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广东地区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感染率和耐药性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习惯密不可分。
1
广东抗生素耐药率显著低于全国
今年4月,广州多家医疗机构联合发布了《广州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监测报告及根除治疗建议(2024)》。
报告显示,广州地区1418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19.5%,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0.2%,均低于全国水平。
相比之下,2021年全国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的原发耐药比例高达87.87%,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7%和34.21%。
贾林发布HP耐药监测报告及根除治疗建议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贾林教授认为,广东地区较低的耐药率可能与当地人习惯饮用凉茶的传统有关。
他表示:“广东凉茶无处不在,老广‘小病饮凉茶,大病揾医生’的习惯,或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风险。”
2
共餐文化增加了幽门螺杆菌传播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与不卫生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使用未充分清洗的餐具、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共用餐具或杯具,以及不洗手就进食等行为都会增加感染风险。
容易导致感染的食物包括生食或半生食的海鲜、未充分清洗的生蔬菜、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食物,以及未经煮沸的水。
他说:“在中国,传统的共餐文化导致人们习惯于使用筷子互相夹菜,这大大增加了幽门螺杆菌通过唾液传播的风险。”
图源:广东疾控
丘医生强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其中四联疗法是目前较为推荐的根除方案,通常包括两种抗生素、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这种方案能够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并且具有较高的根除率。
同时,他也提到益生菌在治疗中的辅助作用:“益生菌可以配合四联疗法提高根除率,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和胃肠道症状。”
对于预防措施,丘医生建议:
1.推行公筷制和分餐制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避免高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4.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
6.确保饮用水和食物的安全性
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国新教授补充道,家庭内部传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此次筛查发现家庭的感染率达约60%。一旦家里有一个人感染,特别是母亲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容易传染给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感染者都需要立即治疗。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专家表示,大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对于没有特殊家族史的年轻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不建议进行根除治疗。
口臭
腹胀、腹痛
消化不良(如嗳气、早饱)
虽然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生物致癌因子,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指出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研究显示,仅有10%到20%的感染者会出现消化道溃疡,不到1%的感染者可能存在癌变风险。
面对当前形势,专家呼吁加强公众教育,推广使用公筷分餐。同时,建议有症状的市民及时就医检查,遵医嘱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