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作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摄食量大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近年来,鸡蛋中检出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磺胺氯吡嗪钠、磺胺间甲氧嘧啶等产蛋期不得用兽药和沙门菌污染鸡蛋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切实解决蛋鸡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兽药残留超标、细菌耐药性形势日趋严峻等问题,农业农村部紧紧扭住抗菌药这个影响鸡蛋产品质量安全的“牛鼻子”,2021年5月联合七部委印发《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把“一只鸡一枚蛋”列为专项治理的重点品种;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国产出每吨动物产品兽用抗菌药的使用量保持下降趋势,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兽药残留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动物源细菌耐药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蛋鸡抗菌药使用现状与安全用药成效
我国现代化蛋鸡养殖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迎来高速发展期,从1985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鸡蛋生产国和消费国。蛋鸡产业总体呈现“中小规模、大群体”的行业格局。2023蛋鸡存栏量11.74亿羽左右,鸡蛋产量大约284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36%左右;蛋鸡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全国居民年人均鸡蛋消费约18千克左右,人均消费鸡蛋约140枚/年。我国蛋鸡细菌病引起的死亡淘汰、蛋品废弃等问题,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据统,2020年我国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折合纯量3.28万吨,每吨动物产品(肉、蛋、奶、水产品)使用兽用抗菌药约为165克。山东是全国鸡蛋生产第一大省,2022年底蛋鸡存栏量达到2.1亿羽,鸡蛋产量300万吨,鸡蛋产量占全国的10.6%。
实现产蛋期安全用药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严格规范和科学审慎使用兽用抗菌药、养殖管理、科学的疫病防治体系、兽用中药、微生态制剂等抗菌药替代产品的研制应用和蛋鸡养殖减抗典型模式推广等方面。结合山东省蛋鸡养殖和抗菌药使用现状,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饲料企业、兽药企业和养殖企业都做了积极有效的试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引领作用,在全省开展蛋鸡安全用药行动
扩大蛋鸡细菌耐药性监测覆盖面,大力推进精准用药技术
精准把好蛋鸡健康养殖管理关口
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协同研发使用替抗新产品
尽管山东省在蛋鸡安全用药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法律意识、养殖场用药记录及监测工作积极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的疫病防治体系
法律意识薄弱
部分养殖场用药记录落实不到位,增加了监管难度
部分养殖户未记录兽药购买的详细信息,用药记录也有所遗漏、甚至忽视,这是导致鸡蛋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的重要因素。用药记录的缺失,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养殖用药情况,对产蛋期执行休药期的监管更无从谈起。
养殖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积极性不够
目前,能够主动开展耐药性监测工作的蛋鸡养殖场不多,细菌耐药性检测需要相应的场地、设备和人员,投入高,花费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养殖场不愿意开展检测工作。
针对目前山东省蛋鸡安全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求,需要聚焦树立未病先防理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用药安全交流活动,持续加强兽用抗菌药全链条监管和饲料非法添加药物专项整治,加快抗菌药绿色替代品研究,大力推广蛋鸡养殖减抗、无抗示范企业模式,扎实推进蛋鸡抗菌药减量化行动。
树立未病先防理念,坚持关口前移
把好饲养环境关,建立完整、实时、精准的环境监测数据库,对蛋鸡生长环境进行精准调控。把好营养关,深入研究开发蛋鸡健康营养调控型饲料,保证蛋鸡营养充足均衡,推广使用中草药提取物和酶制剂等投入品,提高蛋鸡免疫力,增强蛋鸡个体抵抗力和群体健康水平。把好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关,优化蛋鸡养殖场防疫条件包括物理隔离、消毒设施等,以降低传染病的风险。按照预定的免疫程序定期为所有蛋鸡接种疫苗,并对可能存在的污染区域采取有效的杀灭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各种传染性的疫病发生。
加大对养殖场户用药安全宣传,提高科学用药的自觉性
加强兽用抗菌药全链条监管和饲料非法添加药物专项整治
主管部门要严密监管兽药的生产过程,并加强对兽药经营的管理与监控,实施兽药经营追踪系统。同时,定期检查蛋鸡养殖场的饲养记录和抗菌药的使用状况。为了进一步推动养殖户规范使用抗菌药,还需增加对市场上鸡蛋的抽检频率,对于发现的问题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此外,要强化饲料添加剂的质量监管,包括对标签和说明书的严格审核及针对饲料中违法违规添加药物的专门整顿,这些都是解决鸡蛋中兽药残留超标的关键手段。
加快抗菌药绿色替代品研究,推动抗菌药减量化
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毒性低和不易产生耐药等优势,中兽药散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传统的散剂面临着起效慢、疗程长及剂型单调等问题,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蛋鸡集约化养殖的需求。常规微生态制剂产品也普遍面临效果不确切、作用机理不清晰等瓶颈问题。因此,亟需加强对兽用中药现代化和微生态制剂研究的投入,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显著疗效、质量稳定可控、安全性高的兽用中药和微生态产品。
着力打造现代蛋鸡产业样板,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无抗养殖”已成为现代蛋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确保食品安全与公众福祉的关键途径。然而,目前对于蛋鸡养殖户来说实现“无抗养殖”仍然是一个挑战性的任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过去长期依赖这些抗菌药来防治细菌性疾病,同时还受到地理环境、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导致“无抗养殖”效果有所差别。因此,要实现真正的绿色健康养殖还需要整个蛋鸡行业的共同协作、不断探索和因场制宜。要按照《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求,积极推广一些依靠先进养殖理念建立起来的具有示范效应的蛋鸡养殖企业作为典范,从而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加速我国蛋鸡养殖业整体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