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三甲医院:医生网上提供有偿服务是非法行医
公立医院:医生轻问诊是国有资产流失!
可见,即使院方坚决反对,很多医生也愿意抱着一颗平常心去拥抱互联网。健康界在采访中也发现,并不是所有公立医院管理者都视移动医疗为洪水猛兽。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院长张秀治就支持网上有偿提供咨询服务,因为这体现医生的价值,方便患者,还防止医生在网上闲聊。但前提是要对执业医师有严格认证,防止一些江湖庸医借此在网上行骗,误导患者。
民营医院:网上问诊增值医院品牌还能提升医生品牌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院长童奔在“下海”以前曾是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童奔承担了一个与国家医学远程网络有关的课题,当时的结论是,医生网上回答问诊不能形成最终的诊断和具有法律意义的治疗意见,但是可以为会诊方的医疗机构提供咨询和建议。二十年了过去,童奔认为,如今基本的原则并没有改变,即医生在网上问诊只能提供咨询,不能确诊和开处方。
“公立医院反对医生在网上开展有偿服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防止公立医院自己的医疗资源外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开展多样化服务,让医疗资源得到普惠,让医生获得额外的收入,这是当前的形势,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不应只考虑自身利益。”童奔说,京都儿童医院对医生在网上为患者提供服务不仅没有限制,还有所鼓励,因为这可以扩大增值医院品牌,吸引更多患者,也可以提升医生知名度。
你爱或不爱,移动医疗就在那里,不远不近
其实,当身体有些不适,打开手机寻求医生的帮助,早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健康界小范围咨询医生发现,超过半数的医生愿意在网上为患者提供有偿或无偿服务。部分不愿提供服务的医生主要的槽点集中在“付出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在线诊断不靠谱”以及“APP设计得灭绝人性”。
艾媒咨询的研究显示,国内目前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其中主要分为5种:医药产品电商应用,如提供药品介绍和购药服务的“掌上药店”;满足专业人士了解专业信息和查询医学参考资料需求的应用,如“杏树林”;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应用,如“春雨掌上医生”;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如“就医160”;细分功能产品,如测量心率的“春雨心镜”等。
以首创“在线问诊”模式的春雨医生为例,其专注于利用手机终端实现医生与患者随时随地的远程交流。截至2015年9月,平台总用户量达到9200万,平台上有医生41万名,每日解决超过33万个问题。在线问诊方面,春雨医生平台提供免费问诊服务及由医生自主定价的空中医院服务。免费问诊主要解决用户“身体不适”到去医院之间的健康问题。目前已经开设妇科、儿科等20个专业科室,由公立二甲医院级别以上的医生为用户提供帮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