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1教育观念落后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中兽医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过程中根深蒂固,授课过程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也只注重课堂讲授的内容,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脱离了临床的应用与实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兴趣的培养。
1.2教学内容繁杂、抽象
中兽医学内容繁多,主要包括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为主的基础理论,以及病因、四诊、防治法则、中药、方剂等多个内容。且其中诸如阴阳五行等内容语言晦涩、抽象难懂,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而同时由于近年来课程学时数的不断缩减,现有的课时亦不能满足对全部教学内容的讲授工作。如何精炼教学内容,授课语言通俗易懂,是摆在中兽医学课程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1.3教学方法落后
2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2.1更新教育观念
2.2优化教学内容
2.2.1删繁就简,精炼教学内容
2.2.2重点突出,强调现代研究成果
由于中兽医学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的经验总结,而缺少现代科学的验证,这也是近年来中医学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经过现代科学验证的一些理论知识要重点强调,比如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中,哪些是现代研究证实的,哪些又是经过实验研究后证明是古人对药物功能的误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兽医学的现代研究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进教学方法
2.3.1对比式教学法的应用
2.3.2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学;实习基地建设;卓越计划;教学改革
随着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我国的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性话题,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而兽医公共卫生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一是共患病问题;二是动物饲养中药物添加、动物屠宰加工以及动物性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兽医学与人类医学之间互相渗透,其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安全服务[1]。培养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人才一直是农业院校的培养重点,北京农学院作为都市动物医学特色鲜明的新型都市型、复合型、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亟待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而实习基地建设正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教育平台,国内外的实习教学经验证明,在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实习,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实践,学生对兽医公共卫生的工作内涵有了真实的体验,深入理解动物检验检疫、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意义及宠物临床的工作技能、管理措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和提高创新能力,并且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找准定位,从而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和职业规划。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2]。技能型兽医人才的培养最终要求实现岗位实际操作,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本着学生需求使得实验室功能发挥最大化。
1.完善基本技能训练所需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要围绕兽医公共卫生基本实践技能进行组织,整合建立市级动物类本科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规范管理,明确分工,有效运行,以满足学生实习和分组的要求。
2.实验室的建设。除了常规的能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的实验室外,还建立了满足兽医公共卫生防疫要求的兽医安全实验室,保证了学生的实习操作的安全,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兽医公共卫生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并进行操作技能规范性训练。
3.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实训教师队伍的要求:实训指导教师需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与学生的良好的沟通能力。
4.完善实训成绩考核。考核的目的在于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以口试代替之前的写报告的方式,以此来督促学生重视实训的过程,考核标准的设置以客观、准确、简单易行为原则。同时总结教学经验,评价与改进教学工作。
三、校外实践培训基地建设
1.校外实践基地的选择。我院从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单位和北京市的龙头企业中,进行筛选建立了符合兽医公共卫生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本着以下原则:①着眼长远规划,把握近期效应,从教学环节来看,校外实践基地应是有影响力、具有规模的企业单位,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校和企业有共同的合作意向,确定为稳定的教学基地。②促进学校、企业单位的双赢,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实施不仅要符合“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的校方利益,还须兼顾企业的利益,即实践基地单位通过与高校的联系,也能为企业带来发展,为其经营带来效益。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有益的“双赢”的互动联系,使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稳定运行下去。③责任人制度,为了保证实践基地的有效运行,双方要指定专人负责联系。校方聘请基地的老师为学生实践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建立在校教师实践基地的巡视制度,保证每周每个实习点都有老师亲临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护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
2.实现多层次的校外基地建设。经过多方考察和筛选,我院先后与顺鑫集团、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药品检定研究院、伟嘉兽药研究院、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宠福鑫宠物医院、北京美联众和动物医院集团、亚福动物医院荣丰医院、亚福动物医院白广路医院建立了北京农学院兽医学教学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涵盖了基础兽医学科、预防兽医学科和临床兽医学科方向,同时又与兽医公共卫生紧密联系,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特种专业技能培训,对提高学生多种实际技能和综合能力非常有益,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的责任感。
3.实践基地促进校内教师技能的提高。校外实践基地也是教师接触社会实际的窗口,我们利用实践基地的条件,在教师跟踪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能促进年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学院的教师以博士或硕士为主,理论基础好,还能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
