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药品由于制作工艺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只能整片吞服,掰开反而影响药效,如硝苯地平控释片。
服药应遵循药品说明书,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才能发挥药效,否则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为啥药物有那么多剂型?
1、不同药物的性质不同。在胃中易被破坏的药物,如胰岛素就不能制成口服制剂,而要制成针剂使用。有些药物性质不稳定,如遇空气、光线和水分易分解、变质,易导致降效或失效,因此需要制成片剂、丸剂,甚至还需要包衣。
2、同一种药物剂型不同疗效也可能会完全不同。如硫酸镁制成药水,热敷可以消肿,口服可以导泻;而制成针剂就成了抗惊厥药,用于治疗尿毒症、破伤风与高血压性脑病等。
3、缓控释制剂。有些药物半衰期很短,长期服用依从性较差,容易漏服或是错服,因此研发人员绞尽脑汁,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单层膜溶蚀系统、渗透泵系统、微囊技术等)将这类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减少每天的服药次数,大多数药物只需一天服用一次,大大增强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缓控释制剂常见用药误区
错误服法1——碾碎张先生,因老年高血压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片),每日2次、每次1片,血压控制良好。但近几日气温骤降,张先生发觉有头晕、心悸等不适,故于下午5时自测血压,血压为170/110mmHg,考虑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但因考虑到缓释制剂起效慢,故自行将硝苯地平缓释片碾碎后吞服,1h后自测血压,血压降至140/90mmHg。
错误服法2——掰开一位老年女性高血压病患者,清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后,降压不平稳,上午(特别是清晨)血压骤降,而下午血压回升。经详细询问,发现患者将硝苯地平控释片掰开服用而导致血压骤降。
神经科常遇到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后,自诉此药不好,甚至说其是假药,问其原因,回答“服药后未吸收,整片药随大便排出来了”。临床医师或药师应充分向患者告知,此类药物服药后,药片中的非活性成分可完整地通过胃肠道,不溶的外壳随大便排出。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种药物制剂,成产厂家不同服用方法也会不同。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药物的制备工艺及其缓控释机制很有可能不同,因此服药时需要查看说明书或者咨询医师或药师。
这些药不能掰开吃!
A、肠溶片
一些有效成分容易被胃液灭活,或者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常常会被制作成肠溶片。通过外层包裹的一层肠溶材料,就能使药物在胃内不被溶解,到达肠道后才被释放药效。
若是将其掰开,保护的屏障被破坏了,影响药效不说,还会伤胃。
例如:红霉素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麦迪霉素肠溶片。
B、包衣片
指的是普通片(片芯)外包上衣膜的片剂,有糖衣片和薄膜衣片,主要是为了避免胃酸破坏,改善片剂外观,矫味、防潮避光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等。若掰开或磨碎,不仅可能破坏药物稳定性,影响药物疗效,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片、多酶片。
C、缓控释片
这两类药物,是通过添加的一层高科技的“外衣”,使得药物缓慢平稳地被人体吸收。
如果掰开服用,破坏了这层外衣,药效被完全释放,就会造成体内药物浓度瞬间快速上升,严重的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导致药物中毒。
除说明书有分剂量的特殊说明外,一般都应整片吞服,不可掰开、磨碎或咀嚼服用,否则会破坏药物剂型,无法控制剂量,甚至导致药物大量释放,造成药物过量吸收引起危害。例如格列齐特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
这时就会有人问,以前在医院开药,有些缓控释片是可以掰开吃的,这又是为什么呢?缓控释片是否可以掰开取决于其制作工艺类型。
目前绝大多数已上市的缓控释片,其制作工艺是通过单层膜溶蚀系统、渗透泵系统作用来发挥缓释作用的,药物外面有一缓释层,掰开就没有缓释效果了,因此不能掰开、磨碎或咀嚼服用。
还有少数缓控释片,是通过多单元控释小丸、独特的微囊技术实现缓释效果,可以沿划痕掰开服用,但同样不可磨碎或咀嚼服用。
如何判断药能不能掰开吃?
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方法:
在药品中央有条明显切横的,
多半都是能掰开吃的。
不过,更靠谱的方法还是:看药品说明书以及遵医嘱。
如果说明书的用量上,有半片药的用法,那无论药品中央是否有切横,都可以掰开吃。
但如果说明书有提到“整粒吞服”“不可掰开或碾碎”等字眼,那即便药片难吞,也不能掰开。
Ps:要注意的是,可以掰开吃并不代表能嚼碎或碾碎。
所以,在买药时,不妨养成以下习惯:
保留好药品的外包装和药品说明书,吃的药叫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都能自己找到答案。
医生开药或者在药房买药时,搞不清怎么吃的,直接问医生/药师。
吃药也是一门学问
今天的内容你掌握了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