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25期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25期

2023/6/3014:38:14

浏览次数:

4933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

2023年第25期总第488期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二三年六月三十日

内容目录

热点追踪

2022年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2.6%

医防大咖谈流感丨流感症状轻重与个体免疫功能有关

北京卫健委: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有所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要病种

西藏大骨节病至今无新发病例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上海疾控解答

科研动向

lScience子刊:饶浪/陈小元/程功等团队开发抗新冠纳米吸入制剂

lScience:俞书宏院士团队发现河蚌铰链耐疲劳秘密,为新型柔性耐疲劳材料设计提供新思路

lNature子刊:于海军团队发现克服肿瘤免疫耐受,增强免疫疗效新方法

l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可影响女性卵子质量和胚胎发育

l人类皮肤细胞成功转化为胎盘细胞

l侧卧看手机小心造成身体损伤

l强迫行为和习惯为何出现?最新研究发现或可为强迫症治疗提供思路

l智能纺织物能全面检测肌肉运动

l实验室培育肉在美首次获准销售

l癌症结局,真的男女不同

l迄今最大正常乳腺细胞图谱绘成

l找到进入耳蜗的“后门”药物输送新法恢复聋鼠听力

舆情信息

l睡不安还磨牙宝宝需要定期驱虫吗?

l颈椎有问题还真不能乱按摩

l手机翻拍CTX光片的教程来啦

l北京顺义探索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

l北京养老服务网今日正式上线市民可“一站式”获取各类养老服务资源

l宁夏持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l全国护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

l改造药品说明书“入法”,利于解决“字小困扰”

l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将启动

l甘肃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l北京疾控提醒高温作业人员谨防职业中暑

2023-06-27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电(李昕倩)日前,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发布,2022年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2.6%。

经国家统计局批准,2022年国家卫健委首次组织开展了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监测范围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监测对象为第二产业18个行业与第三产业5个行业的16-59岁劳动者,有效调查问卷超34万份。

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是通过计算本次调查问卷综合得分率在80%及以上劳动者占全部监测劳动者的比例得到的。

第二产业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6.5%。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12个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范围为53.1%—70.1%,高于全国水平;纺织、服装、服饰业等6个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范围为38.7%—52.3%,低于全国水平。

第三产业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48.9%。其中,医疗卫生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65.8%,高于全国水平;快递与外卖配送业等4个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范围为36.1%—51.7%,低于全国水平。

2023-06-28新华健康

“尽管这些变化很难预测,但整体上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例如,世卫组织每年都会对下一季的流行毒株做预测,以生产相应的疫苗。”张文宏说。

2023-06-29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孙红丽)北京市卫健委官网28日公布今年第25周(6月19日至6月25日)疫情周报: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上周有所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要报告病种,占报告数的86.3%。

2023年第25周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7859例,死亡5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和梅毒,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5.6%。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北京市卫健委提醒,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1.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及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至少洗20秒。

2.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3.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孩子的玩具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023-06-29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拉萨6月28日电(记者徐驭尧)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卫健委了解到:截至目前西藏已发现的大骨节病患者全部得到相应救治,大骨节病区全部达到消除标准。2021年以来,西藏进一步加大大骨节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力度,投入经费3500余万元用于大骨节病患者救治工作。

大骨节病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的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全面启动实施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采取发放儿童营养包、改水换粮、易地育人、移民搬迁、强化监测、救治救助等综合防治措施,大骨节病高发流行态势得到有效遏制,2018年至今无新发病例。

西藏多措并举、有力有序推进大骨节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在摸清底数环节,在援藏医疗专家的帮助下,对全区54个病县(区)登记及有病情线索的患者,进行逐个核查甄别,为后续患者救治、管理和预防控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救治环节,组建救治专家组,精准制定救治方案。在经济保障方面,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医保局加强大骨节病患者救治资金保障工作。民政部门将因患大骨节病造成家庭经济严重困难的,按单人户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民政救助对象中的1600余名大骨节病患者兑现各类救助资金约312万元。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29日10版)

手足口病的新“罪魁祸首”:CV-A6

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原是多种类型的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其中EV71和CV-A16这两种毒株多年来一直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但近年来CV-A6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手足口病暴发的主要病原。

现有的手足口(EV71)疫苗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吗?

目前预防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以及由它引起的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疱疹性咽峡炎等,但对于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没有预防作用。

是否有必要接种EV71疫苗?

有!因为肠道病毒EV71是导致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

手足口病是学龄前儿童的高发传染病,临床上分为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轻症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

少数患儿,尤其是3岁以下、EV71病毒感染的儿童,发病后可能累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系统等,一旦发展为重症病死率较高。研究发现,EV71感染在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中占绝大多数,分别占70.03%和92.23%。

因此,尽管接种EV71疫苗无法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对于预防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意义重大。

EV71疫苗有效吗?安全吗?

研究表明,EV71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EV71疫苗良好的安全性在大量人群研究中也得到证实,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和中度,且大多数为发热、局部反应等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在5%以下。

宝宝多大可以接种EV71疫苗?

EV71疫苗可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不同疫苗产品的适用年龄有所不同,以疫苗产品说明书为准。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接种,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为最佳。由于5-11月龄婴儿获得的母传抗体处于最低水平,而手足口病在1-2岁为发病高峰,因此建议≥6月龄的儿童尽早接种EV71疫苗,越早接种越好,以发挥最佳保护作用。

对于5岁以上儿童,暂不推荐接种。

已经得过手足口病的宝宝,还需要接种吗?

手足口病可由上述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如果宝宝并非是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或者并不清楚具体由哪一型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都可以接种EV71疫苗进行预防。

EV71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一起给宝宝接种吗?

EV71疫苗属于灭活疫苗,可在不同部位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有这些情况,请慎重考虑接种

已知对EV71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不得接种,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暂缓接种。

如有下列情况,应在接种前慎重考虑:

一是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肌肉注射本疫苗可能会引起注射部位出血。

二是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可能会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对慢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即使基础疾病可能会使免疫应答受限,也应推荐接种。

三是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患者,应慎重考虑是否接种该疫苗。

四是其他禁忌和慎用情况,可参考疫苗说明书。

Science子刊:饶浪/陈小元/程功等团队开发抗新冠纳米吸入制剂

2023-06-26生物世界

由于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对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消除病毒并抑制感染,身体对SARS-CoV-2感染作出免疫细胞激活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反应。然而,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的细胞因子持续高水平分泌可能会加重炎症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临床上,大多数COVID-19患者表现出轻度或中度症状,但约20%的患者会因细胞因子风暴而表现出严重肺炎,多器官衰竭甚至感染性休克。目前,仅有少数药物或治疗策略可用于治疗严重COVID-19患者。

