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喷洒农药、空中巡查、隔空喊话、拍摄美景……伴随着低空经济热度持续上行,仙桃上空的无人机也越来越多,更“飞”得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人们身边的无人机应用场景,正在借“机”垂直生长。
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无人机驾驶员这一职业也正在成为就业创业新选择。无人机如何分类?哪些无人机需要考证?如何考证?仙桃市无人机目前应用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番探访。
无人机考证热潮来袭
三伏潭镇熊湾村党支部书记郑享红是一位无人机爱好者,自己购买了一台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已用了快3年。
郑享红介绍,前几年他做木材经营,进材的时候用无人机查看很方便,还能保障人员安全。“现在巡村用得比较多,看有没有秸秆焚烧、河道水草等,能及时发现,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周边村有时候也来找我过去帮忙巡查。”
因为用途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合法、规范、专业地操作无人机,去年3月前后,他考取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操作手合格证》(简称UTC)。“就跟开小车需要驾照一样,无人机飞行也是需要证的。今年新规定发布,我更是不用担心‘黑飞’了。”
随着无人机运用越来越广泛,仙桃市考取无人机“驾照”的飞手们也逐渐增多。
“像电力、城管、消防、测绘等部门操作无人机的人员,对飞行高度、专业程度有一定要求,都会考取CAAC执照。”胡红雨说,“另外,《条例》明确了,常规的农业植保无人机的飞手不需要执照,但是需要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证书”
无人机应用场景逐渐拓展
除应用在农业植保领域外,无人机还应用在城市治理、文物普查、耕地保护、应急救援等多种场景中。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市博物馆组成的文物普查工作队就利用无人机和实时差分定位仪等设备,对通海口镇陈家村云潭垸墓群进行测绘。无人机的使用对采集文物的空间位置等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无人机协会还使用无人机在汉江边巡河,利用无人机的红外感应、高空喊话等功能,及时通知蓝天救援队下水救援,已帮助挽救了多条生命。同时,利用无人高空喊话,帮助多位市民找到走失家人。
各部门助力无人机行业发展
无人机行业蓬勃发展,也催生了对行业专业人才和专业技能的需求。仙桃市人社、科技等部门,通过举办科普活动、培训活动等,培养市民对无人机行业的兴趣和择业选择。
7月底,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与市无人机协会组织开展了第三期无人机免费技能培训。刘春香正是其中一员。
“培训从7月24日至8月1日,上午理论、模拟培训,下午实操,学习国家法律法规、飞行技能、视频拍摄手法等各种知识。最后会进行考试,通过后颁发结业证。”刘春香介绍,她所培训的无人机类型属于小型,经过培训后,已基本掌握安全飞行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这次培训为我们后期考取无人机执照,开展水上救援、喊话、物资投放等做好了准备。”
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中心已举办三期无人机免费技能培训,前两期以植保无人机培训为主,希望能够为想要从事无人机操作的人群提供学习的渠道,促进就业。
而在无人机科普方面,记者了解到,结合市科协组织举办的“全国科普日”“科普进校园”“科技下乡”等主题活动,市无人机协会通过举办无人机科技展演、捐赠科普无人机等,向各行各业普及无人机应用。该协会还在市图书馆开办了无人机馆和无人机航模体验中心,为市民提供无人机参观体验场所。
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人机已成为低空经济主力,也将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