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反刍动物蛋白质替代饲料,其特殊的异味以及释放氨的速度太快,利用率低、危险性大。因此使用尿素时应有适量的、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利用膨化技术使淀粉通过机械作用,生成改性淀粉α-糊化淀粉。它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粘接功能,不仅使尿素扩散在其中,也可以将其它营养物质混合其中。一、常见的非蛋白氮产品的加工方法有以下几种
1.秸秆氨化法:将秸秆和尿素用塑料袋法、缸池法、堆垛法和氨化炉法等生产。但是这些方法使部分尿素以氨氮的形式挥发,大约损失30%左右;
2.尿素舔块:这种方法主要怕雨淋、潮湿和牛采食过量发生中毒;
3.包被尿素:经过特殊工艺,用营养物质和蜡类物质制成颗粒状包被尿素。
此外还有尿素浓缩料法等。
本文所述的是用膨化法加工的糊化淀粉尿素,在膨化腔温度为120℃~170℃、2.5~3.5MPa的压力下,实现淀粉的变性并对尿素包覆,同时使淀粉的糖醛基与尿素的氨基发生反应,形成复合物使氨释放速度变慢,而淀粉糊化后降解供能速度加快,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
二、饲用与注意事项经过检验糊化淀粉尿素的蛋白当量在70%以上,通过反刍动物饲喂的反复试验,效果很好。应用于奶牛可提高产奶量25.23%、用于肉牛增重可达36.35%以上,在牛羊鹿等草食家畜饲养业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膨化加工与工艺1.工艺流程:原料—粉碎—配比混合—膨化—冷却—粉碎—包装
原料与配方:2.原料的粉碎与混合:将玉米经过清杂和磁选去铁后通过0.1~1.5毫米筛孔粉碎机粉碎,将膨润土、食盐与尿素进入混合机混合。3.加工设备:锤片式粉碎机、混合搅拌机、提升机、冷却机各一台。
四、糊化淀粉尿素加工的质量控制
1.制作糊化淀粉尿素必须保证淀粉的质量,否则难以成功。玉米的执行标准:GB/T17890-19992级。
2.混合料的含水率在15~20%间。
3.膨化腔温度在135℃~145℃范围内,自动温控设置在140℃。
4.玉米淀粉的糊化度为80~90%。
5.环境要求通风良好、空气湿度70%为宜;生产场地清洁、干燥。
6.包装物:产品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对包装物的要求较严格,必须双层包装且内层密闭性要好、封口要仔细,不能漏气。
五、糊化淀粉尿素的加工重点是玉米淀粉糊化度的掌握:淀粉糊化=胶性的凝胶体,外观为酥脆棒状、淡黄色、肉眼细看多微孔。影响糊化度的因素为原料的粒度和含水率、膨化腔工作时的温度和膨化腔内的压力等。粒度小、含水率合适、温度为140℃、压力在2.5~3.5MPa时,糊化度就较高。这需要一定加工经验积累才能达到。蛋白当量控制略为简单,通过计算尿素的用量来达到控制目的。一般蛋白当量控制范围是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