地塞米松(DEX)是首个显示在严重COVID-19患者中具有挽救生命功效的药物。在全球最大的涉及COVID-19的临床试验中,使用DEX可将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降低。DEX预计将在COVID-19上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因为DEX是首个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的药物,而且因为它广泛可得且非常便宜。

然而,DEX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其受体广泛表达于大多数细胞类型,因此使用DEX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例如骨质疏松和骨折、股骨缺血性坏死等,这些都限制了DEX广泛应用,特别是高剂量的长期治疗。尽管存在这些问题,DEX对抑制细胞因子可能是有益的,尤其是DEX可以被输送到肺组织和靶细胞,这些细胞在COVID-19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分泌的脂质囊泡,参与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在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此外,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EVs被视为下一代药物输送平台。然而,从生产方面来看,细胞分泌的EVs不足以用于免疫治疗和药物输送。因此,细胞源性纳米囊泡(NVs)已被用作EVs的替代品,可以通过超声波和细胞膜挤压制备。更重要的是,NVs还包含源细胞的特定脂质和蛋白质,因此继承了源细胞的独特性质。例如,最近证明,NVs可以作为诱饵来捕获病毒和广谱细胞因子,抑制病毒感染和肺部炎症。前期的工作研究提示,我们可以使用NVs装载DEX的靶向输送和细胞因子的协同中和来改善COVID-19的治疗。

2023年6月14日,深圳湾实验室饶浪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清华大学程功教授等团队合作,在ScienceAdvances期刊发表了题为:InhalationdeliveryofdexamethasonewithiSENDnanoparticlesattenuatestheCOVID-19cytokinestorminmiceandnon-humanprimates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胆固醇工程化改造中性粒细胞纳米囊泡的iSEND(inhaled,Self-immunoregulatory,ExtracellularNanovesicle-basedDelivery)新型递送载体,用于吸入递送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提高新冠重症治疗效果,降低DEX毒副作用。

相较于DEX裸药,新型地塞米松纳米吸入制剂nanoDEX的肺部富集率提高超过14倍。相较于静脉注射DEX,吸入给药1/10剂量的nanoDEX,对SARS-CoV-2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肺部炎症和损伤产生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雾化吸入递送载体,有望为新冠肺炎和其他呼吸疾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吸入的nanoDEX纳米制剂,包括负载DEX的中性粒细胞膜囊泡(N-NVs),以改善COVID-19治疗和并发症管理。通过利用吸入途径输送和N-NVs上丰富的趋化因子受体,nanoDEX在炎症肺部显示出增强的滞留能力和对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的靶向能力。

nanoDEX通过两步策略保护免受COVID-19细胞因子风暴的影响:第一步是细胞因子下调,随后是细胞因子中和。nanoDEX在肺部的增强滞留能力促进了DEX的细胞因子下调作用,从而抑制了SARS-CoV-2感染引起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肺损伤。除此之外,依靠N-NVs上丰富的细胞因子受体,nanoDEX结合并中和广谱细胞因子,提高了COVID-19治疗的功效。由于在炎症肺部的增强滞留能力,nanoDEX治疗显著减轻了由DEX引起的骨质疏松,进一步凸显了nanoDEX的重要性。

ernblot分析。(E)N-NVs的载药率和释药率。

该研究介绍了制备DEX-N-NVs的三个步骤:分离中性粒细胞、获得N-NVs、将DEX加载到N-NVs中。N-NVs是通过超声和小型挤压器的细胞膜纳米孔连续制备的,平均尺寸为90nm。N-NVs具有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包括CCR2、CXCR2、CXCR4、IL-6R、IL-1βR和TNF-αR,依靠这些细胞因子受体可以高效地吸附炎症细胞因子。DEX-N-NVs的最佳载药率约为9.71%,以及约71.16%的总DEX在48小时内从N-NVs中泄露出来,表明DEX-N-NVs具有持续释放的特点。

nanoDEX通过两步策略对抗COVID-19细胞因子风暴:第一步是DEX的细胞因子下调,第二步是iSEND的细胞因子中和。在LPS诱导的急性肺炎小鼠模型中,nanoDEX显著降低了肺部的细胞因子水平,并有效抑制了免疫失调状态,并且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肺损伤。为了研究nanoDEX的安全性,研究团队在大鼠模型中观察到,nanoDEX治疗显著保护了大鼠免受DEX引起的副作用的影响,包括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K18-hACE2转基因小鼠表达人类SARS-CoV-2受体(ACE2),易感SARS-CoV-2感染,导致剂量依赖性的肺炎症状。研究通过吸入式给药途径将DEX或nanoDEX输送到小鼠肺部,发现nanoDEX可以有效地抑制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上调,并减轻肺部损伤。此外,nanoDEX还能够抑制SARS-CoV-2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且使用nanoDEX的小鼠体重下降更缓,进一步证明了其生物安全性。

Science:俞书宏院士团队发现河蚌铰链耐疲劳秘密,

为新型柔性耐疲劳材料设计提供新思路

这种从河蚌铰链可变形生物矿物中提取的耐疲劳结构设计策略对于需要使用脆性基元、但又不得不承受一定形变的柔性功能材料的创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联合吴恒安教授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DeformablehardtissuewithhighfatigueresistanceinthehingeofbivalveCristariaplicata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成功揭示了双壳纲褶纹冠蚌铰链内的可变形生物矿物硬组织的耐疲劳机制,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结构设计与成分固有特性相结合的耐疲劳新策略,为未来耐疲劳结构材料的合理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的见解。

为什么要研究普普通通的河蚌呢?

“我们要向自然学习”,俞书宏院士表示,“通过解析自然材料,特别是生命体所创造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生物材料,搞清楚包括它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用于指导我们在仿生领域开展更多的探索研究”。正是因为俞书宏院士提出的独特研究思路和视角,他获得了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入选首批新基石研究员。

“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俞书宏院士用这三个词总结了团队的期待和目标,“这是我们仿生材料研究团队的科研理念。首先是有所发现,要学会发现自然界神奇的生物材料的特殊性质,通过解析天然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明晰新材料的创制与设计理念,接着要有所发明,将提取的设计原理用于仿生材料的制备合成,最后有所创造,通过将从自然材料结构解析中获得的材料结构设计理念交叉融合,力求创制出全新的人工材料,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材料的创制中,以提升材料性能”。

“人工材料难在制备,自然材料难在解析”,茅瓅波副研究员说,“从自然界获得的天然生物材料,它们不仅组成未知,而且其结构设计是从宏观尺度直达分子尺度。想要把如此复杂的材料结构以及性能之间的联系说清楚,十分具有挑战性。”

