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即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脓尿。
1、车前子粥
出处【摘录】《肘后方》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处方】车前子1~30克粳米100克
煎服法:将车前子用布包好后煎汁。再将粳米入车前子煎汁中同煮为粥。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温热食。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养肝明目,祛痰止咳。适用于老人慢性气管炎及高血压、尿道炎、膀胱炎等。
2、中成药-复方石韦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利尿通淋。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痛、下肢浮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3、祝谌予治出血性膀胱炎
下焦湿热:如化疗药物引起出血性膀胱炎见尿血,尿道灼热,小腹坠痛,口干苦,舌红苔黄,脉数之膀胱湿热证,可用萆薢分清饮合猪苓汤加味:
萆薢10g,乌药10g,菖蒲10g,益智仁10g,猪、茯苓各15g,泽泻10g,滑石15g,阿胶10g(烊化),
车前子10g(包),石韦15g,大蓟15g,白茅根30g
《医学心悟》卷四:萆薢分清饮
【处方】川萆薢6克,黄柏(炒褐色)、石菖蒲各15克,茯苓、白术各3克,莲子心2.1克,丹参、车前子各4.5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分清别浊,主赤白浊,淋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伤寒论》:猪苓汤
【处方】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9克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利水。治水热互结,邪热伤阴所致的发热,渴欲引水,或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先煮四味,取400毫升,去津,入阿胶烊消,分二次温服。
5、祝谌予治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泌尿系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以生育年龄的女性最为多见。临床分急性、慢性两期,急性期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小腹拘急胀痛,腰痛,口干口苦,舌红苔腻,脉弦滑等湿热下注证候,祝氏常用萆薢分清饮加味以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萆薢15g,菖蒲10g,乌药10g,益智仁10g,石韦15g,车前子10g(包),萹蓄15g,木通5g,生甘草5g。
如尿浊混浊,镜检见大量白细胞加土茯苓15g、败酱草30g;
腰痛腰酸加川断15g、桑寄生20g、菟丝子10g;
发热恶寒或往来寒热加柴胡10-15g、黄芩10g。
6、岳美中治肾盂肾炎及膀胱炎
郑某,女性,30岁,干部,1960年12月10日来中医研究院门诊治疗。患者于1957年3月间出现不明原因的尿频症状,每昼夜约13~14次,尿道烧灼痛,尿后且有数滴鲜血,当时诊断为急性膀胱炎。虽经治疗,但嗣后每年均有同样的急性发病2次;1960年2月间发作更重,除尿血、尿频、尿痛外,并有发热、脸肿及腰痛症状,尿培养大肠杆菌阳性,诊断为“肾盂肾炎”。经用中西药治疗后虽有好转,但尿频。、尿痛、腰痛及脸肿仍不时出现,有时更有头痛与失眠。此外,患者于1958年因子宫肌瘤作子宫部分切除术,术后月经尚调,但左下腹有时绵绵作痛。体检:脉滑数,舌淡无苔,面色略发晦,血压108/68毫米汞柱,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双肾亦未触得,膀胱位无明显压痛。尿培养大肠杆菌阳性,尿常规有痕迹蛋白,白细胞偶见,诊断为慢性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及膀胱炎)。中医诊为劳淋,用清补兼施法治疗。
处方:干地黃12克生黃芪12克车前子12克牛膝9克菊花9克茯苓9克泽泻9克猪苓9克枸杞12克陈皮4.5克甘草9克
处方:内托生肌散加味,补虚消瘀,利湿清热,方为:
生黄苠12克、丹参9克、天花粉18克、乳香9克、没药9克、生杭芍12克、滑石12克、木通3克、栀子3克、生甘草9克。
上方进退服半年,尿频、尿痛相继基本消失尿检常规正常、尿培养亦无细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