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看到那些处理任何事都游刃有余的高智商精英,有没有冲动想要把他们的大脑抠出来给自己换上?
但想让自己变得聪明,不必要这么血腥~也许一片药就可以走向人生颠覆啊~
如果事实允许,一片药可以有多大的威力?
看过《永无止境》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主角靠着一种名叫NZT-48的药品,变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随便听几句就能学会一门外语、一晚上写完一部小说、三天学会弹钢琴。这种神奇的药片,让一个彻头彻尾的loser变成竞选美国总统的超级精英。
更不要提《超体》中,大量的药物直接让寡姐“进化”成了人类无法认知的存在。
而能够让人变聪明的药已经出现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不少人高频率的使用。
“聪明药”既不神秘也没有那么神奇
这种能够提高认知能力(比如记忆力,创造力,甚至动力)的物质、补充剂或药物有一个更专业的名词,叫做益智药。
现代社会中,利他林、阿得拉尔和莫达非尼是这种药物的典型代表。严格来讲,咖啡因也可归类于这种药物。
利他林等都属中枢神经兴奋剂的西药制剂盐酸哌甲酯片,是一种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多动症的神经类药物,通过阻断突出前神经元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同时增加这些单胺物质释放到神经元间隙中,从而兴奋中枢,达到治疗目的。
一些高考的学生、大学生和企业管理人员服用类似于兴奋剂的药物,来增强记忆力,使思维更灵活。
而从药物的实际效果来看,它仅仅让一个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换种说法,这种“聪明药”可以让你更好的发挥现有的智商,但并没有神奇到可以提高智商,让人变得更聪明。
年轻人越来越难集中注意力,致使欧美“嗑药成风”
目前市面上的益智药有许多种类,它们有些是自然提炼的,有些是人工合成的,有些甚至不合法。
但外界的干扰、自身意志力薄弱等原因,让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难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件事情。这种现象在承受压力过大的人群中更加明显。
从硅谷的技术人员到铁杆游戏玩家,从藤校学生到美国陆军(他们最近的研究涉及利用莫达非尼创造“超级战士”),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使用“聪明药”,以此作为认知表现的改善手段。
这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学生,据调查,美国高校约有11%的大学生服用“聪明药”,这一比例在重点院校如常春藤联盟会更高,达到20%!
而现在在欧美广泛流行的“聪明药”是莫达非尼,一种原本只是治疗嗜睡症的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这种药有神奇的提神功效,并且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很快就流行开来了。
由于效果显著,而且售价低廉(亚洲产的每片只要1-5元),莫达非尼很快就在学生圈子里流行开来了,如今非法使用的莫达非尼的青少年已经超过了吸冰毒和吸可卡因的人数了。
即使健康无副作用,“聪明药”的出现就真的是件好事嘛?
就算一些人可以使用“聪明药”来改善他们的大脑表现,并由此轻松超越那些负担不起“聪明药”的人,可这样公平吗
在职业体育领域,服用兴奋剂或者类似的提高运动能力的药物,经常会受到大众的谴责。那么,益智药与兴奋剂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不用提会不会造成依赖性了,即使药物本身不会让你上瘾,那么使用药物让自己变得更加出色,这种成就感也会让人欲罢不能。
也许这类药物被广泛使用已经是必然趋势,但人们在使用的时候还是要好好思量。毕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获得的成绩才真正是自己的,而使用外物终究不是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