这项研究持续了十余年,从2013年就已经在俞书宏院士的指导下开始进行。2015年茅瓅波副研究员从他的师兄刘蕾那里接过这项工作,继续开展河蚌铰链的解析,但一直认为没有达到俞书宏院士期望的完成度。2017年,茅瓅波博士毕业后,和同年入学的师弟孟祥森开始合作继续推进这一研究工作,没想到一做又是六年。在长达近十年的研究工作中,是俞书宏院士对基础科学长期研究的坚守和信心,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和保障,这也与他一贯提倡的“甘于坐冷板凳”和“勇于做从0到1的科研”的科研理念高度一致,正是俞书宏院士对科研方向的远见、传承和坚持,最终才能够取得又一突破性的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

十年前测试仪器很难实现对于材料精细结构表征的要求,直到近些年国家和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加大,给了研究团队更好的平台条件去达到想要实现的目标。在研究铰链微观结构过程中,需要分析材料各个微区的晶体学取向,这需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连续做几百次测试。为此,生命科学实验中心负责单晶衍射仪的朱中良老师不仅陪着团队成员熬夜测试,还主持搭建了一个自动测试平台,极大减轻了实验负担。

其次,河蚌铰链的解析需要用到非常规的表征方式,这些都需要研究团队自己去设计和搭建装置。在这方面,有着丰富设计经验的工程学院博士后郑东昌提供了极大帮助。尽管团队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但俞书宏院士一直都很支持这些原创性的探索,正是经过一次次失败的经验积累,最终才能取得完美的实验结果,并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称:“这份手稿展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工作”(Themanuscriptpresentsapieceofveryinterestingwork)、“这是一份令人兴奋的稿件。它集成了诸多表征技术来理解双壳纲铰链组织的显著疲劳抗性”(Thiswasanexcitingmanuscript.Itintegratesalotofdifferenttechniquestounderstandtheremarkablefatigue-resistantpropertiesofbivalvehingetissue)、“这无疑激发了对生物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以设计抗疲劳性能增强的新材料”。(Theworkcertainlymotivatesfurtherinvestigationusingbio-inspiredcompositesfordesigningnewmaterialswithenhancedfatigueresistance)。

如何阐明这种材料的构效关系也是一个难点。面对丰富的实验结果,研究团队仍然想要更为系统地阐明河蚌铰链组织优异耐疲劳性能和可变形能力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与俞书宏院士团队有过长期合作经验的工程科学学院吴恒安教授带领团队朱银波副教授、周立川博士等通过定量化建模和多尺度力学分析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使得团队成功揭示了河蚌铰链组织从宏观到微观精细结构的力学行为。双方团队紧密合作,最终给出了贝壳铰链组织的多尺度结构与耐疲劳性能之间的清晰而令人信服的物理图像描述。

随着近年来小型智能化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产品柔性化已成趋势,可以说“柔性”性能是未来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像折叠屏、折叠手机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可靠的“柔性”性能,目前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俞书宏院士表示,我们有信心创制一系列的仿生新材料,把传统材料的性能提升至更高水平。仿生材料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通过全新的设计理念,能创制出新的具有更优越性能的新材料,在航空航天、特种环境、防护等领域发挥出独特的功能和应用价值,这也是团队未来努力要做的重要方向。

Nature子刊:于海军团队发现克服肿瘤免疫耐受,增强免疫疗效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于海军课题组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NanovesiclesloadedwithaTGF-βreceptor1inhibi

肿瘤免疫治疗可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有望实现肿瘤治愈,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发了多种新型免疫治疗策略,显著激活抗肿瘤免疫效应。然而,胰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等免疫排斥型肿瘤(immune-excludedtumors,IETs)具有免疫原性低、肿瘤内T淋巴细胞浸润不足及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tumormicroenvironment,ITM)等特征,制约了现有治疗方案的疗效。

已有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免疫耐受的关键机制之一。它可以诱导Smad2/3蛋白磷酸化,进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基质胶原蛋白分泌并形成实体肿瘤“物理屏障”,抑制T淋巴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导致先天性免疫耐受。此外,干扰素γ(IFN-γ)会上调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等免疫检查点蛋白表达,损害T细胞功能,进而引起获得性免疫耐受。如何克服先天和获得性免疫耐受是制约IETs免疫疗效的主要挑战。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于海军课题组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NanovesiclesloadedwithaTGF-βreceptor1inhibitorovercomeimmuneresistancetopotentiatecancer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是在于海军课题组前期开发多种肿瘤微环境响应递药系统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了一种包载TGF-β受体1抑制剂和溴结构域蛋白4(BRD4)抑制剂JQ1的多功能纳米囊泡。该成果实现了多模态影像导航的药物协同递送和精准释放,同时克服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耐受,有效改善免疫排斥型肿瘤(IETs)免疫疗效。研究表明,前药纳米囊泡可以同时阻断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耐受通路,协同促进IETs的免疫治疗,有望为IETs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为了进一步克服IFN-γ诱导的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和获得性免疫耐受,科研人员在ELNV纳米囊泡中包裹ROS响应的BRD4抑制剂JQ1,得到共递送前药纳米囊泡(称为ELJNV)。小鼠水平的抗肿瘤药效评价结果表明,ELJNV可以有效抑制多种免疫排斥型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该研究有望为IETs的高效免疫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可影响女性卵子质量和胚胎发育

2023-06-28科技日报

靳镭介绍,SLE是一类特殊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和雌性激素有关,因此育龄期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通常来说,环磷酰胺等部分治疗SLE的药物会损害女性卵巢储备,甚至可能导致卵巢衰竭,使这类患者即使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仍面临重重生育困难。对于未使用过这类药物的患者,SLE疾病本身是否会影响她们的生育力,依然存在很多争议。

靳镭、朱丽霞团队对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近10年的SLE女性患者助孕数据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试图明确SLE女性患者的卵子质量和胚胎发育是否受到SLE影响。

“通过对每例SLE女性患者进行1∶3的特殊匹配,尽可能排除各类干扰因素,对比SLE女性患者和常规试管婴儿助孕非SLE女性的基线情况、卵巢储备、卵子质量和胚胎发育情况以及最后的临床妊娠的结局,我们发现SLE女性患者的卵子和胚胎质量确实更差一些。”朱丽霞说,研究团队进一步追踪每位SLE女性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发现SLE女性患者即使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其妊娠结局依然不容乐观。

朱丽霞表示,上述研究证明,SLE女性患者的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结果较差,因此降低了女性生育能力,并导致其妊娠之路更困难。

人类皮肤细胞成功转化为胎盘细胞

2023-06-27科技日报

滋养层干细胞是胎盘细胞的前体细胞。研究团队首先确定了一组控制滋养层干细胞身份的基因,并在皮肤细胞中诱导这些基因的表达,成功将皮肤细胞转化为功能稳定的滋养层干细胞。

研究人员介绍,这些诱导的滋养层干细胞与妊娠早期获取的细胞特性相似,且具有产生不同胎盘细胞亚型的能力。他们还用验孕棒快速评估了这些“重编程”的细胞——因为这些细胞会产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多种妊娠激素。