四、建立实践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实践基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学生实践的效果。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派指导教师,基地负责人(联系人)和指导教师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学院每年组织开展优秀示范专业实践基地、优秀基地负责人、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对实践基地工作成绩进行科学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实践基地的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和指导。
2.基地负责人(联系人)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关系的维护,包括签订每年接受学生的合同,确定联系会议、交流访问事项,了解掌握实习基地的状况,对师生实习活动期间的数据、文件、照片、文字等资料进行保存。将实践基地的有关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学院领导汇报。
3.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按照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的特点,对实践内容进行规划,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监控,协助基地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实习计划和总结。
4.学生考勤与监督。向实习单位提出要求,严格执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严格考勤,同时学生也要对指导老师进行监督和巡视记录。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勤、任务完成情况、能力进行评价;学生要对自己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和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内容以及对校内外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学校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双方的评价报告,完成实结,为实习基地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
校内外实践教学培训提高了学生生物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动物疫情的标准实验操作技能,强化了学生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理念,通过系统的操作训练,学生了解了不同动物疾病、疫病的处置方法,提高了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玉臣,马俊飞,李长海,江明春.兽医公共卫生与人的生存安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0)):88-89.
[2]韩杰,尹荣焕,韩小虎.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J].学园,2015,31:58-59.
[3]王建国,赵宝玉.强化实践教学,打通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最后一公里”[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1):231-231.
[4]杨亚会,史旅华,张友兵,汤德强,胡志慧.基于“卓越计划”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2,32(6):45-48.
StudyandPracticeontheDevelopmentofthePracticeBasesAssociatedwith“veterinarypublichealth”atInsideandOutsideoftheUniversity
SUNYing-jian,LIQiu-ming,LIHuan-rong,YANGZuo-jun,SHENHong
(BeijingUniversityofAgriculture,Beijing102206,China)
关键词:动物医学;学分制;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S858.9-4文献标识码:A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施的多为不完全学分制模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学年学分制,它是一种融学年制和学分制主要特征于一体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学期计划开课和灵活选课制,实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动物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强调实验技能和兽医临床技能的训练。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占有极大的比重。此外,从2010年起我国开始执行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这就更加要求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然而,由于动物医学教育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更新快,使得动物医学教育必须长期保持较高的投入比例,而在学分制模式和有限的经费情况下,为了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对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改革。
1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2.1修订教学计划,调整实践教学环节比重
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重点,在培养方案中应该占有较高的比重。通过增加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实践教学,除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解剖、动物尸体剖检技术、石蜡切片制作技术、显微观察技术、细菌的培养分离和鉴定技术以外,还应加强兽医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将原来的实际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由21.5学分提高到25学分,新增《宠物美容》和《动物医院门诊实习》等实践课程以及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把兽医诊疗实习纳入临床实践教学计划,对毕业生产实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
2.2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自身办学特点,结合实践教学实际,及时修订实践教学大纲与实践类教材,规范仪器设备使用和实验室管理等制度,完善实践教学授课日志、实验室日常工作记录、大型设备使用记录等实践类教学管理日志;建立相应的考勤和考核体系,监控实践教学效果。实践类课程考核不能用一张试卷定成绩,而应将基础知识、平时表现、实践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考核制度。这样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块
