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儿童不能使用的药物,那就不得不提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诺氟沙星(也称为氟哌酸)、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后缀里包含“沙星”的这些药物。
这类药物抗菌作用强大,在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效果显著。临床上很多人拿来给成人治疗腹泻(也就是拉肚子)。
我们设想这么一个场景:小孩子拉肚子了,奶奶想起以前自己拉肚子的时候,医生给开的一个药丸(某喹诺酮类药物),吃完效果挺好的,吃了两顿自己拉肚子就好了,药还剩下不少,要不给孙子喂一点?
这个是绝对不行的!
查看各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品说明书,你都会看到这么一句话:禁止18岁以下患者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喹诺酮类药物会影响儿童软骨发育,导致儿童骨骼畸形。
二、氨基糖苷类药物
说氨基糖苷类你可能不是很熟悉,这类药物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有些人简称为“消炎药”),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等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而且这个不良反应是不分年龄阶段的,也就是说,即便是成人患者使用这类药物,使用前也应该权衡利弊方可,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说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你可能觉得莫名其妙,那我就通俗一点说几个耳毒性和肾毒性的具体症状。
氨基糖苷类可以引起的耳毒性是指眩晕、恶心、呕吐、站立不稳、耳鸣、听力减退、甚至是永久性耳聋!
肾毒性一般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严重的会引起肾功能不全及肾功能衰竭。
三、氯霉素
口服的氯霉素其实在临床上已经比较少用,氯霉素在新生儿及早产儿中应禁用,儿童时期应慎用,因为氯霉素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肝功能衰竭等。
四、四环素类
这类的药物也比较少用了,当年在学药理学的时候,因为氯霉素和四环素引起的症状比较典型,反而印象很深刻。四环素类药物基本都是一些老药,比如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四环素类药物8岁内儿童禁止使用,因为会引起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还有牙釉质的发育不全以及黄染,这个黄色的牙齿有终生不退的可能,也就是说,小时候不小心吃了这类的药,有可能一辈子有一口大黄牙。。。
五、驱虫药
比较常见而且有名的应该就是中美史克公司出产的阿苯达唑了,这个药也叫史克肠虫清,进口药还便宜,驱虫效果不错,只要一次吃两颗就可以了(味道还不错)。但是,这个药2周岁以下儿童禁用。
一般而言,目前小孩子主要使用的安全退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为什么不用其他的退热药呢?今天我来扒一扒为什么其他的退热药不安全。
阿司匹林,这个算是早期退烧药的经典了,现在没什么人用来退烧,反而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阿司匹林在新生儿禁用,在12岁以下的儿童流感或水痘时禁用。这个药容易引起儿童雷耶斯综合征,表现为发热、惊厥、频繁呕吐,最终昏迷及肝功能损害。
尼美舒利,这个药其实现在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止痛,基本也没什么人拿来退烧了,它主要的副作用是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出血及穿孔。
吲哚美辛(也叫消炎痛),因为这个药也有栓剂(叫吲哚美辛栓),有些人会把这个药和我们平常用来给孩子塞屁股的小儿退热栓(对乙酰氨基酚栓、布洛芬栓)弄混掉,所以拿出来说一下,以免弄混,这个药也有退烧作用,但是因为儿童对本品较敏感,也有使用本品后激发潜在性感染而导致死亡的报道,所以临床上不用来儿童退热。
氨茶碱这是个什么药呢,这是个平喘药,在临床上使用也算比较广泛,但儿童应该慎用,过量服用容易引起中毒,出现心动过速甚至因此休克死亡。
中国人很喜欢给小孩子吃中药补品,有一些补品小孩子应该谨慎使用,比如人参、人参蜂王浆、冬虫夏草等,这些补品容易引起儿童性早熟,不要认为小孩子性早熟没什么大不了了,性早熟严重影响孩子身体发育及产生各种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