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北京2023版)

北京市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

一、生产场所(共18分)

序号

核查项目

项目编号

核查内容

评分标准

1.1

厂区要求

1.1.1

1.厂区不应选择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2.厂区周围无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如:农田、植物虫害、垃圾站等)。3.无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如:建筑工地、化工厂等)。4.各类污染源难以避开时应当有必要的防范措施,能有效清除污染源造成的影响(如:通风设施的进风口附近不应有污染源,垃圾应妥善存放、及时清理,废弃物设施应设置在合理的方位,避免虫害、废气、粉尘等污染进入车间等)。5.《生产加工场所及周围环境平面图》与实际一致。

符合规定要求。

3

有污染源防范措施,效果不明显,可通过改善防范措施有效清除污染源造成的影响。平面图与实际不一致。

1

无污染源防范措施,或者污染源防范措施无效果。

0

1.1.2

1.厂区环境整洁,无扬尘或积水现象。2.各功能区划分明显,布局合理。《生产加工场所及周围环境平面图》与实际一致3.生活区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防止交叉污染。4.厂区道路应当采用硬质材料铺设,厂区绿化应当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距离,植被应当定期维护,防止虫害孳生。

厂区环境、布局、功能区划分、绿化带位置及维护等略有不足。平面图与实际不一致。

厂区环境不整洁;厂区布局不合理,或者生活区与生产区未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并存在交叉污染。

1.2

厂房和车间

1.2.1

1.应当具有与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厂房和车间;厂房和车间面积,应当与生产设备、产能和人员数量相匹配,避免产品过度堆积,人员拥挤等。2.根据生产工艺及清洁程度的要求合理布局和划分作业区,避免交叉污染。应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不同洁净度区域之间应完全分隔且门窗必须采取控制开启的措施,在生产过程中有效防止交叉污染。

进入不同洁净度区域的人员和物料出入口应当分别设置。3.厂房内设置的检验室应当与生产区域分隔。4.《功能间布局图》与实际一致。

作业区布局和划分存在轻微缺陷。布局图与实际不一致。

厂房面积与空间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或者作业区布局和划分不合理,或者检验室未与生产区域分隔。

1.2.2

1.车间保持清洁,无霉变、涂料脱落、积水、积灰、结蛛网等现象;2.顶棚、墙壁、门窗和地面应当采用无毒、无味、防渗透、防霉、不易破损脱落的材料建造,结构合理,易于清洁;当车间内设施有破损时,应及时修复,不应采用不易于清洁消毒的材质临时替换或遮盖(如用钢板、木板等遮盖破损地面等)。3.顶棚结构不利于冷凝水垂直滴落,裸露食品上方的管路应当有防止灰尘散落及水滴掉落的措施;4.门窗应当闭合严密,不透水、不变形、不易碎,并有防止虫害侵入的措施;5.地面、墙壁应当平坦防滑、无裂缝、避免易隐藏污垢的死角、直角弯等;

6.不得在食品生产、加工场所贮存列入添加或者可能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品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名录的物质。

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

1.3

库房要求

(注:库房不在厂区内的,按本条款要求核查,并记录仓库地址。)

1.3.1

1.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的数量、贮存要求相适应的库房;2.与《生产加工场所及周围环境平面图》《功能间布局图》中标注的库房一致。3.库房整洁,地面平整,易于维护、清洁,有照明、通风及防止虫害侵入、藏匿等设施。4.必要时库房应当设置相适应的温度、湿度监测、控制等设施。

1.3.2

1.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应当依据性质的不同分设库房或分区存放。2.应设置待检区、合格区、不合格区、留样区等状态标识。3.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物料应当分别安全包装,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做好标识。4.非生产物料(员工自用等),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或物料,回收食品,不合格品,废弃物料等与生产用物料或产品不得混放;药品、保健食品及其专用物料不得与食品混放;应进行显著标示或者单独存放在有明确标志的场所。

物料存放或标识略有不足。

应当标示、标识或单独存放的物料,未按要求存放,物料无标识或标识混乱等严重不符合规定的情形。

二、设备设施(共36分)

2.1

生产设备

2.1.1

应当配备与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符合生产工艺以及控制生物,物理和化学污染的需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当满足生产加工的要求。

