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危险作业行为是否对公共安全或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也是判断其违法性的关键因素。如行为人的作业方式、操作过程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且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即便尚未实际发生严重后果,仍可视作违法行为。
此外,行为人的主观状态也会影响行为的违法性认定。明知故犯或者应当预见可能发生危险结果而疏忽大意未预见,都可能构成违法。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刑法》第134条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等条款
3.《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
实施危险作业但未造成严重后果是否构成犯罪?
具体到危险作业行为,《刑法》第136条规定了“危险物品肇事罪”,该罪名不仅包含了因违章冒险作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形,也涵盖了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物品过程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即使未发生实际损害后果,依然可以构成本罪。
此外,《刑法》第134条还规定了“重大责任事故罪”,其中也涉及到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现实危险的,即使未实际造成严重后果,仍可处以刑罚。
违规进行高危工作但未致害,法律如何定性?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得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若存在违规进行高危工作的行为,即使未发生事故,也已构成对安全生产规定的违反。
其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岗位,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违规进行高危工作而未致害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忽视,同样属于违法行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四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界定危险作业行为的违法性,需要通过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全面考察行为的具体内容、行为产生的后果及其与法律法规要求的契合度,并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态等因素。对于涉嫌违法的危险作业行为,应依法予以处罚,以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安全生产环境的持续改善。同时,企业和个人也应增强法治意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法务为您解答了关于“如何界定危险作业行为的违法性”的问题,如需更多法律帮助,请前往大律师网进行咨询。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