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完全清除癌细胞,3月治愈美国患者
分子结构式
这种古老的驱虫药,安全性较高
芬苯达唑是一种浅棕灰色无味,无味结晶粉末,不溶于水,是一种广谱兽用驱虫药,主要用于狗,马,牛和猪等畜牧业动物中。作为一种兽用驱虫药,芬苯达唑在多数物种中的胃肠道的吸收性很差。吸收后,芬苯达唑迅速被肝微粒体代谢。第一代谢产物是奥芬哒唑,其由磺化氧化产生。奥芬哒唑进一步被氧化成奥芬哒唑砜。
新发现抗癌活性并不惊奇,苯并咪唑类药物均有
就药理作用机制而言,芬苯达唑属于苯并咪唑驱虫剂,其通过直接结合寄生虫微管蛋白单体破坏微管功能起作用,其中β-微管蛋白是主要的苯并咪唑靶标。芬苯达唑在体内主要以其氧化的奥芬哒唑形式存在,可抑制寄生虫的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干扰线虫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性,例如细胞骨架形成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另外,芬苯达唑还会干扰蠕虫的能量代谢和细胞稳态。同时抑制和减少葡萄糖的摄取,并且对线粒体反应产生干扰,导致三磷酸腺苷的可用性降低。因此苯并咪唑对各种寄生虫卵具有杀卵作用。这种效应被认为是由于已经在卵发育的非常早期阶段抑制微管形成,这对于蛔虫来说是子宫内的。并且,已有的研究显示,基于多种药理机制,苯并咪唑类药物由乳腺癌蛋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例如,阿苯达唑在已有的研究中已经显示出明确的抗肿瘤活性。
芬苯达唑没有开发成抗癌药,有其内在原因
小结
参考文献
[1]DuanQ,etal.Journalof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LaboratoryAnimalScience,2012,51(2):224-230.
[2]MerinoG,etal.Drugmetabolismanddisposition,2005,33(5):614-618.
[3]MarrinerSE,BoganJ.Americanjournalofveterinaryresearch,1981,42(7):1146-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