个别设备的性能和精度略有不足。

生产设备不能满足生产加工要求。

2.1.2

生产设备清洁卫生,直接接触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设备、工器具材质应当无毒、无味、抗腐蚀、不易脱落,表面光滑、无吸收性,易于清洁保养和消毒。

设备清洁卫生程度或者设备材质略有不足。

2.1.3

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良好,并做好记录。用于监测、控制、记录的设备应当建立清单并定期校准、维护,保留记录或报告。停用的设备需标注清晰,不影响正常生产。所有生产设备应有清晰的标识。

维修保养、清单、标识、记录略有不足,或者个别监测设备未校准。

无维修保养记录,3个及以上生产设备无标识、无监测设备清单,或者监测设备无法满足规定要求;或者3个及以上监测设备未校准。

2.2

供排水设施

2.2.1

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应当符合GB5749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符合相应规定,必要时应制定实施加工用水的日常监测计划。食品加工用水与其他不与食品接触的用水应当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避免交叉污染。各管路系统应当明确标识以便区分,水路应标明流向,不同用途的水路应标识用途。

供水管路标识略有不足。

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者供水管路无标识或标识混乱,或者供水管路存在交叉污染。

2.2.2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排水畅通,便于清洁维护,且满足生产的需要。室内排水应当由清洁程度高的区域流向清洁程度低的区域,且有防止逆流的措施。排水系统出入口设计合理并有防止污染和虫害侵入的措施。排水系统应及时清理,不应有垃圾和异味。

2.3

清洁消毒

2.内包材清洁消毒设施

3.生产过程中必要的清洁消毒设施或措施

4.工器具清洁消毒设施5.车间清洁消毒设施6.生产设备清洁消毒设施7.更衣室、更衣柜清洁消毒设施8.工服、鞋靴清洁消毒设施等。

清洁消毒设施略有不足。

清洁消毒设施严重不足,未评价清洁消毒效果,或者清洁消毒的方式、用品不符合规定要求。

2.4

废弃物存放设施

应当配备设计合理、防止渗漏、易于清洁的存放废弃物的专用设施,必要时可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清洁作业区内应使用非接触式废弃物收集装置。车间内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容器应当标识清晰,不得与盛装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混用,并及时清理、清洁。

废弃物存放设施及标识略有不足。

废弃物存放设施设计不合理,或者与盛装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混用。

2.5

个人卫生设施?

1.生产场所或车间入口处应当设置更衣室。2.更衣室应当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污染工服鞋靴应与洁净工服鞋靴分开放置;更衣室应标示更衣流程和规范。3.车间入口及车间内必要处,应当按需设置换鞋(或穿戴鞋套)设施或鞋靴消毒设施。4.清洁作业区入口应当设置与生产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的非手动式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5.洗手设施的材质、结构应当易于清洁消毒,应连接上下水;临近位置应标示洗手方法。6.卫生间应当易于保持清洁,不得与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卫生间内的适当位置应当设置洗手设施。

个人卫生设施略有不足。

个人卫生设施严重不符合要求。

2.6

通风和净化、除尘设施

1.应当具有适宜的通风设施,进气口位置合理,避免空气从清洁程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清洁程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2.必要时应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和除尘设施;并对过滤耗材的性能进行评价,必要时应更换。3.通风设施应当易于清洁、维修或更换,能防止虫害侵入。4.生产场所内的通风和除尘设施应保持洁净。

通风、除尘、净化设施略有不足。

通风设施严重不足,未评价净化、除尘效果,或者不能满足必要的空气过滤净化、除尘、防止虫害侵入的需求。

2.7

照明设施

厂房内应当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光泽和亮度应能满足生产和操作需要,光源应能使物料呈现真实的颜色。在暴露原料、半成品、成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应当洁净、使用安全型或有防护措施的照明设施;如需要,还应当配备应急照明设施。

照明设施或者防护措施略有不足,光泽和亮度略显不足,或改变物料真实颜色。

照明设施或者防护措施严重不足。

2.8

温控设施

应当根据生产的需要,配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冷冻以及用于监测温度和控制室温的设施。

温控或监测设施略有不足。

温控或监测设施严重不足。

2.9

检验设备设施

自行检验或部分自行检验的,应当具备与所检项目相适应的检验室、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试剂。检验室应当布局合理,检验仪器设备的数量、性能、精度应当满足相应的检验需求,检验仪器设备应当按期检定或校准。

