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本科室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室或多科室进行会诊的患者,请先向科护士长/护理部提出申请。
2.由科护士长/护理部组织有关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会诊。
3.护理会诊地点常规为申请科室。
4.护理会诊意见由申请科室做以详细记录。
5.参加护理会诊人员由专科护士或主管护师职称以上人员组成。
1.专科护理会诊
(1)高级责任护士以上人员具备会诊资质。
(2)病区遇有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时,应由病区或科部组织跨病区、多专科的护理会诊。必要时护理部负责协调。
(4)进行会诊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并事先发给参加会诊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5)讨论时由高级责任护士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问题,参加人员对护理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会诊意见和建议,管理制度《护理会诊制度》。
(6)会诊结束时由专科护士或病区护士长总结,对会诊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并组织临床实施,观察护理效果。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立项专门研究。
2.疑难病例护理会诊:
(1)病区收治疑难病例时,应及时提出申请,由科护士长组织护理会诊。内容主要是正确评估病人,发现正确的护理问题和对病情转归的判断,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注意的问题,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进行护理会诊,并在护理会诊单中按要求记录。
(2)对特殊病例或典型病例,可由护理部负责组织全院*的护理会诊。会诊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会诊结束时应提供书面的会诊意见。
[篇一:护理会诊制度]
为及时解决护理难题,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1、凡属复杂、疑难、危重护理病例,护理难度大、某一护理问题经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效果不佳或遇到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的患者,应当及时申请会诊。
2、科内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或主管护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责任护士负责汇总会诊意见并写会诊记录。
3、科间会诊:由要求会诊科室的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后填写会诊申请单,送至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后由护士长或安排骨干赴申请科室会诊,并书写会诊记录。
6、对会诊后采取措施的结果在护士长会上进行研讨,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篇二:护理会诊制度]
(1)专科护理会诊
1)高级责任护士以上人员具备申请会诊和参与会诊资质。申请会诊需要填写“护理会诊单”。
2)病区遇有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时,应由病区或科部组织跨病区、多专科的护理会诊。并明确提出护理会诊目的和解决的问题,必要时护理部负责协调。
4)进行会诊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并事先发给参加会诊的人员,预做发言准备。
5)参加会议的人员应根据会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准备。讨论时由高级责任护士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问题,参加人员对护理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会诊意见和建议。
6)会诊结束时由专科护士或病区护士长总结,对会诊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并组织临床实施,观察护理效果。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立项专门研究。
7)会诊结束后,由主持会诊的高级责任护士或专科护士在“护理会诊单”上填写会诊意见,并有签名。
(2)疑难病例护理会诊
1)病区收治疑难病例时,应及时提出申请,由科护士长组织护理会诊。内容主要是正确评估患者,发现正确的护理问题和对病情转归的判断,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及需注意的问题,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进行护理会诊,并在护理会诊单中按要求记录。
2)对特殊病例或典型病例,可由护理部负责组织全院*的护理会诊。会诊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会诊结束时应提供书面的会诊意见。
[篇三:护理会诊制度]
一、凡属复杂、疑难或跨科室和专业的护理问题和护理*作技术,均可申请护理会诊。
二、科间会诊时,由要求会诊科室的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后填写会诊申请单,送至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后两天内完成(急会诊者应及时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
三、科内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
四、参加会诊人员原则上应由护师以上人员,或由被邀请科室护士长指派人员参加。
五、集体会诊者,由护理部组织,申请科室主管护士负责介绍患者的病情,并认真记录。
[篇四:护理会诊制度]
一、目的
1、加强科间协作。
2、协助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二、会诊指征
1、高危褥疮易患者。
2、深度褥疮。
3、深静脉穿刺。
4、呼吸机应用护理。
5、疑难病例护理。
6、特殊专科护理。
三、会诊种类
3、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1)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
(2)保证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充分准备,责任护士要详细介绍病人有关情况,参加会诊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技术*,所有参加会诊人员不论职称、年资,讨论问题时一律平等,要畅所欲言,以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遇有意见分歧,一面查阅资料,继续研究,一面*思考,综合分析会诊意见。
(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
(5)会诊单保存于科内,保存期为1年。
[篇五:医院护理会诊管理制度]
一、对于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的患者,请先向护理部提出申请。
四、会诊地点常规设在申请科室。
五、护理会诊的意见由会诊人员写在护理会诊单上。
六、参加护理会诊的人员由专科护士或由护士长选派的主管护师职称以上人员负责。
七、所填护理会诊单由护理部留档。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许穿工作服到院外。
二、护理、治疗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三、无菌*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要定期灭菌与更换消毒液,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一洗手。
四、病房定期通风换气,定期空气消毒,地面湿擦,床、床头桌、椅每日湿擦,抹布应专用,用后消毒。
五、被褥定期更换,脏被褥应放固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
六、各种器械用具,使用后均需消毒,*杯、餐具必须消毒后使用,便器应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七、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和有强烈传染*的病人,应安置在单独病室,病室应事先消毒。
八、对出院病人,必须做好终末消毒。床、桌、椅等应用消毒液擦拭,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许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房按病情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出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更换隔离衣并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一、住院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活动,不得互患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诊疗时,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及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对受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消毒,被接触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应焚烧。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室应衣帽整洁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
十四、治疗室与换*室应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桌椅用消毒液擦洗,每天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或用消毒剂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月作细菌培养1次。
十五、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物品与未用过物品应严格隔开,并需有明显的标记。
十六、治疗室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车上的用物要定期更换和灭菌,换*用具应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清洗消毒。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一、管理制度: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4、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5、剧、毒、麻、贵重*品人专人保管,加锁、帐物相符。6、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7、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8、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9、对科室水、电、暖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10、内服*和外用*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一、各科室建立事故、差错登记本,由当事人及时登记发生事故差错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二、发生事故差错时,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于事故差错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与家属做好思想工作。
四、发生事故差错的有关记录、化验及造成事故的*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五、事故差错发生后,按*质、情节轻重分别组织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质,提出处理意见。
六、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七、为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吸收当事人参加,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领导应进行思想教育,以达到帮助目的。
八、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事故差错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2)病区遇有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时,应由病区或科部组织跨病区、多专科的护理会诊。并明确提出护理会诊目的和解决的问题,必要时护理部负责协调。
7)会诊结束后,由主持会诊的高级责任护士或专科护士在“护理会诊单”上填写会诊意见,并有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