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妈后,就开始和宝宝的便便打交道。
这千“便”万化的便便,真的让妈妈们头疼:颜色怎么变了?怎么变稀了?次数多了?发酸发臭了?隐血阳性了?
到底是不是腹泻?腹泻后是过敏还是不耐受呢?我们一一道来!
妈妈们过于小心翼翼,也能理解,因为宝宝腹泻发生率比较高,我国5岁以下宝宝平均每年会腹泻3次左右[1]。因此不可大意,首先要认真对待便便发出的健康信号。
便便发出的警报,要收到
不同喂养方式,便便所有不同:
2、人工喂养宝宝,便便较干稠,呈膏状,大多为淡黄色或者褐色。会出现一些臭味、奶瓣等。排便平均是1-2次/日。
是不是腹泻?
需要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大便的次数是否比平时要增加,二是大便的性状是否发生改变,例如变得稀薄、多呈水样、蛋花样,或者有明显的粘液脓血等。
家长可以通过下面这幅图【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观测宝宝的便便是否处于正常。
但最重要的是去医院化验粪便常规!让医生帮您判断!
检查便便前最好常规饮食3天,并禁用维生素C、铁剂、含铁多食物(比如鸭血,猪肝等药物)。注意口鼻出血被咽下都可能造成假阳性。
采取粪便标本时要注意在粪便表面和内部几个不同点采取标本.并且采取的标本要及时送检。通常要连续检查三次,方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是过敏还是乳糖不耐受?
如果是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腹泻,可以选择不含乳糖的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
无论是乳糖不耐受或过敏导致的腹泻危害多,需警惕
腹泻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诸多影响。
1、影响消化功能,可引起营养不良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
3、影响免疫力,防御能力下降,容易继发其他感染。
4、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可出现休克。
科学喂养是关键,要重视
1、说到喂养,妈妈有时比较迷茫,在腹泻期该如何喂养才能让宝宝更快地恢复,减少对宝宝的伤害呢?
分清过敏或不耐受很重要,同时预防脱水是关键!一定首先找医生确诊腹泻病因,然后评估有无脱水以及脱水的程度,选对喂养方式,同时评估是否需要口服补液或者静脉补液纠正脱水。
2、喂养方式需调整:
l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如果腹泻1周还没有好转,或者出现了乳糖不耐受的可疑表现,例如宝宝喝完母乳后就出现水样腹泻,导致严重脱水等,可在医生指导下临时配合无乳糖配方奶喂养[2]。
l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排除牛奶蛋白过敏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无乳糖配方奶喂养,无乳糖配方要使用至腹泻痊愈后2-4周[3]。因为腹泻宝宝会继发乳糖酶缺乏,乳糖酶的恢复过程比较缓慢,常规配方中含有丰富的乳糖,有可能导致腹泻加重。
3、下面情况要及时就医:
①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者腹泻量大;
②不能正常进食,频繁呕吐,无法口服喂药;
③异常哭闹,哄不住,明确腹痛;
④出现消化系统外合并症,尤其是发热,小于6月龄宝宝在38℃以上也要重视;
⑤脱水体征明显,出现明显口渴、眼凹、烦躁易激惹、萎靡;
⑥明显肉眼血便;
1、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7):483-488.
2、婴儿急性腹泻的临床营养干预路径[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9):682-683.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婴幼儿喂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09;(7):50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