侧卧看手机小心造成身体损伤

很多人喜欢躺在床上看手机,殊不知这样看手机虽然一时爽,但长此以往却会危害健康。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男子右眼视力短期内明显下降,前往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该男子左眼视力正常,右眼却患了近视。医生询问后得知,这名男子习惯侧卧在床上看手机,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可能会导致斜视

或引发腰椎颈椎损伤

出现上述症状该如何治疗呢?郭威告诉记者,疼痛刚刚产生时,不要过度按摩,而是要进行冰敷并尽量减少活动。“疼痛发生后的48小时内,除了采用拉伸、放松和按摩等方式外,还可采取超声波、干扰电和中频电等理疗方式缓解疼痛。”他说。

强迫行为和习惯为何出现?最新研究发现或可为强迫症治疗提供思路

2023-06-29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神经科学论文指出,大脑中的化学信使包括神经递质谷氨酸和GABA的变化,或是出现强迫行为和习惯行为的原因。这一研究结果或可为今后的强迫症(OCD)治疗提供思路。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英国剑桥大学MarjanBiria和TrevorRobbins与同事合作,他们使用一种脑扫描技术测量了前扣带回皮层和补充运动区这两个不同脑区的神经递质水平,以此研究其与强迫行为的关联。他们将31名OCD受试者的脑扫描图和对强迫行为的心理学测量数据与30名对照个体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所有受试者中,谷氨酸(一类兴奋型神经递质)水平及其与GABA(一类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关系与补充运动区的强迫行为和习惯行为有关,补充运动区是与运动有关的脑区。此外,OCD受试者的前扣带回皮层也表现出类似关联。

论文作者认为,他们的研究结果或为新的OCD神经调节疗法奠定了基础,这类疗法或能重新平衡这些脑回路的神经递质水平。

智能纺织物能全面检测肌肉运动

2023-06-29科技日报

从技术上讲,这种智能纺织品并不是由布料制成的,但具有类似布料的质地。它由一个纳米磁铁填充的橡胶贴片制成,大约两枚邮票大小。使用缝纫机,研究人员将镀银导电纱线以线圈的缠绕方式缝合在贴片上,敲击机械力可使橡胶内部的磁场图案变形,从而产生通过纱线的电流。

新智能纺织品对生物力学压力非常敏感。该设备将肌肉活动转换为可量化的高保真电信号,并将其无线发送到手机应用程序。这揭示了其具有个性化物理治疗和有助肌肉损伤康复的潜力。

该设备灵敏而精确,可详细记录身体的运动,精确到每个肌肉群。将该设备连接到身体的不同部位,研究人员可清楚地测量喝水时的喉咙运动,走路时的脚踝运动,甚至从手腕监测一个人的脉搏。当安装在人的二头肌上时,该设备可显示用户是弯曲手臂还是握紧拳头,以及程度或力量。

为了模拟真实世界的条件,如汗流浃背和大雨,研究小组用水喷雾将设备弄湿,并测试其信号输出,结果信号仍然很强。

除了防水,该设备还具有伸缩性和耐用性,可延伸3.5倍的长度,并经受住10万次变形。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款设备很容易制造,并且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每个补丁程序的成本估计不到3美元。

该设备的另一个亮点是它的自供电特性。将生物机械力转换为电能意味着这个装置也是一个发电机,这避免了在可穿戴电子设计中通常需要安装的笨重和坚硬的电池组。

实验室培育肉在美首次获准销售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佳欣)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6月23日消息,由钢罐中培养的鸡细胞制成的实验室培育肉,现被允许首次在美国生产和销售。美国成为继新加坡之后第二个允许销售实验室培育肉的国家。

21日,美国农业部准许“优选食品公司”和“好肉公司”两家企业生产和销售实验室培育的鸡肉产品。这两家企业的产品在几个月前就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确认可供人类安全食用。

美国农业部列出了制造实验室培育肉的几个步骤。首次从动物组织中采集细胞样本,进行筛选和培养,形成细胞库供以后使用。该过程“通常不会永久性地伤害或杀死动物”;然后将细胞放入受控环境中(例如密封容器,通常是钢罐)进一步繁殖。一旦细胞数量增加到数十亿至数万亿,制造商将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蛋白质生长因子等,使细胞能够分化成肌肉、脂肪或结缔组织;当细胞具有所需的特性时,它们可从密封容器中取出,并像传统食品一样进行加工和包装。

两家企业均强调,人造鸡肉就是肉类,而不是由植物蛋白和其他成分制成的肉类替代品。他们同时表示,初期产量有限。优选食品公司每年能产出约23吨人造肉,计划逐渐提高产量至每年181吨。相比之下,美国每年出产鸡肉约2270万吨。

除了养殖肉类“无需屠宰”这一事实之外,实验室培育肉类的支持者宣扬其与传统养殖肉类相比具有潜在的环境效益。然而,一些科学家指出,人造肉产生的碳排放量并不一定比传统畜牧业少,部分原因是目前该生产过程属于能源密集型。

癌症结局,真的男女不同

2023-06-30科技日报

已知性别影响癌症发病率、临床结局和癌症生物学,大多数癌症在男性中会导致相比女性更坏的结局。这种差异背后的性别特异机制尚未得到深入理解,但一些研究认为Y染色体的功能可能起了作用。

在另一项独立研究中,西达赛奈医学中心团队研究了Y染色体缺失如何影响癌症结局。Y染色体缺失是多种癌症类型中观察到的一个特征,但其临床和生物学重要性尚不明确。他们首先研究了300名男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识别出Y染色体缺失和较差预后存在关联。他们接着研究了膀胱癌细胞系,发现与有Y染色体的肿瘤相比,缺失Y染色体的肿瘤更具侵袭性,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更受抑制。他们指出,Y染色体缺失在人类和小鼠中与对某种特定类型免疫疗法的响应增加有关,意味着这类膀胱癌亚群的一个潜在治疗路线。

迄今最大正常乳腺细胞图谱绘成

人体包含大约200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12种存在于正常乳房组织内。以前对乳腺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上皮细胞,因为已知这些细胞会导致癌症,但尚未使用基因组方法对非上皮细胞进行深入研究。

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单细胞测序和空间基因组方法,对126名女性的71.4万多个细胞进行了分析,绘制出的乳腺图谱突出了目前已知的4个乳腺主要区域内12种主要的细胞类型和58种生物细胞状态,也确定了健康女性因种族、年龄和更年期状况等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这4个主要区域包括小叶产奶区、输送乳汁的导管区、由成纤维细胞组成的结缔组织和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的脂肪区。12种细胞包括3种类型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血管细胞、T细胞、B细胞、髓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周围细胞。

