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跃升青海日报数字报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已有现代化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性进步。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从文明维度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进一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图景。马克思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一、以实现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文明

二、以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文明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态,是人类民主的新高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普遍价值追求,党领导人民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从根本上实现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人民至上,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政治文明建设实践。民主不是一种定制的产品,全世界都一个模式、一个规格。事实上,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重要议题。

三、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需要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天性弊病,既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充足,也要实现精神财富极大富有,更要二者协调发展。

马克思有一句格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重要论断,同样来自时代的声音,来自人民的实践创造。价值观是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和价值准则、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规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既继承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又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价值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弘扬,提升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境界,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走向美好未来的精气神,凝聚了兴国、强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引领,我们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塑造社会实践主体的精神世界,以中国不断提升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持续推动人类文明朝向更高的历史形态演进。

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鲜明特色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文明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政治稳定、社会安宁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社会文明聚焦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及其治理效能,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并列,共同构成人类文明内部诸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整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人民性的价值立场、科学性的价值导向和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人民热切盼望实现的理想。从矛盾的视角看,和谐社会是一种能积极预防和减少矛盾、能及时解决矛盾、能合理解决矛盾、能有效缓解矛盾的社会。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中国式现代化必将继续在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破解中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五、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发展诉求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在尊重人与自然有机联系、协同进化的前提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同时,只有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态环境需要确立为发展的目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发展理念的绿色创新,才能为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的观念引导,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有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全面发展之路,才能保证发展的人民性、全面性和持续性。

(作者单位均为青海大学,基金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青海大学]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1SZJS63010743)

THE END
1.宪法序言中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宪法序言中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多选题】 A.精神文明 B.社会文明 C.生态文明 D.法治文明 最佳答案: 正确答案::ABC 以上是宪法序言中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 https://ah.huatu.com/2021/0827/2056146.html
1.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观点)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就能厚植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土壤,创造更多激励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gkztzl/2023zt/20230414xxgcztjy/pljd20230414/202401/t20240122_493932.html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判断题】我们将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旅游文明。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实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 A. 中国梦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D. 社会主义现代化...https://www.shuashuati.com/ti/040e83a3a0ad49c6b04e3874f53d704b.html
3.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中国青年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很重要的话:“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总书记的这段话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对当代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的总结和定性,也为未来若干年的工...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sz/202110/t20211018_13265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