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周鑫军
正文/4437字
陈昌福有话说
渔用和兽用兽药在使用中
存在哪些异同点?
摘要:本文内容是简要地介绍了渔用(水产用)和兽用兽药在使用中存在哪些相同与不同的特点,旨在帮助水产养殖业者深入理解使用渔用兽药的特点与方法,实现科学、精准和高效地使用渔用兽药,避免因为盲目地滥用渔用兽药,造成药物对水产养殖环境及水产养殖动物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渔用兽药;兽用兽药;用药方法;药物污染;质量安全
01
渔用(水产用)和兽用兽药的共同点
1.1关于兽药的定义
兽药(veterinarydrugs)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
无论是渔用还是兽用兽药,包括的产品内容主要用: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
1.2渔用和兽用兽药的管理措施相同
按照我国《兽药管理条例》中的规定,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的所谓渔用兽药也被纳入兽药管理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兽药研制,生产经营、进出口、使用和监督管理,均必须遵守《兽药管理条例》。也就是说,在我国无论是渔用兽药还是兽用兽药,其管理措施都是完全相同的。
02
渔用和兽用兽药在使用中的不同点
因为水产养殖动物和养殖陆生畜禽等动物的生活环境是截然不同的。水产养殖动物属于水生动物,而养殖畜禽动物属于陆生动物。因此,即使是同样种类的兽药,使用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养殖动物的疾病防控时,所采用的用药方法是有所不同的,而且对渔用兽药和兽用兽药用药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也是有所不同的。
以下仅以抗微生物药物、杀虫剂和消毒剂等几类兽药,对防控水产养殖动物与陆生养殖畜禽疾病时的使用方法与用药效果评价标准,进行简要地说明。
2.1渔用和兽用抗微生物兽药在使用中的不同点
首先,渔用和兽用抗微生物兽药的使用方法与途径是有所不同的。当采用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养殖陆生畜禽的疾病时,是可以采用定量注射(养殖畜禽)和饮水(养殖禽类)的途径给药的;而采用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水产养殖业者既难以对成千上万的小规格鱼、虾采用逐尾注射药物的方法给药,也不可能将抗微生物药物溶解在水体中后供水产养殖动物饮用药液给药的。对于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给与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其疾病时,几乎只能采用将抗微生物药物定量地添加在水产养殖动物的饲料中,制备成药物饲料后投喂患病的水产养殖动物,实施所谓的口服给药。
因此,为了确保对水产养殖动物投喂抗微生物药物后,能再药物的靶器官中达到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就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水产养殖动物制定出科学的用药系数(coefficientofadministration),并且在检测水产养殖动物致病性微生物药物敏感性的基础上,根据科学的用药系数计算除用药量,才能确保对水产养殖动物实现精准用药,最终获得良好的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
其三,对水产养殖动物投喂抗微生物药物,只能根据全池中吃饲料鱼类总体重计算用药量,而不能像对陆生养殖畜禽一样根据饲料量计算药物用量。这是因为陆生养殖畜禽均为恒温动物,春夏秋冬摄食饲料的数量是恒定的,而水产养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对饲料摄食量是会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水温的不同而变化的。而当不同温度条件下,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饲料的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据饲料量拌喂药物就难以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达到能抑制或杀灭致病性生物的目的了。
2.2渔用和兽用杀虫剂兽药在使用中的不同点
渔用和兽用杀虫剂的使用方法,除了对寄生于体内的寄生虫需要内服杀虫剂,将杀虫剂添加在饲料中一起投喂的要途径,是对水产养殖动物和陆生养殖畜禽的用药方法大致相同之外,对于养殖动物体表寄生虫的杀灭方法则是有差别的。对陆生养殖畜禽杀灭其体表寄生的寄生虫时,主要是采用能杀灭体表寄生虫的“擦剂”,而对于水产养殖动物体表(包括鳃部)寄生的寄生虫,则是采取的将带有寄生虫的水产养殖动物,放在盛有一定浓度杀虫剂药液的容器中浸泡,或者将杀虫剂用水稀释后直接均匀地泼洒在养殖水体中,以所谓全池泼撒的用药方法,驱除或者杀灭寄生在水产养殖动物体表的各种寄生虫。
此外,对于陆生养殖畜禽的寄生虫,养殖业者一旦发现有寄生虫寄生后,即可立即采用适宜的杀虫剂将其驱除或者杀灭;而对于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外的寄生虫,则需要根据季节、寄生虫的感染强度与感染率等,决定是否需要立即使用杀虫剂将其驱除或者杀灭。
因为能寄生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外的寄生虫种类是非常多的,几乎在任何时候、任何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内外,均可能查出或多或少的寄生虫。如果是人们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外一旦发现有寄生虫,就立即使用杀虫剂将其彻底驱除或者杀灭的话,就可能需要不断地使用杀虫剂了。而在养殖水体中长期大量地使用杀虫剂,无论对水产养殖环境造成药物污染,还是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质量安全,都是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因此,采用杀虫剂对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外寄生虫,需要采取特别慎重地的态度,一定要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使用杀虫剂。
譬如鉴于人们对锚头鳋生活史的研究结果,以及锚头鳋寄生在鱼体上的特殊习性,水产养殖动物在进入越冬前,要做到将寄生在水产养殖动物体表的寄生锚头鳋全部清除后,再将其水产养殖动物放入越冬池饲养越冬,事实上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对于已经寄生在越冬鱼体上的锚头鳋,药物是无法杀灭的,而且进入越冬期的锚头鳋在水产养殖动物越冬期间,是不会产卵繁殖的。因此,从锚头鳋对繁殖条件的需求而言,越冬鱼类上携带的少量锚头鳋也不会在越冬期间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危害。因此,对于此时水产养殖动物体表上寄生的少量锚头鳋,就无须采用杀虫剂将其杀灭。
2.3渔用和兽用消毒剂兽药在使用中的不同点
对渔用和兽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效果判定标准,则有比较大的差异。对于陆生养殖畜禽养殖环境使用消毒剂,可以采用喷洒、喷雾或者涂抹等多种用药方式,而且对于消毒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彻底杀灭养殖环境中所有细菌的判定标准。而对于水产养殖动物及其养殖环境使用消毒剂,虽然对水产养殖动物也可以采取一定浓度消毒剂药液实施浸泡消毒,或者是将定量的消毒剂置放于竹制的容器中后,挂在水产养殖动物食场周边,采用所谓“挂篓挂袋”的给药消毒方法,消灭对食场与周边水体中的部分微生物,而更多使用消毒剂消毒的方法,则是将消毒剂用少量水稀释后,直接均匀地泼洒在养殖水体中,即对整个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实施消毒处理。
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水体实施消毒剂消毒时,人们并不期待将养殖水体中的各种微生物均做到斩草除根,而使用消毒剂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消毒剂杀灭水体中部分数量的微生物,达到调节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目的。这是因为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对于水产养殖动物是否能正常生存都是具有特殊而重要意义的。如果养殖水体中微生物被消毒剂彻底消灭了,养殖水体就会成为一潭死水,连细菌或者浮游生物均缺乏的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都会急剧下降,这对水产养殖动物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水产养殖动物的水产养殖水体中使用消毒剂,不能用消毒陆生养殖畜禽养殖环境的消毒标准判断其消毒效果,无须对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实施赶尽杀绝,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水体实施消毒的目的,只是为了调节养殖水体中的各种微生物种群结构。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周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