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在正常乳腺组织的所有细胞中,16.7%由免疫细胞组成,包括3种主要类型的免疫细胞:髓系、自然杀伤T细胞和B细胞。科学家此前认为,在正常乳腺组织内很少会发现免疫细胞。而且,这些免疫细胞主要位于其中3个主要区域的导管和小叶周围。研究还显示,种族、年龄和更年期状况会导致女性乳腺组织组成和细胞状态出现显著差异。

找到进入耳蜗的“后门”药物输送新法恢复聋鼠听力

耳蜗管的细小程度还不如一缕头发丝。有新研究表明,科学家认为耳蜗管在平衡耳朵压力方面发挥作用,并且它还充当内耳中发现的脑脊液和大脑其他部分之间的通道。

由于类淋巴系统将脑脊液泵入脑组织深处,以冲走有毒蛋白质,研究人员一直将其视为一种潜在的将药物输送到大脑的新方式,但同时,这也是开发治疗神经疾病药物的主要挑战。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转化神经医学中心的联合主任迈肯·尼德加德表示,这种进入耳朵的新途径可能不仅有助于听觉研究的进步,而且当被应用到患有进行性遗传介导听力损失的人类身上时,也被证明是有用的。

脑部密布血管、神经和免疫通路,是一个纵横交错、极其复杂的管道系统,人们还没有完全摸清它的“交通图”。前几年科学家还侦测到一些新奇的脑部微小解剖结构,是以前未发现的。此次借助耳蜗管这条“华容小道”,药物得以暗度陈仓,直取黄龙,这让我们相信,一些看似无用的生物学发现,迟早能给临床医生帮上忙。

睡不安还磨牙宝宝需要定期驱虫吗?

2023-06-27北京青年报

相信甜甜的打虫药仍是不少80后父母的儿时记忆。在这些有“驱虫情结”的家长眼中,打虫子似乎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保健项目。孩子睡不安稳、脸上有白斑、总说肚子痛……都会想到“娃肚子里是不是有虫子了?”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紧张,时移世异,随着卫生条件的提高,医生不建议自行给孩子服用驱虫药。

经验性驱虫不可取

上世纪50年代天津市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肠寄生虫感染率为67.9%,蛔虫感染率最高,为67.7%;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武川县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肠寄生虫感染率为36.8%,蛔虫感染率最高,为36.3%。

而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卫生环境的改善,农田使用有机肥的比例下降等,如今儿童寄生虫感染率较几十年前已大为下降。而近几年的调研发现,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90%;城区感染率为0.51%,乡村感染率为3.01%;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5.32%,学生感染率为1.91%。因此如今家长大可不必给孩子经验性驱虫。

不建议自行给孩子服用驱虫药还有一个原因——驱虫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大多数驱虫药在体内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而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感染虫型来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法用量。另外,有的药物注明2岁以下小儿禁用,例如阿苯达唑片;或体重低于15kg的儿童慎用,例如伊维菌素片。

家长在用药前应明确诊断是否为寄生虫感染,以及感染寄生虫类型。需要根据虫体种类繁殖特点结合药理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驱虫药物,有的药物驱虫谱比较广,但不一定是所有寄生虫的首选药物。即便同一种药物,用于治疗不同虫体感染时的用法用量和疗程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明确诊断尤为重要。

这些症状未必是肚里有虫

临床上会遇到家长咨询,孩子睡觉不安稳、磨牙、脸上有白色斑点、肚子疼,需要打虫吗?

其实,除了肠道寄生虫感染,很多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上述这些症状。例如孩子睡前活动兴奋,幼儿大脑神经发育不健全,夜间睡眠时大脑神经会出现兴奋的状态;睡前进食过饱,消化不良;学习压力大、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都可能引起睡眠不安、磨牙的症状,只需调整孩子的生活饮食习惯,消除这些诱因,观察即可。

此外,微量元素缺乏、皮肤病等也可能出现面部白斑。肠道感染、肠痉挛、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均可表现为腹痛,需要进一步的专科检查明确病因。

这时,如果盲目服用驱虫药不仅可能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还可能使虫体产生耐药性,给后续治疗增加困难。更麻烦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寄生虫受药物作用刺激,在体内扭结成团、游窜,可能会出现肠道穿孔、梗阻、脑病等更严重复杂的紧急情况,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不可随意服用。

孩子查大便不能在家取样

此外,止泻药、抑酸药可以改变粪便的黏稠度;服用钡剂或其他放射性检查造影剂、抗生素,这些物质均会干扰寄生虫的检出,若已使用这些物质,需推迟5-10天或至少2周再收集样本。

颈椎有问题还真不能乱按摩

学生颈椎病、上班族颈椎病、中老年人颈椎病……颈椎病这种高发病、常见病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偶尔的脖子疼扛一下就过去了,实在疼得受不了,很多人优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去做个颈部按摩。如果还没有缓解,才会去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其实,针对颈椎病的按摩不是随便就能做的,有时候盲目按摩会使病情加重。特别是有些类型的颈椎病,按摩不当会非常危险!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分手术和非手术两种,包括药物的内服或外贴、静脉点滴、颈椎牵引、针灸理疗、手法按摩等。其中,手法按摩最为大众接受。但是,颈部是大脑与四肢躯干连接的唯一通道,里边有非常重要的组织结构,肩负着“上传下达”的重任,倘若胡乱折腾就会“上下失去联络”,严重的会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但以下情况的颈椎病患者禁止进行手法按摩:

1.脊髓型颈椎病;

2.有明显的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3.颈椎病伴有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4.强直性脊柱炎;

5.颈椎结核、肿瘤;、

6.颈椎病伴有骨折,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7.颈椎病伴有急性传染病、急性化脓性炎症、皮肤病。

颈椎病患者应该先去医院明确检查,看是不是可以做保守按摩治疗,如果是以上7种情况,千万不要按摩,要在正规医院进行科学的治疗。

即使是适宜手法按摩治疗的颈椎病,也要“该出手时才出手”,如果在急性期或炎症渗出期,也就是肿胀疼痛比较厉害时,也不可以手法按摩,因为此时按摩会令症状加重,反过来影响以后的治疗。炎症渗出期,首先要用药物控制炎症,待急性期过后,才能按摩,否则会越按越痛。

手机翻拍CTX光片的教程来啦

随着互联网诊疗的普及,很多人在远程问诊时都会遇到想把检查结果拍个照片发给医生看,以便咨询的情况。不过,拍摄CT、核磁共振、X光片等影像片子可是技术活。很多人苦恼于黑乎乎的胶片不容易清晰对焦,常常把很模糊的照片发给医生,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别急,针对这个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王旻教授总结出一套方法,方便大家在家里拍摄出高质量影相的照片。快一起学起来吧!=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准备好拍摄所需要的设备:电脑一台、手机一个。