2.4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加大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构建“科学研究型”、“服务与管理型”、“生产应用型”三种类型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各类实践教学的需求,并健全“条件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机制和定期评估机制,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行与发挥最大的作用。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论文摘要:现代兽医行业科学发展信息化产业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更追求的是生活的高质量,追求的是安全与健康。因此,对肉、蛋、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禽流感在全球泛滥,口蹄疫在世界各地蔓延,甲型H1N1流感正横扫五大洲,疯牛病正在一步步入侵人们的脑细胞。除此之外,猪瘟、鸡新城疫等古老的疫病又以新的流行方式威胁着畜禽,猪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也正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人们越来越重视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诊断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症防治等内容。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影响,中兽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在古代中兽医为我国畜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社会发展,中兽医只有调整适应当前形式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意识到我国现代兽医发展不仅起步晚,而且由于各种社会原因道路十分曲折,进步缓慢,尽管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兽医行业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以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是当代兽医行业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适应新形势要求,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浪潮将现代人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每个行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潮流,才能在发展中进步,在发展中提升。因此,兽医行业也要树立起与时俱进的观念,在行业中推进信息化的进程。
建立行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网络建设。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兽医行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这个信息库集疫情预防、疾情治疗、案例分析、技能提升、疑难问题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将信息及时地向网络传送,全国各地的政府、研究所、大学、企业、防疫站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到这些数据,以进行市场预测和生产决策,享受信息化的便捷。
同时加速推进兽医行业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加强标准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以各省兽医行业信息中心为枢纽,上联农业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县乡的兽医行业信息网络体系,并使兽医行业信息网络与畜牧业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
营造集群效应,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每个行业都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兽医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并用以指导生产和工作,加快产业配套建设,增强发展科学性,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营造集群效应,加强群防群治,在当代是兽医发展的趋向和机遇。过去群体防治一直被认为是中兽医的弱项,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自身健康的重视,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进行防治所引起的各种问题迫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代替药物。而中草药源于天然,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的特点必然成为人们寻求的趋势,这就为中兽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而通过群防群治形成产业化发展,则是兽医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首先要从根本上树立产业化理念,具有超前意识,由“单打独斗”向形成产业为主转变。随着畜产品短缺时代过去,以及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兽医的行业要求也逐步提升。而小规模的发展,独立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全局统筹的大方向,“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动作,才能提升全局的“战斗力”,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才能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应对疫病的发生,也只有资源共享了,才能提升全队的业务素质,这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兽医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保障生畜及人身的健康安全。
重视行业薄弱环节,提升应对能力
每个行业的自身发展都有缺陷和不足,在我国兽医体制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和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等问题,影响了行业长远发展和社会应对能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重视行业薄弱环节,可从几下几方面入手:
完善健全兽医行业工作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加强乡镇兽医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如今的基层兽医技术人员,不仅承担了畜禽疾病诊治任务,还肩负着新技术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责任。由于兽医社会地位偏低且专业性特强,难以从社会上吸纳到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不得不采取“近亲繁殖”和“自我膨胀”的方式解决,“子承父业”、“半路出道”的现象比较多见。他们之中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吸纳能力较差,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很难适应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因此必须加大乡镇兽医和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兽医业务综合素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质量。应该在行业中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摘要]目的: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穴位形态学研究的状况。
方法:从大体解剖、巨微解剖和显微解剖方面对此时期穴位形态学的文献报道作一综述。
结论:目前对穴位形态学结构尚未统一认识。
[主题词]穴位/解剖学和组织学SurveyofStudyonAcupointMorphologyinRecentYearsSunZhihong1,HuGe2,ZhaoHuiying2(1.DepartmentofBiology,Yan'anUniversity,Shaanxi716000,China;2Collegeof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Medicine,Northwest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ofAgricultureandForestry)[Abstract]PurposeTointroducesurveyofstudyonacupointmorphologysince1980s.MethodsReviewtheliteratureandreportsonacupointmorphologyingrossanatomy,lensanatomyandminuteanatomy.ConclusionThereisnotunifiedrecognitiononacupointmorphologicalstructures.
