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如何践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

随着食品安全法治化进程,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社会和行业焦点。2015年农业部出台《全国兽用抗菌药及禁用兽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方案》,2017年9月出台《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发起“科学使用兽用抗生素”百千万接力公益行动;2018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又下发《关于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由此可见,在不断升级“减抗行动”的大势下,践行“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百千万接力公益活动,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的责任和义务。

一、当前规模化猪场使用抗菌药的盲区

在养殖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养殖场在选药、用药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二是使用广泛,几乎在猪的每个生产阶段都使用一个星期以上的药物,极易使内毒素在动物体内蓄积,形成免疫抑制;

三是不了解药物的安全性,随意配伍滥用药物,使动物产生耐药性;特别是有些药物配伍使用不仅不产生协同作用,有时还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加强毒性,从而加大了用药风险,形成的耐药菌不利于动物健康生长;

四是迷信进口药和新特药。哪怕是药物成分不明确,只要号称新型药品就用,这种用药的观念亟待改变;

五是不按规定疗程用药。一两天给猪用药效果不理想便立即更换药物,用药一次好转了就停药,此时动物体内仍有细菌存在,停药后这些细菌有可能复活,并大量繁殖,导致动物疾病复发难以治愈;

六是不注意给药途径,饮水给药的拌料给药,饲料拌药不均匀,有些猪吃到了过多的药物,引起中毒,特别是那些安全范围比较窄的药物,结果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耽误治病的进程。

因此,切实解决养殖场滥用、乱用抗菌药的现象,是推进绿色养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图片取自网络)

二、正确认识并分辨抗菌药物

在养殖过程中要提高养猪效益,生产安全优质的猪肉,必须严格规范猪场的科学用药方法,掌握抗菌药的分类和抗菌机理,了解药物的抗菌谱,掌握用药原则,明确用药目的,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科学使用。

常用抗菌药分类表

三、落实兽用抗生素减量化行动

恒通动保“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百千万公益接力活动

兽药除了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外,科学选药、规范使用抗菌药,才能发挥调节动物生理机能、促生长和繁殖,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针对规模化猪场不懂或者过份依赖抗生素、使用抗菌药的现状,特提出规模猪场动物诊疗人员如何在临床中减少或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具体措施?

1、正确诊断猪场发病

正确的诊断是制定合理治疗的基础,科学选择最佳药物,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实现“药到病除”。

猪只的发病症状包括:猪群的共同症状和个体症状,发病猪群的整体和个体情况,精神状况,发病猪只的体温、运动、姿势、粪便干硬、尿液颜色、呼吸频率及了解猪场以前的发病史等。查明病因(有条件时应进行实验室检测),作出正确诊断。

因此,诊疗人员应根据生猪疫病流行病学的发生规律、猪只发病症状、免疫情况、饲养管理及发病史,实验室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切不可盲目猜测,胡乱用药。

2、治疗以减量使用兽用抗生素为原则

治疗时要建立用药记录及猪只病历卡,记录治疗情况、用药效果。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同时制定备用方案,以便在临床治疗中及时矫正、修改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治疗与预防相结合,推行“治未病”的指导思想,防止疫病的发生,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

3、科学减量、规范使用抗菌药

一是要依据治疗原则科学选择药物。在确定病因后,应及时选用低毒高效的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如病毒性感染给予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或中药提取物、细菌性感染给予抗菌素的化药等;临床症状不明显,暂时不能确定病因时,则须随机选择部分病猪分组进行药敏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治疗用药,迅速开展治疗;

给药途径要考虑机体因素、病理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如内服给药,药效易受胃肠道内容物的影响,给药一般在饲前,而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在饲后喂服;不耐酸碱,易被消化酶破坏的药不宜内服;全身感染注射用药效果好,肠道感染采用口服用药效果好;