打开电脑,新建一个空白PPT,或者Word文档选择白色背景,点击右下角的“幻灯片放映”,即可将幻灯片全屏放映,这就相当于一台简易阅片灯了。=

将准备好的影像片子紧贴电脑屏幕用手机对准需要拍摄的部位,点击拍摄即可。这个时候,可以请家人帮忙固定胶片、拍照。

可分段拍摄拍摄时可以整张拍摄,也可以把整个片子分几部分拍摄,这样拍的片子清晰度更高。

上传最后就可以把照片整理好上传给医生啦。

需要提醒朋友们:拍摄需要关闭闪光灯;拍照片的时候尽可能双手拍摄,这样更稳,拍出来的照片更清晰。

北京顺义探索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

2023-06-28北京青年报

7个自贸试验区顺义组团案例为提升跨境贸易提供有益探索

随着“两区”建设的全面推进,顺义区政策制度不断创新、优质项目加速聚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两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顺义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蓬勃介绍,在政策研究创新方面,顺义区着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开放贡献不断提高。围绕跨境医药、航空服务、文化贸易等优势特色领域持续发力: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率先实施卡口智能化监管创新试点,助力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提升。形成“免税、保税和跨境电商”相衔接等15项“全国首创或首批”试点政策,7项政策入选北京市“两区”突破性政策,占政策总数的22%。

今年以来,顺义区提炼形成“天竺综保区以标准化促进药品跨境贸易便利化新方式”“中德产业合作双向创新机制”等7个北京自贸试验区顺义组团改革创新实践案例,为首都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催生新模式新业态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在吸引项目落地方面,顺义区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势能,高质量项目相继落地。今年1月至5月,顺义区年度累计新增入库项目499个,完成全年任务的96%,新增预计投资额434亿元,落地项目387个,其中外资项目39个,排名均保持前列。同时,一批发展带动性强、辐射面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进展顺利: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项目(天马项目)预计年中开工建设。宝湾全球高端贸易供应链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将打造全球贸易资源统筹化管理的示范配置基地。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等逾30家航空企业落户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顺义区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区域承载力

杨蓬勃介绍,今年,顺义区将推进23项“两区”建设重点任务。其中包括顺义区将更高标准推动七大领域扩大开放。比如,在优化发展航空服务方面,将进一步推进首都国际机场扩大航权安排;鼓励航空货运企业发展全货机运输、设立航空货运运营基地;鼓励和支持更多外国航空公司在首都国际机场运营。鼓励发展文化贸易方面,顺义区将建设文化艺术品进出境绿色通道。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方面,将培育一批专业展、国际展、新兴展;吸引会展龙头企业落地顺义,不断优化会展业发展营商环境;将加快新国展二、三期建设。再比如,顺义会着力发展医疗健康,打造国际生物经济创新策源地,探索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推动升级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工作等。

在推进“两区”建设各项任务的同时,顺义也在不断提升宜居宜业的区域承载力。后沙峪镇就在集聚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补充完善高端医疗、体育、文化等城市功能,不断打造优美环境上下功夫。据后沙峪地区党委副书记、镇长孔祥伟介绍,教育方面,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阿凯迪亚和马头庄幼儿园将于今年9月1日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方面,友谊医院顺义院区今年年底完成装修,预计明年能投入使用;后沙峪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手续办理顺利推进,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已经开工,明年投入使用。北京温榆河公园(故城记忆)今年五一已经开园,二期建设已经开工。

北京养老服务网今日正式上线市民可“一站式”获取各类养老服务资源

“一站式”掌握海量资源手机小程序也同步上线

为了让广大老年人轻松享用网站服务,北京养老服务网不仅专门设计了老年“关怀版”和普通“标准版”一键切换功能,还从视觉色彩、功能需求、入口位置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和精心设计,首页运用更具针对性、包容性的舒适体验界面,将老年人及家属最关心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养老助餐、在线办事”四类关键服务项目放在首页明显位置,便于查询使用;将全市“养老机构数量、床位数量、可选订床位数量、养老驿站数量、助餐点数量”等全市养老资源情况简洁清晰地在网站展示,并配套养老资源地图查询功能,方便老年人及家属精准定位养老服务资源。

为解决养老服务长期存在的服务信息找不全、服务产品买不好、服务资源寻不到等问题,北京养老服务网汇集了北京市574家备案养老机构、11.3万张养老机构床位、1469家养老服务驿站、1476家养老助餐点的详情介绍,实现了从“查找”“预约”到“咨询”“办理”的一站式、全过程服务,方便老年人随时随地了解“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资源,让老年人及家属“一键”找到身边的养老机构、养老驿站和养老助餐点。每种类型的服务主体都可实现多条件、多维度搜索查询,让养老服务信息更真实透明,让搜索更简单便捷。

系统化集成特色养老板块特设“京津冀养老”板块

网站集成了多个特色养老服务栏目和产业发展板块,不断拓展服务有保障、价格普惠化的优质养老服务商,在强化供需精准对接的基础上,培育养老消费增长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互动,形成供需两旺的产业发展良好格局。

例如,在“适老化产品”板块,目前收录展示了39种常见的适老化产品,提供图文并茂的信息介绍和服务可到家的订购链接,帮助老年人及家属系统了解适老化产品功能、价格等信息,打通产品与服务购买渠道,助力老年人提升居住环境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优质服务商。在“养老课堂”板块,可提供康复护理、照护知识、专业课程、实用技巧等四大类近30项免费学习资源,方便养老护理员、机构管理者等养老服务人才及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等人群自助学习,强化照护服务能力,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在“我要合作”板块,汇集了适老化改造、养老助餐、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4种类型的养老服务市场化合作资源,展示服务商基本介绍、功能定位、联系方式等,帮助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

全方位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单设“投诉建议”功能板块

网站面向不同用户群体,全方位满足多元化需求。除了老年人及家属可通过网站查询、购买各类养老服务与产品、办理老年人津贴补贴及养老助残卡等服务事项、评价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外,其他类型用户也可通过网站实现不同需求满足。例如,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可在网站展现机构信息、服务能力,通过“我要合作”寻找合作资源、“我要招聘”发布人才招聘信息等;养老护理员、养老服务专业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专业人才可通过网站的“我要求职”功能向养老服务机构投递简历、在“养老课堂”学习养老服务技能、通过“养老政策”板块了解养老服务政策标准;全市养老志愿者可通过网站查找服务项目、展示志愿服务风采,近期,“京彩时光”养老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也将上线小程序,并在北京养老服务网预留服务入口,为志愿服务供需匹配搭建线上桥梁;市、区两级行业主管部门也可通过网站监管养老服务市场主体行为、引导养老行业科学合理发展、优化养老服务政策制定。

宁夏持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2023-06-28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银川6月27日电(记者刘峰)近日,记者从召开的宁夏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宁夏多措并举持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居家上门服务、发挥专业机构养老作用等方式,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根据新近印发的《宁夏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到2025年底,宁夏将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已运营敬老院全部开展面向社会老年人的集中照护服务,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6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