检验室布局略不合理,或者检验仪器设备性能略有不足,或者个别检验仪器设备未按期检定或校准。

检验室布局不合理,或者检验仪器设备数量、性能、精度不能满足检验需求,或者检验仪器设备未检定或校准。

三、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共9分)

3.1

设备布局

生产设备应当按照工艺流程有序排列,合理布局,便于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避免交叉污染。(1)生产设备按工艺流程排列,并与《工艺设备布局图》一致;且避免交叉污染;(2)水电气等管路标识清晰,利于检修;(3)中转(周转)设备应有明确标识;(4)生产设备不应放置于生产车间以外。

个别设备布局不合理,或设备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图不一致。

设备布局存在交叉污染。

3.2

工艺流程

3.2.1

1.应当具备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防止生产过程中造成交叉污染;《工艺流程图》与实际生产操作流程一致。2.申请的食品类别、产品配方、工艺流程应当与产品执行标准相适应;执行企业标准的,应当依法备案或公开。3.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的原料和工艺,应符合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个别工艺流程略不合理,或与《工艺流程图》不一致。

工艺流程存在交叉污染,或者工艺流程、原料不符合产品执行标准的规定,或者企业标准未依法备案或公开。

3.2.2

1.应当制定所需的产品配方、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明确原料要求,各工序操作规范、参数要求、质量指标等,明确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和控制措施,工艺文件与实际操作应保持一致。2.生产食品添加剂时,产品命名、标签和说明书及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有害物质、致病性微生物等控制要求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工艺文件略有不足,或工艺文件与实际操作略有不同。

四、人员管理(共9分)

4.1

人员要求

1.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并落实本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制。2.应当设置食品生产与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依法配备与企业规模、食品类别、风险等级、管理水平、安全状况等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各岗位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人员要求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3.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各岗位职责。

人员职责不太明确,或者个别人员不符合规定要求。

4.2

人员培训

(4)现场对上述人员进行抽查考核。

符合规定要求。现场抽考通过率100%。

培训计划及计划实施、培训记录略有不足。现场抽考通过率85%(含)以上。

无培训计划,或计划实施严重不足,或无培训记录。现场抽考通过率小于85%。

4.3

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明确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或有明显皮肤损伤未愈合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2.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制度内容略有缺陷。

无制度、制度内容严重不足或未按要求执行。

五、管理制度(共27分)

5.1

采购管理及进货查验记录

(3)采购预包装食品原料,应索取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包括出厂检验报告和型式检验报告等;采购食用农产品原料应索取合格证明,包括承诺达标合格证及其所依据的检验结果等;采购进口食品原料应索取《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原料检验报告;(4)原料型式检验报告应覆盖原料执行的标准以及其应当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5)如果食用农产品、进口食品原料缺少检验报告的,生产者应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及产品执行标准进行检验;(6)国内肉类原料,应查验动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不得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或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作为原料;

制度内容略有不足。

制度内容严重不足或有1批次进货查验记录和凭证未按要求执行。

5.2

生产过程控制

2.明确原料(如领料、投料、余料管理等)、已脱包原料、中间品、半成品的标识、防护、贮存、检查、使用要求,确保物料不出现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感官性状异常,或超过保质期等问题;明确界定返工物料和返工点,返工物料收集装置应有标识,明确规定返工物料的使用期限,防止投放不合格物料;

3.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食安法)

(1)制定人员卫生规范、生产过程卫生操作规范、清洁消毒制度,和原料、包材、环境等生物污染监测计划等,控制生物污染;

(2)控制原料和包材带入的重金属等污染物、生物毒素、农兽药残留等化学污染;严格规定食品添加剂添加量和使用、管理制度,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制定化学品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控制由人员、设备、清洁消毒、虫害防控等因素带入的化学污染;

(3)对经物料、人员、设备等因素带入的异物,分别制定有效措施,控制物理污染。

个别制度内容或执行略有不足。

制度内容或执行严重不足。

5.3

标签管理

1.产品标签应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应标准的规定,如GB7718、GB29924、GB13432等;不得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2.配料表与产品配方和实际投料一致。3.食品名称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

标签标识略有不足。

标签标识严重不符合标准要求。

5.4

检验管理及出厂检验记录

制度内容或执行略有不足。

5.5

运输和交付管理

应当建立并执行运输和交付管理制度,规定根据产品特点、贮存要求、运输条件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并做好交付记录。委托贮存、运输食品的,应当对受托方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行审核,并监督受托方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运输食品。冷链产品应执行《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31605)