[Keywords]AcupuncturePoints/anat
祖国医学认为,穴位是经脉的“脉气所发”(《素问气府论》)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灵枢九针十二原》),即穴位是经络气血聚集体表、施行针刺的特定部位,是针灸的刺激点和针灸治疗的基础,是内脏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的感觉点和反应点,也是诊疗疾病的反应点和刺激点。穴位与经络、脏腑、气血活动有密切关系,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阐明经络实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穴位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有一定联系,穴位存在感受器和效应器,初级传入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是联系穴位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及内脏的桥梁。因此,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有助于阐明穴位作用机理及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有利于沟通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免疫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本文从大体解剖、巨微解剖及显微解剖角度,对穴位形态学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1穴位的大体结构
2穴位的巨微结构穴位的巨微结构是大体形态结构向显微结构过渡的中间环节,是借助于放大镜或解剖放大镜(5~25倍)观察穴位的结构特点,分辨其神经、血管、淋巴及筋膜等组织分布。余氏等通过对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不是由一种组织构成,而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共同参与穴位的传导作用,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6,7]。
3穴位的显微结构
穴位的显微结构是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穴位的结构,分辨其神经、微血管及淋巴管分支等组织分布。Croley[8]认为穴位区真皮比非穴位区多1倍,每个真皮含有明显的毛细血管袢,袢外包有交感神经,穴位上高的电传导性可能与含有交感神经的较密集的真皮有关。Zerlauth等[9]通过对神门、足三里等穴位组织学观察,发现在真皮皮下组织边界,穴位和盲点区之间存在明显组织学差异,穴区可见一条静脉、一条动脉及其伴行的神经纤维,在盲点区未见这种“特异性束状”结构。证实了在穴位下有血管神经束通过体浅表筋膜的孔道,伸向深部的有关“血管―神经束穿透体浅表筋膜”的假说,并且发现血管壁较窄的中膜内有较宽的内皮下结缔组织。席氏等[10]在穴位处的表皮中发现缝隙连接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皮肤,认为表皮细胞间丰富的缝隙连接将导致该处皮肤导电性增加。王氏[11]等发现低阻区小神经束、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与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差异,亦即低阻线下皮肤中神经成分显著多于对照组区。Kerdall[12]在动物和人体上观察到穴位上有较多的肥大细胞、小淋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9970577)
4参考文献
2胡佩儒.手少阳三焦经主要穴位与周围神经的关系的局部解剖学研究.中国针灸,1987;7(3):25
3徐明海.穴位组织结构与针刺作用基础的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89;8(3):28
4沈雪勇,党瑞山,陈尔瑜,等.胃经腧穴与结缔组织结构和钙元素富集关系.中国针灸,1998;18(10):595
5党瑞山,沈雪勇.手太阴肺经穴位与结缔结构的关系.上海针灸杂志,1997;16(4):28
6余安胜,赵英侠,严振国,等.足三里巨微结构形态观察.
针刺研究,1998;23(1):76
7余安胜,赵英侠,严振国,等.三阴交巨微结构的形态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8;15(6):5
8GroleyTE.Histologyoftheacupuncturepoint.AmerJAcupun,1991;19(3):247
9ZerlauthB.针刺穴位的组织学.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5(5):36
10席时元,樊景禹.狗肢体穴位皮肤结构的定量形态学研究.解剖学报,1993;24(3):329
11王仲涛,吴淑兰,曹玉纯,等.对循经低阻线皮肤的光镜与电镜观察.针刺研究,1990;15(1):85
12Kendall.针刺的科学基础(第一部分).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1;13(1):40
13陈良为.小鼠拟经络线皮肤内神经肥大细胞联接的发现―光镜与电镜研究.神经解剖学杂志,1987;3(2):253
14王俊明.人皮肤经络线SP和VI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与肥大细胞关系的光镜与电镜研究.神经解剖学杂志,1986;2(1):79
15刘忠国.从一个特殊病例看经络实质.上海针灸杂志,1998;17(6):2116费伦,承焕生.经络物质基础及功能特征的实验探索与研究展望.科学通报,1998;43(6):659
17木村通郎.从针刺附着组织的超微结构探针刺伤害性刺激的机理.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6):46
18林继海.人体皮肤经穴处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形态学的免疫组化的观察.河南中医,1989;9(1):2
19山国鉴照.循经感传现象与淋巴管的机制探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18(2):16
20严振国,余安胜,赵英侠.神门穴位显微结构的研究.针灸临床杂志,1996;13(1):29
21严振国.穴位CT断面扫描图像解剖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22余安胜,赵英侠,严振国.足三里穴的显微结构.中国针灸,1999;19(1):27
23范黎,徐明海,陈修贵.不同腧穴的神经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上海针灸杂志,1999;1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