根据方案,宁夏将采取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推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等8项措施,加快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基本养老服务。

全国护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

2023-06-28健康报

近日,全国护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护理学名词委”)在海军军医大学召开成立大会。在成立大会上,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刘军少将表示,海军军医大学将大力支持全国护理名词委开展工作,为工作开展提供全力保障。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与刘军校长签署秘书处建设协议,并授予海军军医大学全国护理学名词委秘书处标牌。

全国科技名词委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表示,希望专家注意护理学科的广博性和多样性,要在准确把握名词内涵的基础之上,找到符合“信、达、雅”原则的最佳汉语定名。他期待全国护理学名词委能够推出一套具有精到科学含义,反映清晰内涵和逻辑关系的精美名词体系,服务于构建护理学科的“大厦”。

全国护理学名词委顾问、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吴欣娟表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首先要确定学科的术语体系,而开展护理学名词的审定和编撰,正是把这一精神落实在护理学科的建设上。规范护理学名词是从根基上规整护理专业术语,让护理工作者行文更规范、用语更科学、交流更顺畅。

全国护理学名词委副主任、国务院护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吴瑛表示,在护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护理学名词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学名词规范化工作要坚持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谨性的原则,广泛征集各方意见,要加强与国际护理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要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对规范化护理学名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全国护理学名词委副主任、教育部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尚少梅教授表示,通过开展护理学名词审定工作,系统、完整地收录具有护理学学术特点、体现护理学学科概念体系的名词,并在此过程中全面梳理护理学知识体系,加深学界和业界对学科内涵的理解,并形成护理学科的话语体系,这是护理学科发展壮大、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会议一致通过了由全国护理学名词委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姜安丽教授所作的护理学名词审定工作报告等系列文件。来自全国近40所护理学知名院校的校领导、护理学院院长、护理部主任等70余位专家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

对于中暑患者的急救,主要有以下三步:第一步是转移,要迅速将其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远离高温环境。第二步是降温,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涂抹清凉油,加速散热,也可用冷水给患者全身擦浴,持续进行物理降温。第三步是补液,在患者有意识时,可补充一些水分。推荐少量多次饮水,切不可快速大量饮水,以免造成电解质紊乱,引起不良后果。一般经过以上急救,先兆或轻症中暑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

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致命性急症,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高热为主要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散热困难、头痛、头晕,甚至昏迷等危险表现,除了体温升高还会产生许多不可逆的反应,必须尽快就医。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剧烈运动者,年老体弱或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都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需要提醒的是,一些老人长居室内,因生活习惯不愿意吹空调,又紧闭门窗不想让热风吹进室内。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中,温度、湿度均相对较高,很容易发生中暑导致严重后果。

改造药品说明书“入法”,利于解决“字小困扰”

2023-06-29北京青年报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三审稿进行分组审议。草案三审稿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食品、药品以及其他商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方便残疾人、老年人识别和使用。杜小光委员建议,在上述规定之后增加“非处方药说明书应当优先进行信息的无障碍改造”。

相比以上的这些建议,这次拟推出的举措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化解这道难题首次上升到了国家立法的高度,尤其是,将药品说明书“字小如蚁”导致的阅读障碍,纳入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当中。这种全新的做法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让人看到了解决这道难题的希望。其实,药品说明书的阅读障碍,完全可以当做社会环境建设当中的障碍之一,并通过无障碍改造来化解难题。

在细节上,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也值得肯定。这次建议纳入无障碍改造的为非处方药说明书,对处方药说明书并未提出相同要求。区别对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说明书,是因为非处方药可以自由购买,而且非处方药的说明书主要由患者自己阅读,无障碍改造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但处方药只有开处方才能购买,处方药的使用说明等内容,应由医生和药师来告知,属于药事服务范畴。假如药品说明书改造把医生和药师的分内责任也大包大揽在内,反而可能加剧他们的服务惰性,导致药事服务不全或者劣质。

但“必须为”是一回事,“如何为”则是另一回事。药品说明书的专业性和通俗性是一对难以兼顾的矛盾,在有限的空间里,既要把药品信息说明又要说全,的确存在很大的难度。这方面仍需要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不断创新和探索,将药品说明书设计得更加实用和人性化。、

更要看到,对处方药说明书和非处方药说明书分类管理,利于精准施策,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只有医生和药师认真履行好处方药的药事服务职责,对非处方药的无障碍改造才能真正发挥好作用。强化药事服务和非处方药说明书改造两种举措齐头并进,药品说明书“字小如蚁”难题有望尽快得到破解。

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将启动

2023-06-30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彭韵佳、沐铁城)《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29日发布,这标志着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即将启动。

在调整程序方面,方案主要从专家评审、资料模板、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优化。其中,评审方法上,进一步完善评审指标,综合考虑临床需求、患者获益等因素,更加精准评估药品的价值,以更好实现“价值购买”的目标。

在强化监督方面,方案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加强信用管理,健全联合惩戒机制。对企业出现的违法违规、弄虚作假,以及其他失信行为,查实后将视情节与医保药品目录管理挂钩,实现联动。

通过整合13.5亿参保人的用药需求,国家医保局在对药品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将341个新药以适宜的价格纳入目录,满足了广大参保患者的基本用药需求。

根据方案,今年的调整工作程序分为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公布结果5个阶段。2023年7月1日正式启动申报,争取11月份完成谈判并公布结果。

甘肃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2023-06-30人民网-人民日报

北京疾控提醒高温作业人员谨防职业中暑

什么是高温作业?

在职业卫生领域,高温作业指在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25℃作业。WBGT是一个综合评价人体热接触负荷的测量指标,其综合了高气温、热辐射、空气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单位也用℃表示。

高温作业岗位主要有哪些?

干热型作业

作业场所的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

湿热型作业

此类型作业岗位特点是气温和湿度高,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潮湿的深矿井内作业等。

夏季露天作业

即高温自然气象条件下进行的作业。典型的作业如港口、码头货物搬运的物流业从业人员、建筑业户外作业人员、室外线路安装的电力行业从业人员、快递人员、环卫人员等。除了受到太阳的直接辐射外,还受到周围二次热源(如高温的地面和物体)的加热作用。

什么是中暑?

高温作业中,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神经、泌尿和循环系统会出现生理功能的改变,当这些变化超过人体可承受的限度时,则会带来不良影响,导致急性热致疾病,即中暑。

中暑有哪些表现?

先兆中暑

热痉挛

热衰竭

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常见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多数患者起病急,少数有数小时至1天左右的前驱期,表现为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体温高达40℃及以上,皮肤干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常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发生了中暑怎么办?