5.6

食品安全追溯和自查制度

1.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记录并保存进货查验、出厂检验、食品销售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的信息,保证产品可追溯;日常开展追溯演练。2.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规定对食品安全状况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建立有效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形成记录和报告,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活动,并向所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制度内容或措施等略有不足。

制度内容或措施等严重不足

5.7

生产、过程控制和自查记录

1.各工序记录齐全,能够形成追溯;记录与实际操作相符;记录应有的项目齐全,未发现记录错误、不实等;监测数值与工艺文件要求出现偏差时,及时报告、查找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2.过程控制监测计划和环境监测计划完整、合理,按计划实施各项监测,且未发现记录错误、不实等;3.自查记录、报告等项目齐全、内容完整,保留自查的材料、证据,能够促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1.生产过程记录可以形成追溯链条,但个别记录内容不完善。2.监测计划或记录有个别内容不完善。3.保留了自查的材料、证据,并对不合格项采取了纠正措施,但未能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纠正。

1.关键计划、记录、报告等缺失或项目设计不合理,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管理需要。2.不能形成追溯,或记录不实等;3.未持续开展自查,未保留自查材料、证据,未对问题项采取纠正措施等。

5.8

不合格品管理、不安全食品召回及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4.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设施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THE END
1.消杀工作记录表消杀工作记录表范文模板消杀工作记录表是包括:擦玻璃、全面持尘、表面保养、清洁地板、厨卫去污消毒、清理装修痕迹、打蜡等。消杀工作记录表表格免费下载由华军软件园为您提供,源文件为xlsx格式,下载源文件即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样式,更多有关消杀工作记录表表格模板下载请关注华军软件园。 https://mip.onlinedown.net/soft/10033760.htm
2.完整word每日消毒记录空表.doc文档介绍:该【完整word每日消毒记录空表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完整word每日消毒记录空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https://m.taodocs.com/p-1114102493.html
3.虫害控制记录表.docx虫害控制记录表检查日期: 年 月 日(合格√/不合格×)地点采取的措施执行人检查情况纠正措施纠偏情况备注设施情况虫害检查结果检查人种类数量厂区过道纱窗能完全封闭的门卫生间能完全封闭的门检验室能完全封闭的门办公室能完全封闭的门更衣间捕蝇灯通风设施滤网能完全封闭的门生产区捕蝇灯通风设施滤网给排水设施滤网能...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25/8040037106004103.shtm
4.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1)备注:1、严格执行虫害控制程序规定,每天进行一次检查和记录。2、每月进行一次捕获分析,确定重点区域,及时防范调整。3、对重点布控区域加强防范和检查。此表每月交办公室保存,以备检查。审核:日期:https://m.360docs.net/doc/7a9215304.html
5.食品企业虫鼠害控制程序内容,仅供参考虫害害虫杀虫剂各控制区域负责每周1次检查昆虫、鼠害踪迹和鼠笼、粘虫板工作情况,并填上相关记录表,并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4、虫害控制季度报告 5、各控制区域必须季度将责任区域的虫害控制情况汇报卫生协调员,全厂虫鼠害控制季度由卫生协调员完成,内容包括季度发现的虫害踪迹、纠正措施、上月纠正措施的验证、任何与虫害控制相关的变化...https://www.163.com/dy/article/HGOIHG550514EAHV.html
6.三防(防鼠防蝇防虫害)检查记录表虫害控制食...本帖最后由 石竹 于 2017-4-26 14:49 编辑 三防(防鼠、防蝇、防虫害)检查记录表 ...https://bbs.foodmate.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26915
7.实验动物房设施标准操作程序(SOP)撰写范例(五)动物房工作人员接受健康检查或预防注射后,应将个人健康检查或预防注射日期及医疗单位记录于「动物房人员健康检查纪录表」中,并归档保存以备查。 四、附录: 动物房人员健康检查纪录表(SOP表格编号XXXXX-04) 五、参考数据: 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指南,第二版,中华实验动物学会出版,民国九十三年一月。 http://www.iwuchen.com/a-937/
