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犬的巴贝斯虫病是一种由犬巴贝虫或吉氏巴贝虫引起的由蜱传播的血液寄生虫病。1岁以内的犬最易感染此病。
病因学此病由硬蜱传播。一旦感染,巴贝斯虫病原体就会在红细胞内繁殖。怀疑此病可经胎盘传播,且与幼犬的衰弱综合征有关。
病理生理学由于病原体在细胞中复制或因免疫介导或抗自身抗原的反应而寄生巴贝虫的红细胞被破坏,进而导致贫血。此病潜伏期一般为10天至3周。
临床症状伴有发热和嗜睡的急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虽然存在慢性感染,但不常见且没有特征性症状。伴随低血容量休克和缺氧的急性巴贝斯虫病可能导致猝死。另外,还可以看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的症状。因被感染的组织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临床可见轻度到重度的肺部疾病、呕吐、腹泻、溃疡性口炎、大出血、肌炎、横纹肌溶解以及中枢神经症状等的报道。
鉴别诊断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是鉴别诊断犬巴贝斯虫感染急性期的重要手段。但是,也应考虑病犬是否感染由蜱传播的其他疾病,如埃里克氏病、落基山斑点热。
诊断确诊是建立在感染红细胞病原体鉴定的基础上(图1.24)。通过间接FA测试得到的巴贝虫抗体效价也可确诊临床感染。因为红细胞内的病原体难于计算,所以临床上常通过抗体效价确诊疾病。根据实验室方法学,1∶80或更高的血清效价就足够诊断为犬巴贝斯虫病。要确诊巴贝斯虫感染,效价应达到1∶320或更高。
治疗/预后虽然许多药物都可用于巴贝斯虫病的治疗,但最有效的两种药是乙酰甘氨酸重氮氨苯脒和羟乙磺酸氧二苯脒,这两种药在美国都不允许使用。治疗后病原体仍可持续存在,所以该病很可能复发。一次性注射咪多卡二丙酸盐(7.5mg/kg,肌注)可有效治疗犬巴贝斯虫病。同样,硫酸双喹啉脲(0.25mg/kg,皮下注射,每天2次,间隔2天)也可消除临床症状。同时,2~3周时也应给予皮质激素(1~2mg/kg,每天2次)。如果犬巴贝斯虫感染引起了急性全身性损伤,则患犬预后不良。
临床报告显示巴贝斯虫病多发生于灵。虽然临床上并不常见,但也不能忽视此病。
预防因为没有用于巴贝斯虫病的疫苗,所以预防主要靠控制蜱。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常规使用抗蛔虫药和环境控制(虽然在欧洲有一种巴贝斯虫疫苗,有效率可达70%以上,但目前美国仍不允许使用疫苗)。
公共卫生尽管大家认为犬巴贝斯虫病对人没有危险,但是受感染犬确实是感染性病原体的携带者,病原体通过犬携带的媒介蜱与人接触。然而,在美国感染人类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米可提巴贝斯虫。这种感染通常比较轻微,可以自愈或用克林霉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