对于中暑确诊者必须立即脱离高温作业环境,移至阴凉处,并保持通风;解开衣袖,用多种方式帮助患者身体散热,如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并持续扇风,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职业性中暑属于国家法定职业病范围,发生职业性中暑需要首先进行工伤认定;治疗病情稳定后,如果遗留有影响劳动能力的后遗症,应当再申请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参见《职业性中暑的诊断》(GBZ41-2019)。

如何有效预防中暑?

饮食宜清淡,少食高油脂的食物,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给身体增加额外的负担。但也要注意,增加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以补充高温作业的能量消耗。此外,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以补充汗液中丢失的维生素。

当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高度重视,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高温作业人员工间需适量饮水,少量多次饮用。工间按作业温度和强度适量饮水,也可按出汗量补充,宜选择淡盐水。当出汗量>3L/天时,宜补充电解质-碳水化合物饮品。水或饮品的温度以10℃左右为佳。推荐少量多次饮用,每次200ml-300ml。

THE END
1.动物驱虫药能治癌症吗快速问医生病情分析:动物驱虫药并不能治疗癌症,千万不要乱吃。癌症治疗有多种办法,首先是外科手术治疗。不能...https://m.120ask.com/askg/bd_detail/91986805
2.芬苯达唑狗狗驱虫效果怎么样动物驱虫药能治癌症吗病情描述:芬苯达唑狗狗驱虫效果怎么样 动物驱虫药能治癌症吗 展开 2022-12-14 12:09 1回答 8.7万浏览 好问题 医生回答 贺镜宇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 皮肤科 2022-12-14 12:46 问题分析:癌症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癌症能否治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肿瘤分化比较好、...https://m.bohe.cn/yao/ask/5dw918w27n.html
3.宠物皮肤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宠物皮肤癌的第一要点是:宠物患上皮肤癌后,其皮肤上会出现肿块,刚开始时,肿块可能很小,可逐渐变大。另外,通常还会出现色素沉着,或者是使皮肤颜色发生改变都等症状。猫咪患有皮肤癌的症状最常表现在鼻子和鼻梁上,出现与日晒有关的鳞状细胞癌,而且,这些损害经常结痂和侵蚀。 https://www.isdpp.com/xq-8172.html
4.狗驱虫药芬苯达唑治好小细胞肺癌就在乔·蒂彭斯几乎放弃希望的时候,一束微光照进了他的生活。这束光,来自一种名为芬苯达唑的药物,一种通常用于宠物驱虫的“狗药”。 乔·蒂彭斯与一位兽医老友谈及癌症话题。老友提及一个兽医界的传闻:默克动物健康公司的实验人员发现,原本用于狗的驱虫药芬苯达唑在小鼠实验中展现出惊人的抗癌效果。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2137987_1136222317.html
1.“狗药”治好了他的小细胞肺癌?我们和这个幸运的人聊了聊报道中指出,吃“狗药”治疗癌症的方法来自一名美国老人Joe Tippens。他曾在网络上和采访中自述,肺癌晚期治疗期间,在兽医的推荐下吃了两个月的芬苯达唑(Fenbendazole),也就是一种犬类驱虫药,结果体内的肿瘤消失。 受到Tippens的启发,很多中国癌症患者从网上或宠物店购买芬苯达唑片服用,希望达到抗癌效果。8月7日,“...https://www.cqcb.com/headline/2019-08-09/1793064_pc.html
2.一种驱虫药有望高效地治疗肝细胞癌随后,他寻找已知靶向这些基因的药物,结果令人吃惊地发现一种驱虫药的衍生物当与标准的HCC治疗药物组合使用时,高度有效地杀死移植到实验性小鼠体内的癌变肝脏组织。 Chen说,“我们发现在移植到模式小鼠体内的病人源性癌变肝脏组织接受6周治疗之后,这些患病基因得到逆转。”他补充道,他开发出的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同时靶...https://www.cancer123.com/news/40104.html
3.癌症病人吃海参会加重吗(癌症吃海参有效果吗)目前还没有哪个权威的指南说海参可以杀灭癌细胞,可以媲美化疗药。所以,“海参对癌症有治疗作用”的观点,目前并未得到明确支持,还需要更多研究证实[8,9]。 海参可能具有抗癌效果的物质含量都是非常少的,经过复杂的烹饪处和人体的消化吸收后,这些“抗癌”成分活性物质是否还“活着”,仍然是一个未知数[9]。 https://aizheng.orz123.com/4e7b21790fa9da36f38ba30758025ddb.html
4.Gastroenterol:一种驱虫药有望高效地治疗肝细胞癌Chen说,“鉴于我们的方法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我们能够非常快地评估上百种候选药物。在发现这种驱虫药是有效的之前,我们研究了1000多种药物。这种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来发现药物。” 原始出处: Bin Chen, Wei Wei, Li Ma et al.Computational Discovery of Niclosamide Ethanolamine, A Repurposed Drug Candidate That...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a5f4953693f
5.芬笨达唑对癌症治疗和相关原理及案例的研究总结日记新闻的内容大致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通过服用犬类驱虫药,完全治愈了癌症,并且直到现在依然排除了肿瘤。而我查看新闻中的截图,犬驱虫药的包装盒上清楚的写着 芬笨达唑 的英文全称, Fenbendazole 。深入谷歌搜索后发现,目前, Fenbendazole(芬笨达唑)是一种高效的,低毒性,成本低廉的犬驱虫药,可广泛杀灭犬,“其不仅...https://www.douban.com/note/720099143/
6.药学23关于紫杉醇的描述错误的是本文探讨了金刚乙胺、广谱抗病毒药、抗病毒DNA聚合酶药物、乙肝抗病毒药物、广谱抗病毒药不良反应、特定病毒对药物敏感性、抗HIV药物、阿昔洛韦适应症、抗疟药及其副作用、奥司他韦注意事项、抗肿瘤药及其效应、抗疟药治疗策略和常见药物的临床应用与限制。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323957
7.狗狗皮肤白色肿块突然摸到狗狗皮肤有肿块一般狗狗身上也会有螨虫,但当狗狗的免疫力低下时,很容易被螨虫助长。直接用驱虫药就可以解决。 主人看到的小肿块,如果是豆粒大小、看起来有点像西兰花的皮肤肿块,那就是疣。但如果疣开始流血,你需要宠物医生的帮助。 当毛囊和毛孔堵塞,你的狗的皮肤可以成为发炎和发展的小肿块。皮脂可以使你的狗的头发有光泽,但...http://m.boqii.com/article/499131.html
8.降教育丨70个超实用降小知识,值得每个人收藏!21.夜里磨牙不代表要用驱虫药 引起磨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精神紧张、牙合干扰,甚至一些全身性的疾病。 22.仙人掌不能防辐射 仙人掌能够抵挡阳光、紫外线的破坏,但阳光中产生的是一种“辐射能”,与电脑屏幕或其他电器用品产生的辐射线是不同概念。 23.没有“宿便”这个说法 ...https://www.ynqjnews.cn/article/show-355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