌性呼吸道病一般不发生。
2.2鼻气管炎鸟杆菌病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内存在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目前我国气囊炎病例中有80%是鼻气管炎鸟杆菌感染。主要引起呼噜、咳嗽、死亡率高;肉鸡一般和H9混合感染,单发不多。蛋鸡则多是单发,主要是气囊炎病变。解剖病变和支原体很相似,腹腔内有大量的泡沫、气囊内有干酪样物;传染快、死亡率高可区别支原体病。
3支原体病
这种病的诱因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属条件性致病。传染慢、没有继发感染,死亡少,咳嗽少,主要是患鸡表现出甩鼻、缓慢的呼噜声,前期白天听不到,夜间有较明显的呼噜声。4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4.1构建并执行生物安全体系
鸡舍的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到位,空栏期时鸡舍内外要严格消毒,做好清扫、清洗工作,避免上期出栏鸡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继续污染,对设备、用具、污染物要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重视肉鸡日常带鸡消毒、水线冲洗、消毒工作;饲养员进入鸡舍必须穿工作服和舍内工作鞋,避免将外来病原带入鸡舍;严禁外来人员和饲养员窜舍,尤其是邻近鸡舍发病时,应严格封锁,必须每日消毒;鸡舍远离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场,病死鸡要深埋;尽可能杜绝飞禽、老鼠、犬等传染病的携带者。
4.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变化无常,这时为了确保鸡的生活环境稳定,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忽冷忽热,减少鸡的应激反射,对鸡舍内的湿度、温度及光照要尽可能保持稳定,处理好通风换气与扩栏之间的正确关系;在饲料上要保证充足,而且要保持卫生,同时饮水要及时供应,饲料的质量要保证,避免变质饲料进入鸡场,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养护好肠道,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避免免疫抑制病,提高肉鸡抗病抗应激能力。
4.3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当地实际,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进行抗体监测,依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免疫;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抗体水平;注意免疫前后药物的使用,避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适当添加抗应激药物,减少免疫应激。
4.4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秋季由于气温的变化,细菌和病毒极易传播,是易发生呼吸道病的季节,此时要做好药物保健,疫苗接种时要根据鸡生长规律进行,避免产生严重应激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此时的药物保健工作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