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顺生物”)在2022年9月28日举行了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就在不到一年前,永顺生物成为北交所首批挂牌上市企业,标志着永顺生物真正走上了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快车道。20年,华丽蜕变的永顺生物既见证了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从小到大的发展变化,其本身也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开拓者。
●湾区时报张成孙旭东图受访单位提供
临危受命
七天七夜完成人畜共患病疫苗攻关
2005年6月下旬,四川省出现人感染猪链球菌二型病例。原农业部召集国内有动物疫苗研发能力的企业,研发和生产猪链球菌二型疫苗,永顺生物就是其中一家。
接不接这项任务,能不能完成?当时谁心里都没有底。永顺生物董事会为此开了两个小时的紧急会议,认为“这是国家的需要,企业必须承担这一使命”。
永顺生物总经理林德锐当时正在研发和生产的一线,他深知猪链球菌二型的“凶猛”。他说,“猪链球菌二型增殖非常快,在车间里肯定是害怕的。”但责任感还是驱使他带领同事们泡在实验室里攻克疫苗研制和生产难关。
7月31日,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永顺生物生产的首批50万(头)份猪用猪链球菌二型灭活疫苗运至成都。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生产猪链球菌二型灭活疫苗。
此后数年,永顺生物在兽用生物制品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2008年,永顺生物与原农业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合作,研发培育出核心产品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养猪业的猪瘟问题。最初由永顺生物独家生产,产品于2012年正式获得新兽药证书,此后通过技术转让,由18家厂家共同生产。
2019年1月,永顺生物被认定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以肯定该公司在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及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中所发挥的带动作用。
良策暖心
最好的服务是让企业对困难“无感”
顺利上市北交所,是永顺生物的“大事件”,同时也是黄埔区企业受惠于区域发展与政策创新双重优势的典型案例。
长期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面深化与新三板、北交所的深度合作,把握证券交易市场特点,建立分战场、分梯队的上市促进机制,为企业画出明晰的上市路线。
政策越用心,企业发展越“省力”。2021年3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启动企业上市苗圃培育工程,永顺生物入选“金穗层”苗圃企业,参与了特训营课程,在财税、法律、公司治理及资本动作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指导和服务。“这些支持让永顺生物上市少走了很多弯路。”永顺生物总经理林德锐说。
林德锐所说的“弯路”是指永顺生物从2012年就开展了公司股改,筹备IPO申报,却因多种原因一次又一次无奈暂停。到底差在哪里?需要如何改进?数年的上市筹备与现实之间有落差。虽然2016年得以进入新三板,但无法在资本市场更进一步,仍让永顺生物管理层感到迷茫。
2016年11月,时任广州开发区发改金融局金融服务处处长贾漫蓉在每天必刷的各大金融市场公告上看到了永顺生物在新三板挂牌的消息。对这家企业不熟悉的她立刻求助于万能的朋友圈:“谁能帮我联系上永顺生物的董秘?”
正是通过这个渠道,贾漫蓉联系上了永顺生物副总经理兼董秘吴子舟,把他拉进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上市企业和拟上市企业苗圃的交流群,让永顺生物在对接资本市场时“找到了组织”。除了举办对企业上市的培训,让企业了解到最前沿的资讯和政策,这个“组织”更能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例如推出注册制后,其中三方回款的比例要求为审核制不超过5%、注册制不超过15%。由于永顺生物的商业模式,一开始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在黄埔区组织的交流中,就有已上市企业的前辈和专业老师针对我们的情况,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让我们后来的上市过程变得顺利。”吴子舟说,最初几年得益于产品与技术,公司效益一直不错,却缺少与黄埔区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但最终问题得到解决,还是因为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主动找上门,提供辅导。
办成大事
定标准掌握行业话语权
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优渥的发展环境不可或缺。作为一家扎根黄埔区的企业,可以说永顺生物乘上了该区高质量发展的东风,而如今永顺生物的快速成长亦反哺该区产业升级,成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优秀样板。
如今,永顺生物已经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重点龙头企业、广州市民营领军企业,连续6年营收超3亿元,成为国内兽用生物制品高端品牌的代表。在国内,百强养猪集团中超六成都是永顺生物的客户;在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和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领域,永顺生物国内市场占有率行业排名第一。在国外市场,2021年该企业实现出口销售收入800万多元,较2020年增加近5倍,在越南成功注册7个产品,对巴基斯坦、埃及等国的出口业务正在推进。
凭借多年对行业的深耕和理解,永顺生物在行业发展中越来越有话语权,参与制定了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和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的国标和生产规程,共计参与研发成功并制定国家兽用生物制品生产规程与质量标准18项。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永顺生物已发展成为集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产品种类齐全,覆盖猪用疫苗、禽用疫苗、水产疫苗等30多个品种的动物疫苗生产企业,有多个产品为业内首创。深耕黄埔创业热土的永顺生物,还将办成更多大事。
面对面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这块创新创业热土”
——对话永顺生物总经理林德锐
湾区时报:永顺生物成立二十周年庆典的主题是“再出发、必达到”。再次出发,在新的发展阶段,永顺生物未来规划如何?
林德锐: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国内动物疫苗生产厂家不足30家,永顺生物能成功走到现在,是很多人努力的成果。未来我们仍然是以猪用疫苗为主导,同时大力发展禽用疫苗、水产用疫苗、细菌疫苗、诊断试剂产品等,强化高端疫苗品牌地位,增加中端疫苗供给量。
我们将力图取得更多新兽药证书,并在现有猪瘟系列疫苗和禽流感疫苗的基础上,培育多个亿元级以上销售额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主要是在东南亚。
实际上,永顺生物已经进入了水产疫苗研发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取得了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EIBAV1株)、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灭活疫苗(NH0618株)两个1类新兽药证书。
湾区时报:回首20年发展之路,谈谈您心中对永顺生物影响很大的重要事件?
林德锐: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在产品层面,2004年我们被当时的农业部指定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定点生产企业;2005年临危受命、勇挑重担,七天七夜赶制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迅速投入到防控一线;2007年被当时的农业部指定为“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定点生产企业;2008年推出“拳头”产品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勇攀行业高峰。此后,我们又陆续推出了多种国内领先的疫苗产品。
湾区时报:作为黄埔区企业,您觉得永顺生物是如何践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
林德锐:永顺生物的发展离不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这块创新创业热土。作为一家中小企业,我们深耕兽用生物制品领域,尽最大努力办好能办的事,致力于动物生命健康和人类食品卫生安全事业。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科技创新,产品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近两年来,年产值增长率超10%,连续两年获得黄埔区先进制造业企业经营贡献奖。
如今上市北交所,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办大事我们也更有力量更有底气。我们努力成为兽用生物制品的领军企业,真正作为一个中小企业,办一件大事。
■采访手记
如“税收服务10条”落实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免审即享,用税务大数据为企业直达快享再提速,线上办税足不出户轻松办理;“电力10条2.0”升级线上办电服务、信用办电服务以及“双碳”数字化应用;“工业快批10条”针对加快开工手续办理等十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行信任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