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看来,服用药物直接喂水服下即可。其实不然,不同剂型的口服药有着不同的服用方法,这和药品在体内的吸收和疗效有一定的关系。
选择正确的服用方法,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更好发挥出药品的疗效。
央视“药案寻踪”节目曾播出过一个案例:一位母亲把一颗直径为约6毫米的泡腾片,直接塞进了18个月大的宝宝嘴里,再喂点水下去。错误的服药方法最终导致婴儿窒息,抢救无效死亡。
虽然泡腾片是入口的药片,但不能像普通药片一样随意吞服。不同的药物剂型,服用的方法也截然不同。
将药品和辅料混合而压制成的片剂,这种片剂应用最广,最为常见,一般可以用水整片吞服,也可以掰开服用,或是研碎服用。
在普通片上包上肠溶衣膜的片剂,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肠溶片等。
肠溶衣是要确保药物进入肠道再溶解、吸收。服用时如果弄破表层包衣致使芯片外露或者掰开服用,不仅药物成分收到胃酸的破坏,降低疗效,而且可能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所以遇到肠溶衣一定要正片吞服,并建议空腹服用或者进食后两小时服用。
就像拿着一个喷壶给一颗幼苗浇水,本来应该长期舒缓的洒水,结果喷壶破碎了,里面的水快速淋到幼苗上,导致幼苗可能会因此被淹死。
所以,缓控释片是绝对不能研碎或者咀嚼碎后服用的。
问:为什么我的排便里面有我吃下去的药片,我不是吃到假药了吧?!
不要惊慌,有一些缓控释片如氯化钾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排出的“完整药片”是药物释放后的骨架,其实药物的有效成分已经被吸收了哦。
问:缓控释片不能研碎或者咀嚼碎,那可以掰开吃一半吗?
大部分缓控释片,是通过单层膜溶蚀系统、渗透系统实现缓控释作用的,是不可以掰开服用的。部分缓控释片是利用独特的微囊技术,就是药片由成百上千个体积很小且具有独立释放药物作用的微囊组成,掰开不会破坏微囊结构,不会影响药片释放速率,所以可以掰开,但是不能压碎和咀嚼碎服用。
泡腾片遇水可产生气体(一般为二氧化碳),使片剂快速崩解,多用于可溶性药物的片剂。例如泡腾维生素C片,补钙泡腾片等。泡腾片泡发时应选用陶瓷或玻璃杯冲泡;先放泡腾片再加入100-150ML凉开水或40°C左右的温开水,待泡腾片充分泡发且气泡散去时,摇一摇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
1、不应让幼儿自行服用。
2、严禁直接吞服或者口含。
3、药液中有不溶物、沉淀、絮状物时不宜服用。
4、不能用茶水或者饮料冲服。
5、随泡随喝,不可久置。
温馨提示:服用咀嚼片千万别偷懒,咀嚼过程万万不可忽略。家长们一定要妥善保管咀嚼片,以免孩子们拿到后当糖吃。
指置于舌下能迅速融化,药物经舌下粘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硝酸甘油片。硝酸甘油片应采用坐位或半卧位舌下含服,服用5分钟内不要饮水。有些病人把硝酸甘油当做普通药片喝水吞服,殊不知这样会使药物被肝脏降解,剩下的有效成分不到10%,作用大打折扣。
指含于口腔内缓慢溶解的压制片,能对口腔及咽部产生持久的药效,用于局部的消炎、消毒等,如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和西地碘含片等。含片含服的时候应尽量贴近咽喉或者近患处,让其自然溶解,使其在局部发生持久的药效。服用后半小时内不进食和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