三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用药,如休药期,保障食品安全、人类健康。

4、合理配伍用药

临床治疗时,要根据猪病的体质、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等情况,灵活地选择药物。正确地配伍用药,可达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因此,动物诊疗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兽药的性质、适应症和用途、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以及不同兽药之间协同、中和、拮抗作用等知识,以利于在临床诊疗时,正确使用配伍药物,科学组方,提高疗效。

另外,临床用药时建议采取中西结合疗法,减少抗菌药的使用。西药虽具有效成分含量高、作用迅速、疗效快等优点,但多数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造成有时按“用量”进行治疗达不到临床治疗效果;如果配合中兽药治疗,往往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和效果,西药和中兽药在临床上应尽可能配合使用。

例如:发病猪群体温在40℃左右,采食量略有减少时,处理方案:天之莲+莫速欣,天之莲可以清热解毒,使猪体温慢慢降下来,莫速欣可以有效杀死细菌感染后的炎性因子,中药和西药联合用治疗效果更明显。

5、临床标本兼治

临床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即为标,病原才是疾病的内因,即为本。在临床诊疗时一定要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根除病患,让患畜早日康复。如猪感染弓形体引起的发热(猪多数疾病都有发热症状),在使用退热药物后,可能出现退热“治愈”的假象,这时如果没有结合使用磺胺类药(副嗜康)或其他控制弓形体的药物,就会出现病情反复或延长,甚至进一步恶化,引起猪只死亡。

同时,在猪病治疗中切不可突然停止用药,要及时巩固或配合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在第一次用药后,如果病情明显好转时,应按疗程进行巩固性治疗及兼顾调节和恢复机体的生理机能,缓解或消除某些严重症状,那么恒通动保的激活免疫力的国家专利系列科技产品“平衡健”,通过调节动物生理机能、食疗激活免疫器官发育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发挥,净化动物机体内环境,使动物快速恢复健康,从而杜绝频繁使用兽用抗菌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6、加强饲养管理

总之,规模化猪场兽医应全面掌握和应用现代畜牧兽医科技知识和手段,规范使用药物,科学使用抗菌药,做好疾病防控,从而带头落实好国家“规范和减少使用抗菌药”用药号召,助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THE END
1.如何响应国家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如何响应国家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随着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国家开始了抗菌素减量行动。就我所知 ,我国是一个畜牧大国,也是一个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药21万吨,有9.7万吨用于畜禽养殖业,占46.1%。那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323/11/28718686_1118086476.shtml
2.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工作方案.docx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工作方案.docx 5页VIP内容提供方:scj1122113 大小:12.31 KB 字数:约2.3千字 发布时间:2022-08-26发布于四川 浏览人气:47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工作方案.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817/7116065055004154.shtm
1.“减抗”三方经验谈——贵州省探索蛋鸡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减抗”意识的形成,需要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有效宣传。近年来,贵州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规范兽药使用知识培训、规范用药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等活动。组织兽药法律法规、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使用知识等培训班26期、培训1.8万余人次、印制兽药使用知识宣传资料4.3万余份。 https://www.farmer.com.cn/2024/11/15/99969854.html
2.关于做好当前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工作的通知以生猪、家禽、牛、肉羊等畜禽品种为重点,稳步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以下简称“减抗行动”),切实提高畜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安全、规范、科学使用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十四五”时期全镇销售每吨动物产品兽用抗菌药的使用量保持下降趋势,肉蛋奶等农副产品的兽药残留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动物源性细菌...https://www.shanghang.gov.cn/xz/cxz/xxgk/ml/202205/t20220530_1900483.htm
3.中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政策不断出台,2020年行业使用量为3.28万吨...为此,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兽用抗菌药减量化的政策,如《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减少药物在饲料添加剂中的使用,以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112/989180.html
4.减抗限抗动真格!首批全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试点养殖场名单公布...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开始动真格了!3月2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征求<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要求2020年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或将退出市场。 不到半个月时间,农业农村部印发《2019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并公布了首批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3/30/c206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