8.虫鼠害控制文件记录要求虫害控制应准确绘制虫害控制平面图,标明捕鼠器、粘鼠板、灭蝇灯、室外诱饵投放点、生化信息素捕杀装置等放置的位置。 对 错 *8. AIB标准中IPM部分共有16个标准,其中12个标准需要有文件或记录。 对 错 *9. 虫害活动的识别和控制,其目的是:发现和消除虫害隐患,减少虫害活动。 对 错 *10. 虫害技术负责人只要能...https://www.wjx.cn/vj/hrHGcZ3.aspx
1.检验科工作环境清洁消毒记录表(1)填表说明:1、消毒用含氯为2000mg/l的次氯酸钠擦拭桌面 。 2、台面桌椅门消毒时间为每天检测工作完成后由保洁工人完成,值班人员签收。 4、在□打√表面执行情况。 3、空气消毒由值班人员将医用空气消毒机移至各个试验小组区域进行消毒。 嘉鱼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检验科工作环境清洁、消毒记录表 ...https://www.xueke.org/wenku/288389.html
2.病虫害防治记录表20231207.docx病虫害防治记录表一、目标 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我们需要对病虫害的防治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防治策略。 二、记录内容 1、病虫害种类:记录病虫害的种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发生的情况和制定防治策略。 2、发生时间:记录病虫害发生...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0529126.html
3.荔农字202254号~关于印发荔浦市农...部门文件为明确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和危害面积,在标准样地采用样方法或样线法进行调查,记录物种危害生境类型、物种名称、危害对象、调查株数/样线长度、受害株数/受害植株所跨长度、危害率等调查数据,填写纸质表格“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标准样地调查记录表”(见附件3),并将数据上传手机APP。 http://www.lipu.gov.cn/xxgk/fdzdgknr/jcxxgk/zfwj/bmgfxwj/202209/t20220908_2368437.html
4.虫害实习报告7篇流程图见虫害控制篇附录2 (1)制定本市场的消杀计划。 (2)按计划实施消杀。 (3)消杀结束后由连锁店值班经理根据消杀作业情况及时填写《消杀记录表B》并上报中心店。 (4)连锁经理或消杀负责人追踪消杀情况,确定是否进行补杀,补杀后也需填写《消杀记录表B》(5)中心店每月收集各连锁店的《消杀记录表B》汇总后填写...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10702082422_1172428.html
5.虫害实习报告5篇流程图见虫害控制篇附录2 (1)制定本市场的消杀计划。 (2)按计划实施消杀。 (3)消杀结束后由连锁店值班经理根据消杀作业情况及时填写《消杀记录表B》并上报中心店。 (4)连锁经理或消杀负责人追踪消杀情况,确定是否进行补杀,补杀后也需填写《消杀记录表B》(5)中心店每月收集各连锁店的《消杀记录表B》汇总后填写...https://www.oh100.com/a/202103/3108894.html
6.小区绿化养护管理制度(精选19篇)《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环境消杀控制程序》 《环洁部工作手册》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绿化植物花草种植修剪养护管理消杀作业指导书 7.0记录 《环洁部工作日志》 《消杀工作记录表》 《绿化巡检记录表》 小区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篇13 ...https://mip.yjbys.com/zhidu/2243701.html
7.绿化工作管理制度(精选12篇)6.1《机器维修保养记录表》(qr-7.5.1-10-01) 6.2《绿化养护月计划表》(qr-7.5.1-10-13) 绿化工作管理制度 3 绿化人员管理、考勤、请假制度为进一步深化我单位绿化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按照XXXX有关会议精神和XX有关规定。特制订管理制度如下: ...https://www.ruiwen.com/gongzuozhidu/7865072.html
8.科学小论文:种植凤仙花乐趣多2015级3班蔡济帆我以一株叫“小米”的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记录,从3月15日播种,经历发芽---长出子叶---第一对真叶---越来越多真叶---结出花苞---开出一朵花……等详细记录。 《种植凤仙花》 记录方法一:表格式记录人:蔡济帆 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日期 我们做的事情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83faddc30102yaoi.html?ref=weibocard
9.虫害控制管理规定制度范文虫害管控防治措施模板2)虫害踪迹检查:各车间5-9月每天检查昆虫情况,综合管理部负责鼠害踪迹检查和粘鼠板放置回收工作。 3)虫害控制分析情况:各部门每次发现虫害,都要分析源处,对于出现虫害较多的区域,应及时加强防护措施,并记录在案,综合管理部每年做一次全面分析,结果用于指导来年的虫害预防。 https://www.puchedu.cn/ziyuan/2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